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497625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3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复旦大学中文系 刘大为“ 国培计划2012 ” 漳州师范学院引言:衔接与连贯, 语言知识还是语言能力?从语言知识到语言能力 衔接与连贯:孰先孰后 写作教学的关键观念:任何写作都是在对话一、衔接与连贯:从语言知识到语言能力p语文教学:语言能力中可教的不可教的p语言能力是人的整个精神世界:他的性格魅力和思想境界 、他的思维水平和感受的深度、他的智慧和机智、他的人 生历练和综合学养,与语言表达的水平互动的结果。发展 语言能力不能仅仅依赖于可教的部分。p不可教的依靠熏陶、指点、颖悟、养成,以及整体素养的 培育。p可教的前提是将能力分解为各个环节进行研究,根据有关 这些环节的知识进行训

2、练。p例如阅读能力,台湾的同行根据“国语文领域能力指标 ”分 解出“摘要、预测、推论、结构分析、故事分析及叙述、事 实与观点、推论式标题 ”,以及“诠释、举例、分类、摘要 、推论、比较、解释、区辨、组织、归因 ”等。p衔接和连贯,是写作能力中的一个环节。需要区分这一环 节中教师必需的知识和学生必需的知识。二、衔接与连贯:孰先孰后?p连贯就是语篇内句子的语义之间一环扣一环地相互关联, 从而体现了话语表达向前推进的关系。就语感而言,连贯就是我们读了一段文章后文从字顺 的感受,觉得是一段文章而不是句子的堆积。p衔接则是表现连贯关系的形式手段,通过在阅读过程中对 它们的识别,就会形成连贯的感受。p语用

3、学的通常看法衔接是词汇和语法方面的手段,连贯是采用这些手段 的到的效果。p显然是手段先于效果。p由此必然形成的问题是:衔接能否制造连贯?二、衔接与连贯:孰先孰后?p 杨先生坐在沙发里满面春风的生意人望着来客笑容可掬金丝边眼镜闪闪发光p杨先生坐在沙发里,这个满面春风的生意人望 着来客笑容可掬,连他的金丝边眼镜也在闪闪发 光。p衔接手段:这个、连也、他的p设想:如果“满面春风的生意人”不是“杨先生”,“ 金丝边眼镜”也不是杨先生的,以上这些衔接手段 还能使用吗?还能产生例的连贯效果吗?二、衔接与连贯:孰先孰后?p结论:p只有对连贯的语义内容,我们才可能使用衔接手段。p对阅读者p在使用衔接手段之前,

4、连贯的语义关系是潜在的,需要阅 读者借助自己的百科知识和关于话语情景的知识,并经过 一定的推理才能感受到。p在使用衔接手段之后,连贯的语义关系变为显性的,阅读 者通过辨识和理解这些作为衔接手段的语言形式就能感受 到连贯的关系。p对写作者p写作者只有在已经形成连贯的语义内容之后,才有必要和 可能使用衔接的手段。三、写作教学的一个关键观念:任何写作都是在对话p由此引出写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学生写作为什么经 常是文不从字不顺,缺少连贯的感觉?p对连贯地表达同一件事情来说,在对话交谈中的难度要大 大低于在写作中的难度。p除去驾驭文字的能力和对现场环境的利用之外,一个重要 的因素就在于对话交谈中说话

5、者必须考虑到对话一方的存 在,会因为对方接受的可能性而采取最为恰当的表达形式 。p而在写作过程中没有一个面对面的对话者,心理中也没有 针对着一个必须使之了解自己的对象,就不容易产生如何 采用最合适的表达形式而使对方最大限度地理解自己话语 的欲望。p这样的写作者往往是在自说自话。三、写作教学的一个关键观念:任何写作都是在对话p连贯和衔接的问题就在自说自话的过程中充分表 露了出来。p我们鼓励学生想清楚了再写,其实就是在要求他 在动笔之前应该先形成连贯的语义内容。p但是未经语言表达的这种连贯是自明的,是只对 写作者自己而言的,别人难以加入。p语言表达应该将这种自明的连贯变为他人能够理 解的连贯,衔接

6、手段起的正是这种作用。p学生在写作时应该形成一个强烈的意识:他正面 对着一个阅读者与之对话。三、写作教学的一个关键观念:任何写作都是在对话p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任何语言表达都是在对话,任何独白 都是在对话。p只要在说话、在写作,就一定是面对着一个有形或无形的 对话者,说话、写作都是在进行对话。p对话的需要决定了文章的内容应该如何安排,决定了语言 的形式应该如何选择。p如何引导学生去对话,这是写作教学的一个关键观念。p衔接手段本质上是为对话者准备的,时刻意识到如何让对 方最大限度地理解自己的意思,才会充分地运用衔接手段 。p但是不是为了对话,就不需要周密的衔接?周密的衔接反 过来也会使我们的思维更

