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古代诗歌五首》4[最新]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48497176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古代诗歌五首》4[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15《古代诗歌五首》4[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15《古代诗歌五首》4[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15《古代诗歌五首》4[最新]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15《古代诗歌五首》4[最新]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古代诗歌五首》4[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古代诗歌五首》4[最新](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沧海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春行西江月西江月天净沙天净沙 秋思秋思文学常识文学常识观 沧 海曹操曹操(155-220),即魏 武帝。字孟德,沛国谯郡( 现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 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封魏 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 为魏武帝。他在文学上的主 要成就是诗歌和散文,尤善 诗歌,其风格以慷慨悲壮见 称。有曹操集。 背景资料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 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 卢龙寨,登临碣石山。大战之前,身 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 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 的心情一定也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

2、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东:向东。东:向东。临:登临。临:登临。 以:来。以:来。 何:多么。何:多么。竦:高高的。竦:高高的。 峙:挺立。峙:挺立。萧瑟:风吹草木的声音。萧瑟:风吹草木的声音。之:助词,无实意。之:助词,无实意。星汉:银河。星汉:银河。幸:幸运。幸:幸运。甚:表程度深。甚:表程度深。 至:极点。至:极点。洪:大。洪:大。互文以:以丛草为林可以为师矣徐喷以烟此夫以无寇失真寇者也起之不食以俟者把把 凭(这一点)凭(这一点)认为,以为认为,以为 来来之:驱之别院之:驱之别院物外之趣物

3、外之趣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去之南都入学舍去之南都入学舍用用第三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的的助词无实义助词无实义到,往到,往(动词、介词之后)(动词、介词之后)(名词之前)(名词之前)(动词之前)(动词之前)(地名之前)(地名之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接着山岛写草木,充 满

4、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涌 ”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 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 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丰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 ,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 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

5、烂的银河,竟都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 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 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 怀?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 。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诗人已经削平

6、了北方群雄,现在又 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 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 躇满志的时候,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 了建功立业的愿望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写出了千百年来 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 海形象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交代地点,直陈其事。统领全篇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描写静景,山岛上的勃勃生机。描写动景

7、,大海的磅礴气势。实景想像:大海吞吐日月 星辰的气概。虚景动静相衬 虚实结合小结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 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 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 ,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的表现,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思 想又很含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旅途家信端直 高挂 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是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是 洛阳人,先天元年中了进士,洛阳人,先天元年中了进士, 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 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

8、、楚期 间写的。间写的。 停泊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客路”呢?呢? “客路客路”即驿道,在青山之外,可见即驿道,在青山之外,可见是诗人的是诗人的想像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其他地方去,还要乘驿车到其他地方去,暗含旅途暗含旅途奔波之意,章法上引出尾联奔波之意,章法上引出尾联“乡书何乡书何处达处达”。 表达羁旅思乡之情。表达羁旅思乡之情。“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是怎样的情景?“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 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 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 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 便端

9、直高挂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誉 为“妙绝千古”,究竟妙在何处?“日”“春”是新生美好事物的 象征,置句首表强调。“生”“入” 两个动词将其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 意志和情感。描写景物时令,同时蕴含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散黑暗;江春闯 入旧年,将赶走严寒。给人以积极向 上、乐观之感。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首联:写行程。暗含羁旅 思乡之情颔联:写景。平静开阔颈联:写景。点明时令,又暗含 理趣。尾联:抒发思乡之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晚号 “香山居士”,又曾官太子少傅,后人因以 称白香山、白傅或白太傅。

10、著有白氏长庆 集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 白诗近三千首。他在杭州做过几年地方官,兴修水利, 巩固堤坝,官声极好,他自己也非常自得。 在闲暇时喜欢游山玩水,西湖的“白沙堤”是 他最喜欢的地方。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首联:写行程。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颔联:写景。早莺、新燕。颈联:写景。乱花、浅草。尾联:“行不足”,陶醉、流连忘返之情。春意融融生机盎然动静

11、抒发了诗人游春的喜悦之情。“几处” 可否换 为“处 处”,“ 谁家” 可否换 为“家 家”?抓住了“初春”的季节和 景物特征。从这莺与燕 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 ,大自然从冬天沉睡中 逐渐苏醒过来的春意生 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 以想像到,过不了多就 ,姹紫嫣红、草长莺飞 的景色就会到来。体现 出诗人语言运用的准确 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 中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 爱国词人。二十多岁组织一支两 千多人的队伍积极抗战。任职期 间,曾多次上书朝廷,主张收复 中原,统一国土,不但未被采纳 ,反而遭到排斥和打击,被免职 ,隐居上饶二十多年。曾短期被 起用,不久又被弹劾落职,后因 忧愤成疾而死。辛词题材

12、广阔,内容丰富, 意境深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 。他推动了南宋词风的变化,对 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有 稼轩长短句。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辛弃疾辛弃疾另一枝使动用法 使惊 使鸣取,表动作 完成。土地庙同“现”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上阙:夜行所见所闻所感。下阙:避雨的经历。明月,清风,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鸣阵阵星稀,雨疏路转溪桥茅店忽见清新醉人的乡村夜景轻松、喜悦天气变化急忙避雨喜出望外问题探讨:1、词人夜行是什么季节?路程长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 2、“忽见”有

13、什么表达作用?总结凡双调的词,内容重点大多在下阙 。这首词也是这样:上阙写明月之景 表达轻松、喜悦的心情,其实只是烘 托;下阙写避雨才是本意所在。在山 野里夜行避雨而能找到避雨的地方, 这种乐趣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体会 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 。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 杂剧四大家。所作杂剧有汉宫秋 青衫泪荐福碑黄粱梦等15种 。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 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 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 祖”。 这首散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这首散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 表达

14、什么样的感情?请按文章的层次作表达什么样的感情?请按文章的层次作 简要分析。简要分析。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愁苦之情。第一层:第一层:写景写景作者用九种景物巧作者用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图。 第二层:第二层:揭题揭题“夕阳西下夕阳西下”进一进一步点明时间;步点明时间;“断肠人在天涯断肠人在天涯”是点晴之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悲悲寂愁苦的思寂愁苦的思乡乡乡乡之情之

15、情!前四句写景,极力渲!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作铺垫。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作铺垫。小结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之情, ,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罗列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罗列, ,就把就把浓重的深秋色彩浓重的深秋色彩, ,刻画得淋漓尽致刻画得淋漓尽致, ,因因此被后人称赞为此被后人称赞为“秋思之祖秋思之祖”。“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 中国古代诗歌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词(长短句)曲古风乐府诗诗无定句句无定字律诗绝句五言七言杂剧散曲小令套数小令中调长调律诗的特征1、共有四联(八句):首联、颔联、颈联 、尾联。 2、二、四、六句押韵。 3、颔联、颈联讲究对仗。 4、字数上有五、七言之分,有严格的格律 限制,音律协调。关于词又称为“长短句”,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 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 为长调)长一点的词还可以分段,称为“阙” 或“片”,有双调、三叠、四叠之分。 可配乐歌唱。 宋词有两大流派:婉约和豪放。辛弃疾是豪 放词的代表,另外还有苏轼,他们被合称为“ 苏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