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地基勘察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485995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湿陷性黄土地基勘察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湿陷性黄土地基勘察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湿陷性黄土地基勘察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湿陷性黄土地基勘察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湿陷性黄土地基勘察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湿陷性黄土地基勘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陷性黄土地基勘察(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湿陷性黄土地基勘察n关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50025-2004(原规范GBJ25-90)n湿陷性黄土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的一般 规定n湿陷性黄土的岩土工程勘察要点n湿陷性黄土场地勘察要求n测定黄土湿陷性的试验n黄土湿陷性评价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等级划分建筑物 分类各类建筑物划分的具体规定甲类高度大于60m和14层及其14层以上体型复杂的建筑; 高度大于50m的构筑物;高度大于100m的高耸结构; 特别重要的建筑;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的重要建筑; 对不均匀沉降有严格限制的建筑。乙类高度2460m的建筑;高度3050m的构筑物;高 度50100m的高耸结构;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较大的 重要建筑

2、;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的一般建筑。丙类除乙类以外的一般建筑和构筑物。丁类次要建筑。场地工程条件的复杂程度划分n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可分为以下三类:n1、简单场地:地形平缓,地貌、地层简单,场地湿陷类 型单一,地基湿陷等级变化不大;n2、中等复杂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地貌、地层较复杂, 局部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场地湿陷类型、地基湿陷等级 变化较复杂;n3、复杂场地:地形起伏很大,地貌、地层复杂,不良地 质现象广泛发育,场地湿陷类型、地基湿陷等级分布复杂 ,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大或变化趋势不利。湿陷性黄土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的 一般规定 n1、在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应查 明以下内容,并应

3、结合建筑物的特点和设计要求 ,对场地、地基做出评价,对地基处理措施提出 建议。黄土地层的时代、成因;湿陷性黄土 层的厚度;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和湿陷起 始压力随深度的变化;场地湿陷类型和地基湿 陷等级的平面分布;变形参数和承载力;地 下水等环境水的变化趋势;其他工程地质条件 。湿陷性黄土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的 一般规定n2、工程地质测绘。除符合一般要求外,还应包括下列内 容:研究地形的起伏和地面水的积聚、排泄条件,调查 洪水淹没范围及其发生规律;划分不同的地貌单元,确 定其与黄土分布的关系,查明湿陷凹地、黄土溶洞、滑坡 、崩坍、冲沟、泥石流及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 规模、发展趋势及其对建设

4、的影响;划分黄土地层或判 别新近堆积黄土,应分别符合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500252004)附录B或附录C的规定;调查地下水 位的深度、季节性变化幅度、升降趋势及其与地表水体、 灌溉情况和开采地下水强度的关系;调查既有建筑物的 现状;了解场地内有无地下坑穴,如古墓、井、坑、穴、地 道、砂井和砂巷等 湿陷性黄土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的 一般规定n3、取样。采取不扰动土样,必须保持其天然的湿度、密 度和结构,并应符合级土样质量的要求。在探井中取样 ,竖向间距宜为1m,土样直径不宜小于120mm;在钻孔中 取样,应严格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 2004)附录D的要求执行。取土勘探

5、点中,应有足够数量的 探井,其数量应为取土勘探点总数的1/31/2,并不宜少 于3个。探井的深度宜穿透湿陷性黄土层。勘探点使用完 毕后,应立即用原土分层回填夯实,并不应小于该场地天 然黄土的密度。n4、对黄土工程性质的评价,宜采用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 成果相结合的方法。n5、对地下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或变化趋势不利的地段,应 从初步勘察阶段开始进行地下水位动态的长期观测。湿陷性黄土的岩土工程勘察要点 n通过岩土工程测绘和调查、勘探查明以下内容:n (1)查明湿陷性黄土的地层时代、岩性、成因、分布 范围。n (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范围,对场地稳 定性影响程度及发展趋势。n (3)查明地下水