7、连贯、更有条理。p在这个意义上,写作也是在和自己对话。衔接的基本类型与 内引式衔接衔接:内引式衔接与外包式衔接 内引式衔接的认知原理 内引式衔接的语义方式 指称关系与词义关系一、衔接的类型:内引和外包p衔接的作用在于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将语句之 间内在的语义关系显示出来。p衔接的方式有两大类型:内引式和外包式p内引式通过在两个语句之间建立局部的联系而将 这两个语句衔接起来。犹如穿针引线,将两块纺 织品缝缀起来。内引式衔接的语义是局部的。p外包式通过将一种语义关系同时外加给两个语句 ,使它们成为这一关系的两个承担项而将它们衔 接起来。犹如从外部将两个对象包扎、粘合在一 起。外包式衔接的语义是整体

8、的。二、内引式衔接的认知原理p内引式衔接的认知原理p如果语句中这一成分的解释决定于另一语句中的 另一成分的解释,当我们为了理解这一成分而追 索到另一语句而理解了另一成分时,这两个语句 就被衔接了起来。p小王拼命朝前挤,他担心上不了车。p后一语句中的“他”该如何解释,决定于前一语句 中“他”的先行词“小王”,因而当我们为了理解“他 ”而追索到“小王”,这两个成分分别所在的两个语 句就被衔接了起来。三、内引式衔接的语义方式:指称关系与代词回指p内引式衔接的语义方式p衔接就是在两个语言成分之间建立语义关系,常用的有指 称关系、词义关系等p指称关系与衔接:代词回指关系p代词的使用:现场指与篇内指p现场

9、指在话语表达的现场发生,代词的指称依靠指示的动 作与实际被指对象的呈现而得以实现。它因为不和语篇内 的成分发生关系而没有衔接功能。如:p这是东方明珠电视塔,这是金贸大厦,那是正在建造的上 海中心。(导游词)p前些日子,我独自寄身于九连山大森林中,也开始了我与 九连山的亲密接触。(文瑞九连山笔记)三、内引式衔接的语义方式:指称关系与代词回指p篇内指在语篇内实现。代词本身没有词义,无法独立实现 指称功能,只能指向一个已经发生的、有独立指称功能的 实词性词语先行词,通过与它保持共指关系而获得指 称。这就是回指关系(又称照应关系)。p代词和它的先行词若分布在前后不同的两个语句(或语段 )中,那么在代词

10、回指以寻求它的先行词的过程中,这两 个语句就被衔接了起来。衔接功能得以实现。p代词和先行词好比两个针孔,衔接的语义关系(同指关系 )好比是一根线,两个语句好比是两块布,只靠着一根线 串起两个针孔,两块布就被联系在了一起。p回指链:同一个先行词可以连续不断地被许多代词所回指 ,因而同指关系可以不断地延续下去,形成回指链。p同一语句中若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先行词,各自与它们 保持回指关系的代词所造成的回指链就会交叉在一起。三、内引式衔接的语义方式:指称关系与代词回指p依偎这个词,是很难用在眼前这位年轻人身上的。他显然 来自农村。靠在肩上的那截比他身高略长的竹筒,系在竹 筒上的那团比他指头还粗的绳索

11、,标明着他的山城棒棒军 的身份。可是他毕竟太年轻了一点,充其量十六七岁。而 他那弱小的身躯所需要承受的,却是生活的重担。完全可 以想象,当他背着城里的冰箱摇摇晃晃爬上一幢宿舍的顶 楼时,他气喘吁吁,他大汗淋漓,他青筋鼓胀,他咬紧牙 关。依偎这个词的柔软情调已经离他远去了,远远地,久 久地。(黄济人依偎重庆即景)p今年五月初,令老刘奇怪的是一连十多天不见黑熊的踪影 。他心中暗想:莫不是它被人打伤或打死了?他急得吃不 下饭睡不好觉。多次到附近的山里去寻找它。虽然失望而 归,但他的潜意识却确信,黑熊回来的。(赵青林听唢 呐的黑熊)三、内引式衔接的语义方式:指称关系与零形回指p指称关系与衔接:零形回指

