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版赤壁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491775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5.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用版赤壁赋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吴用版赤壁赋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吴用版赤壁赋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吴用版赤壁赋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吴用版赤壁赋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用版赤壁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用版赤壁赋(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制作 行威昱北赤 壁1.感知作者的山水情怀及其人生旷达的追求; 2.体会文章的写作构思以及情景交融的技巧。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 写作特色。课文学习重点学习重点宋神宗元丰三年的二月的一天,天刚蒙蒙亮。一群带着四川口音的异乡人在一 位器宇不凡但又稍显忧郁的中年男子的带领下,悄悄地走进小城黄州,在陡峭 的春寒中,住进了城东南一所叫做定慧 院的小院子。这位男子便是“乌台诗案”中差点丢掉性命的苏轼。经过一个多月的风餐露宿,苏轼一行终于 到达了他的贬谪地黄州,开始了他近四年的黄州生涯。在这四年里,他 创作了 66首词,200多首诗,3篇赋,170多篇散 文,写了2

2、80多封信其中有最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了文学上的大幸。历史,便是如此地令人费解。苏轼 (1037-1101 )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授大理 评事等。轼、辙兄弟被仁宗赞为相佐之才,名 动京华,时苏轼年21岁。后逢其父病故汴京, 丁忧扶丧归里。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 还朝,仍授本职。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眉山(今属四 川)人。苏轼早年“学通经 史,属文日数千言”。仁宗 嘉佑元年(1056),苏轼出 川赴京参加科考,以一篇 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神宗即位,任王安石为相变法。苏轼不容于 朝廷,自请外放,任杭州通判。三年任满,

3、先后 任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知州。北宋内忧外患积 贫积弱,有政治抱负的士大夫要求变法。在新派 与旧党之间,书生意气的苏轼多次上书,提出“ 丰财”“强兵”的建议,从而卷入了上层政治斗 争的旋涡。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 轼到任湖州不到三个月,因作诗讽刺 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下 狱,史称“乌台诗案”。 坐牢103天 ,几濒临被砍头境地。幸北宋在太祖 赵匡胤时定下不杀仕的国策,苏轼才 躲过一劫。 苏轼系于狱中“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 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吏,以遗子由”。神宗本就赏 识苏轼,王安石也以圣朝不宜诛名士劝神宗。太皇 太后曹氏更是为苏轼诗案出头,故苏轼被从轻发落 ,贬为黄州团

4、练副使。仕途失意,使苏轼到道学佛 理和山水田园中寻求解脱,千古传唱的念奴娇 和赤壁赋等凝聚人生哲思的名篇由此产生。 苏轼狱中与弟苏辙诀别,写绝 命诗两首,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苏东坡游赤壁苏东坡像刘勰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 (铺叙文采),体物写志也。”赋 的基本特点是“铺采摛文” “体 物写志”。前者说赋的形式,后者 指赋的内容。汉赋的一般写法是以 丰辞缛藻大肆铺陈,着力描写宫苑 富丽、京邑繁华以及田猎声色,只 结尾处微露讽谏之意。 西汉前期,形成以抒情为主的骚 体赋,如贾谊

5、吊屈原赋。西汉中 期的汉大赋,演变完备为一种以夸张 铺陈为特征、以状物言事为主要内容 ,且介于诗文之间的文体,如司马相 如子虚赋。汉中后期,散体大赋 渐趋消失,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代之 而起,这是汉赋发展的新阶段。尔后 ,赋或向骈文方向发展,或进步散 文化,接近于骈文的为“骈赋”,接 近于散文的为“文赋”。赋发展到唐,在古文运动的影 响下,出现了散文化趋势,不讲骈 偶音律,句式参差,整散结合,形 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 文赋。像杜牧的阿房宫赋、苏 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 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铺 陈浮华、堆砌词藻的文风,造境写 志,为千古不朽的名作。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

