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普法工作的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8487708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普法工作的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乡镇普法工作的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乡镇普法工作的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乡镇普法工作的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镇普法工作的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普法工作的调研报告.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镇普法工作的调研报告乡镇普法工作的调研报告在局党组的重视下,市局成立了课题调研组,对全市乡镇普法工作进行调查现将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对今后乡镇普法工作如何开展、如何才能抓出成效谈一些浅见:一、存在的问题1、责任主体错位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中国建设为法治国家。在中国没有全民的法治理念,就没有中国社会的法治化。而全民法治理念形成,最主要是靠全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作为普法工作又是全民学法的重要手段。应是全党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就列入常规工作来抓 。按照十八大的精神及上级文件的要求,普法工作作为建设法治中国的重大环节。这项工作应是全党和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应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

2、常规工作内容,由政府主抓,部门参与。在我市绝大多数镇党委、政府对普法工作的责任主体还搞错位。实际上搞成了部门主抓,政府参与。2、位置摆不正不少领导和基层干部(含村、居委会干部)其主要精力都放在发展经济等硬件建设上,更由于市 、乡镇两级对这些“中心工作”督促紧、考核严,村(社区)干部将主要精力用于这些“中心工作” ,普法工作在他们眼里,是可抓可不抓的事。崇尚“时间就是金钱”之类的实用主义观念,觉得参与普法工作费时、费力而又难见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其主动性不高,根本没有将普法工作摆到应有的高度和位置。3、乡镇普法力量薄弱目前乡镇的普法工作主要靠乡(镇 )司法所和有关单位的配合来做,虽然全市各乡(镇

3、)都设有司法所,但每个司法所最多的二人,绝大多数司法所只有一人,由于司法所承担了普法教育、矛盾纠纷调处、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众多事务,同时还要服从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所以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4、普法的形式比较单一,内容单调乡镇普法大多数时候还是采取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有时候通过挂横幅、贴标语进行宣传,往往造成农民只知法律名称而不知其内容。至于分发的宣传资料,虽然内容详细,但很多农民未必能看得懂。根本达不到预期目的。5、普法考核流于形式对阶段性普法宣传考核验收,事前已将统一化的验收内容和有关要求印发下去先由各部门自查 ,然后抽调人员再进行抽查;采取的方式

4、主要是听汇报、查档案、看笔记等 ,至于普法的实际效果无从考核,这种写在纸上,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式的普法宣传,村组、农民都不当一回事,消极应付,走走过场。二、试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1 、领导认识不到位部分领导干部对普法的认识严重不到位而且在普法教育中严重缺位,认识不到位是对法制建设在推动中国社会进程,社会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正确的认识和估价,没有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严重缺位是部分领导干部在法制教育,宣传普及方面没有发挥领导干部引领示范带头作用,从某种角度可以说“重人治,轻法治”这种传统封建意识,影响到普法教育工作的开展。2、广大干部群众对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由于人治思想的根深蒂固和现实中生活存在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以权压法、以言代法、以罚代法等负面现象,使得不少的干部群众信访不信法,对法律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质疑,挫伤了他们学法 、用法和守法的积极性。3、普法工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民群众的需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各种新型矛盾逐渐产生 ,农民对学法用法有新需求,对乡镇农村普法人员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