12、关系p代词可以采取语言形态,如“他”、“这”等。如果在句子结 构的某一个位置上应该出现一个代词,而事实上这个代词 却被省略了,我们就会假设在这个位置上存在一个零形态 的代词。p零形态的代词和语言形态的代词一样要依靠寻求对先行词 的回指来获得指称对象,所以叫零形回指。p零形回指比一般的代词回指更需要一个先行词来证明自己 的存在,所以它的衔接力量更强。p零形回指也会形成回指链,但是很难交叉,因为失去了语 言形态,两个链是很难区分的。三、内引式衔接的语义方式:指称关系与零形回指p从小在林区长大的老刘从北京音乐学院毕业后, ( )当了市文工团的唢呐演奏员,( )是有名 的金唢呐。两年前( )退休后,(

13、 )带着心爱 的唢呐回到家乡曙光林场,( )承包金顶山旧地 办起了养蜂场。( )为了解除寂寞和孤独感,每 天( )忙完蜂场的事,晚饭后( )就坐在房前 伞似的老槐树下,( )欢快地吹起唢呐。那悠扬 婉转动听的唢呐声也引来了獐狍野鹿和黑熊的光 顾。三、内引式衔接的语义方式:指称关系与词语替换p指称关系与衔接:词语替换关系p同一对象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去指称。当这样的两个不同词 语,分布在前后两个不同语句中时,如果从其中一个词语 出发去寻求另一个词语与它的共指关系,就会将这两个语 句衔接起来。p当你看到路人给鸽子喂食的情景,你是不是会露出会心的 微笑?甚至你会希望自己的手中也有一把好吃的,让你也 尽情

14、地看着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围着你转。(博文鸽子 )p著名表演艺术家赵丽蓉昨天早晨7时30分在北京家中溘然 辞世,享年73岁。老人临终时,三个儿子及两个孙子都在 身边。(文汇报)三、内引式衔接的语义方式:指称关系与词语复现p指称关系与衔接:词语复现关系p词语复现指的是指称同一对象的同一词语,在上 下文中重复出现。p在前后相接的语句中词语的复现违背了语言的经 济性原则,也就违反了语言使用的习惯,反而造 成语句相互孤立而不衔接的感觉。p小王走进教室,小王拿出了新买的平板电脑,同 学们都看着小王。p通常情况下,同指的同一词语相隔若干语句而复 现,更能显出衔接的感觉。四、内引式衔接的语义方式:词义网络关系p

15、词义的网络关系与衔接p语句中某一词语的理解,如果需要借助于它与其 他语句中相应词语的语义联系,那么这些语句之 间也就建立起了衔接关系。p这里的原因就在于,词义之间有相互依赖的关系 。除了平常所说同义、近义、反义等,常见的还 有:上下义关系:水果与苹果、芦柑、香蕉 构成关系:电脑与显示器、主机、鼠标同现关系:邮局与汇款、平信、包裹四、内引式衔接的语义方式:词义网络关系因果关系:饿与进食、问与回答、喧嚣与搅扰受动关系:吃与面包、面条、蔬菜动结关系:大喊与喊叫声、写与文章p这些词义关系根深蒂固地储存于我们的头脑中, 理解其中的一个,就需要激活与之相关的其他词 语,只有在其他词语的背景中,这一词语才能

16、得 到理解。p为了理解语句中的一个词语而寻找到另一语句中 有语义依赖关系的某词语时,这两个语句就被衔 接了起来。四、内引式衔接的语义方式:词义网络关系p他和同事当即下车,边大喊管追赶,呼叫声惊动 了正在南京路上闲逛的吴军。p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天空中飘着雪,很冷,我 们走进一个幽静而温暖的餐厅,屏障是高大的木 框和低矮的围墙,餐桌上是银光闪闪的刀叉,酒 杯里有红烛在飘,吉他手轻轻地弹唱,安静、温 和,又有一丝忧伤。四、内引式衔接的语义方式:词义网络关系p先说致美斋这个地方。店坐落在煤市街,坐东面西,楼上 相当宽敞,全是散座。因生意鼎盛,在对面一个非常细窄 的尽头开辟出一个致美楼,楼上楼下全是雅座。但是厨房 还是路东的致美斋的老厨房,做好了菜由小力巴提着盒子 送过街。所以这个雅座非常清静。左右两个楼梯,由左梯 上去窗户外有一棵不知名的大树遮掩,树叶很大,风 也萧萧,无风也萧萧。(梁实秋锅烧鸡)p这时有一辆公共汽车来了,两个小孩飞快地奔过去,我也 赶快上车。车上很空,只有一位中年妇女坐着。我挑了一 个靠海的椅子坐下,车载着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