6、童 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 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注释释】东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冈县东 。苏轼苏轼 于宋 神宗时时因乌乌台诗诗案谪贬谪贬 黄州,友人助其于城 南江边东边东 坡处处辟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间 。营营营营 :言为为利禄竟逐钻营钻营 。夜阑阑:夜尽。 縠纹纹:喻喻水波细纹细纹 ;縠,绉纱绉纱 。临江仙夜归临皋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 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 肯栖,寂寞沙洲冷。【注释】漏断:漏壶计时水少, 指夜深。幽人:有幽居人、 幽囚人的双重意思。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斗宿du

7、xi:二十八星宿之一。 羽化:虫成蛹蜕皮长翅;人成仙生翼飞升。 舷xin:船边。 溯s:逆流而上。 嫠l妇:寡妇。 愀qio:容色变得忧愁。 酾sh酒:斟酒。 扁pin舟:小船。 挟xi:偕同。 狼籍j:亦作狼藉,凌乱。 枕藉ji:枕着垫着。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舞(泣),动词作使动; 渔樵于江渚之上 捕鱼砍柴,名词作动词; 侣鱼虾而友麋鹿 以为伴侣(朋友),名词作意动 。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 渺渺兮予怀 主谓倒装 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客有吹洞箫者 定语后置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动句诗经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注释】佼:姣,貌

8、美。僚:嫽,俏丽。窈 纠:窈窕。悄:忧愁。 【译文】月儿东升多皎洁, 月下美人更俊俏 。体态苗条好轻盈, 惹人爱慕我心焦。九歌湘夫人(节录)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注释】帝子:指帝尧的女儿娥皇、 女英,嫁于舜,溺于湘水。 【译文】美丽公主降临北岸,我望穿 双眼好惆怅。秋风吹来阵阵凉爽,洞 庭波涌树叶飘落。踩着白薠高处远望 ,约会黄昏张设篷帐。鸟儿为何聚在 草间,鱼网为何悬挂树颠?九歌少司命(节录) 秋兰兮靡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枝,芳菲菲 兮袭予。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 兮青青,绿叶

9、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 目成。 【注释】少司命:主宰人有无子嗣的女神。荪: 香草,指少司命。 【译文】秋兰芬芳靡芜青翠,牵牵连连长满堂前 。绿叶茂盛缀满白花,清香阵阵使我陶醉。世人 都有美好儿女,你为何总忧愁痛苦?秋兰满 院青翠繁盛,绿叶扶疏映衬紫茎 。迎接美人济济一堂,唯独对我 凝眸传情。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乘着 船来到赤壁下。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 。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吟咏月出诗“ 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 北斗星、牵斗星之间徘徊。白濛濛的雾气笼罩 江面,波光与天相连。

10、任凭小船自由漂流,浮 起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多么浩远啊,像凌 空驾风飞行,不知道将停留在什么地方;多么 飘逸啊,像脱离尘世,全无牵挂,羽化飞升登 临仙境。在这时喝着酒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 歌来。唱道:“桂木兰木做棹和桨,划击着澄 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上逆流而行。我 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 边遥远的地方。” 有个会吹洞箫的客人,依 着歌声节拍吹箫应和,箫声呜咽,象像怨,像 怀恋,像饮泣,像倾诉。余音悠长, 像丝缕细长延绵不断。这声音, 能使潜藏深渊的蛟龙起舞,使孤 处船上的寡妇悲泣。我不禁忧伤起来,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 ,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吹出这样悲凉的声 音呢?”