6、条件及季节性升降变化的可能性。n (4)查明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包括常规 试验指标和c、s、zs等指标。n(5)进行湿陷性评价,划分湿陷类型和湿陷等级。n(6)确定湿陷性黄土的承载力。n(7)提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n消除地基土的全部湿陷(对甲类建筑物)或部分湿陷量( 对乙、丙类建筑物),常采用垫层法:夯实法:挤密法 、桩基础、预浸水法、单液硅化或碱液加固法等处理 方法。 湿陷性黄土场地勘察要求 n1、场址选择或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场址选择或可行性 研究勘察阶段应进行下列工作:搜集拟建场地有关的工 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及地区的建筑经验;在搜集资料 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调查,了

7、解拟建场地的地形地貌 和黄土层的地质时代、成因、厚度、湿陷性,有无影响场 地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环境等问题;对工程地质 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必要的工程 地质测绘、勘察和试验等工作;本阶段的勘察成果,应 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初步评价。湿陷性黄土场地勘察要求n2、初步勘察阶段。初步勘察阶段应进行下列工作:初 步查明场地内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场地湿陷类型、地 基湿陷等级及其分布,预估地下水位的季节性变化幅度和 升降的可能性;初步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环境等问 题的成因、分布范围,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及其发展 趋势;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符合要求时, 应进

8、行工程地质测绘,其比例尺可采用1:10001:5000。 初步勘察勘探点、线、网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勘 探线应按地貌单元的纵、横线方向布置,在微地貌变化较 大的地段予以加密,在平缓地段可按网格布置 。勘探点的 间距按下表确定 。湿陷性黄土场地勘察要求取土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应按地貌单元和控制性地段布 置,其数量不得少于全部勘探点的1/2;勘探点的深度 应根据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和地基压缩层深度的预估值确 定,控制性勘探点应有一定数量的取土勘探点穿透湿陷性 黄土层;对新建地区的甲类建筑和乙类中的重要建筑, 应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4.3.8 条进行现场试坑浸水试验

9、,并应按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判 定场地湿陷类型;本阶段的勘察成果,应查明场地湿陷 类型,为确定建筑物总平面的合理布置提供依据,对地基 基础方案、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环境的防治提供参数与建 议。湿陷性黄土场地勘察要求n3、详细勘察阶段应进行下列工作:详细查明地基土层 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确定场地湿陷类型、地基湿陷等 级的平面分布和承载力;勘探点的布置,应根据总平面 和建筑物类别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 勘探点的间距按表9.6确定;在单独的甲、乙类建筑场地 内,勘探点不应少于4个;采取不扰动土样和原位测试 的勘探点不得少于全部勘探点的2/3,其中采取不扰动土 样的勘探点不宜少于1/2;

10、勘探点的深度应大于地基压 缩层的深度,并应下表的规定或穿透湿陷性黄土层。湿陷性黄土场地勘察要求初步勘察阶段和详细勘察阶段勘探点间距要求场地类型初步勘察 阶段 勘探点间 距/m详细勘察阶段勘探点间距/m甲类建 筑物乙类建 筑物丙类建 筑物丁类建 筑物简单场地120200 3040 4050 5080 80100 中等复杂 场地80120 2030 3040 4050 5080 复杂场地5080 1020 2030 3040 4050 湿陷性黄土场地勘察要求n详细勘察阶段的勘察成果,应符合下列要求:按建筑物 或建筑群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 参数,当场地地下水位有可能上升至地基压

11、缩层的深度以 内时,宜提供饱和状态下的强度和变形参数;对地基做 出分析评价,并对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环境的 防治等方案作出论证和建议;对深基坑应提供坑壁稳定 性和抽、降水等所需的计算参数,并分析对邻近建筑物的 影响; 对桩基工程的桩型、桩的长度和桩端持力层深度 提出合理建议,并提供设计所需的技术参数及单桩竖向承 载力的预估值;提出施工和监测的建议。n 湿陷性黄土场地勘察要求详细勘察阶段勘探点的深度要求湿陷类型非自重湿 陷性黄土 场地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陕西、陇东陕北晋 西地区其他地 区勘探点深度 (自基础底 面算起)/ m101510防止或减小建筑物地基浸水湿陷 的措施 n(1)地基处理