11、客人回答说:“月明亮星稀少, 乌鸟向南飞翔,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 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 草木茂盛苍翠,这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 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向 东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 临江饮酒,横握长矛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 ,如今在哪里呢? 何况我和你在江中洲上捕鱼打柴,与鱼虾、 麋鹿为伴侣、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 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 像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 慕长江的无穷无尽。愿相伴神仙来遨游,持守明 月来长存。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突然实现,就把 这洞箫余音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中。”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

12、那水和月的道理吗 ?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不曾消逝;月时 圆时缺,但它最终没有消损和增长。大抵从那变 化的方面去看它们,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连一 眨眼的时间都不停止;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们 ,那么万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 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如果 不是我应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获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便 是声音,眼睛看到了便是色彩,拥有 它们不必禁止,享用它们没有穷尽 ,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 你可以共享的。”客人高兴地笑了,洗 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 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 乱放着。大家互相枕着靠 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

13、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泛舟赤壁(事) 月夜泛舟 冯虚御风(境) 感物遗世独立(感) 箫声和悲 思慕美人(歌) 添思泣诉心曲(箫) 客心伤怀 抚古伤今(答) 陈情 苏子知机 物我无尽(辩) 明理 箫客释怀 饮尽枕藉(事) 余韵穿插:叙述、描写、抒情苏轼赤壁赋采用虚拟的主客对答形 式行文。主客对答是赋体的传统手法,主与 客其实都是作者的化身。客的人生如寄的生 命观,是苏轼仕途遭重创后 日常萦绕的苦恼;主的物我永 恒的价值观,则是他超脱地领 悟人与造物关系的结果。主客问答苏轼认为从变的角度观之,作为个体的 人,生命是短促的;从不变的角度观之,人 参与到所有的生命活动中,作为整个人类, 宇宙与造物恒在

14、。这种“物我无尽”的观点 ,说明了苏轼对生命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 。苏轼不甘心沉沦,道家的文化浸润使他在 人生的疾风暴雨面前得以自我调适。 他欲从老庄“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寻找人生之路,试图解读生命 ,开阔胸襟,从而借主客对答表 现出一种洒脱、达观的气度。行文跌宕变化,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 炉,且景、情、理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 事。景则水月相映,情则哀乐相生,理则物我 相适,杂以呜呜箫音,悠悠古事。体物,眼前 景惟妙惟肖;言志,由衷情 如慕如诉。文章创造出一种 景、情、理高度相融的艺术 效果,使行文所到之处充满 诗情画意,缥缈多姿,又蕴 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情景结合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七月

15、,时苏轼因“ 乌台诗案”谪居黄州近四年。“乌台诗案”是苏 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的失意,精神上的苦 闷。生性旷达的诗人便在佛道和山水中求得解脱 ,因而赤壁赋凝聚了作者的人生思考而充满 哲理意味。文章以泛舟夜游赤壁作为线索,采用 汉赋问答体的形式,展示作者内心的矛盾和苦闷 ,以及排解过程。赤壁赋从泛舟而游、饮酒 而感写到枕舟而卧,主要抒写作者月夜泛舟赤壁 的悟得。主客对答是核心内容,表达了 作者达悟的精神和超脱的胸怀。月下泛舟赤壁,意境如诗如画:清风水雾交 织,明月星辉相映。主客荡舟,把酒诵诗。浩浩 茫茫,如此良辰美景当前,油然而生“遗世”“ 羽化”的奇想,飘飘欲仙。由是,苏子泛舟赤壁 ,被涂

16、抹了一层令人悠然神往的色彩。樽前悲慨人生,客心如波如潮:船上箫声忽 起,心中悲意顿生。哀怨,爱慕,哭泣,倾诉, 潜龙舞,嫠妇泣,六个比喻,渲染了萧声的悲凉 ,透露出心境的变化。其中客人的悲慨如三叠浪 :一是赤壁尚存,英雄安在;二是江海无穷,人 生苦短;三是天地堪羡,飞仙不得。借此,苏子 的辩词得以蓄势。江上达观造物,苏子如思如悟:作者就 水月之态,纵论宇宙变化、人生哲理。从变 化的角度看,天地瞬间在变,人之寄生亦在 变,变是常态;从不变的角度看,天地与我 永恒,又何必羡慕不已。况且天地间万物各 有主宰,莫作非分之取。如 此,丢开个人的愁怀,到大 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则世 间荣辱、得失便不足为念。1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