12、措施。消除地基的全部或部分湿陷量,常采用垫层法 、夯实法、挤密法、预浸水法、单液硅化或碱液加固法等处理方法, 或采用桩基础穿透全部湿陷性黄土层,或将基础设置在非湿陷性黄土 层上。n(2)防水措施。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基本防水措施:在建筑物布 置、场地排水、屋面排水、地面防水、散水、排水沟、管道敷设、管 道材料和接口等方面,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或生产、生活用水的渗漏 ;二是检漏防水措施:在基本防水措施的基础上,对防护范围内的地 下管道,应增设检漏管沟和检漏井;三是严格防水措施:在检漏防水 措施的基础上,应提高防水地面、排水沟、检漏管沟和检漏井等设施 的材料标准,如增设可靠的防水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排

13、水沟等。n(3)结构措施。减小或调整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或使结构适应地 基的变形。n对甲类建筑和乙类中的重要建筑,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沉降观测点的 位置和观测要求,并应注明在施工和使用期间进行沉降观测 场地、地基评价n黄土地层的时代、成因n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n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和湿陷起始压力 随深度的变化n场地湿陷类型和地基湿陷等级的平面分布n变形参数和承载力n地下水等环境水的变化趋势n其它工程地质条件黄土湿陷性试验室内试验n室内压缩试验测定黄土的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和湿陷起始 压力n环刀面积不应小于5000mm2(目前试验室采用6000mm2)。n试样浸水前和浸水后的稳定标准,应为每小时

14、的下沉量不大于 0.01mmn湿陷系数计算公式:hp_保持天然湿度和结构的试样,加至一定压力时,下沉稳 定后的高度(mm);hp上述加压稳定后的试样,在浸水(饱和)作用下,附加下 沉稳定后的高度(mm);h0试样的原始高度(mm)湿陷压力n测定湿陷系数的试验压力,应自基础底面(如基底标高不确定时,自地面下1.5m)算起;n基底下10m以内的土层应用200kPa,10m以下至非湿陷性黄 土层顶面,应用其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当大于300kPa 压力时,仍应用300kPa压力);n当基底压力 大于300kPa时,宜用实际压力;n当压缩性较高的新近堆积黄土,基底下5m以内的土层宜用 100150kP

15、a,510m和10m以下至非湿陷性黄土层顶面, 应分别用200kPa和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n自重压力采用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单线法和双线法n单线法压缩试验不应少于5个环刀试样,均在天然湿度下分级加 荷,分别加至不同的规定压力,下沉稳定后,各试样浸水饱和 ,附加下沉稳定,试验终止。n双线法应取2个环刀试样,分别对其施加相同的第一级压力,下 沉稳定后应将2个环刀试样的百分表读数调整一致,调整时并应 考虑各仪器变形量的差值。将上述环刀 试样中的一个试样保持 在天然湿度下分级加荷,加至最后一级压力,下沉稳定后,试 样浸水饱和,附加下沉稳定,试验终止。n将 上述环刀试样中的另一个试样浸水饱和,附加下

16、沉稳定后, 在浸水饱和状态下分级加荷,下沉稳定后继续加荷,加至最后 一级压力,下沉稳定,试验终止。n当天然湿度的试样,在最后一级压力下浸水饱和,附加下沉稳 定后的高度与浸水饱和试样在最后一级压力下的下沉稳定后的高度不一致,且相对差值不大于20%时,应以前者的结果为准 ,对浸水饱和试样的试验结果进行修正,如相对差值大于20% 时,应重新试验。黄土湿陷性试验现场静载荷 浸水试验 n承压板的底面积宜为0.50m2,试坑边长或直径应为承压 板边长或直径的3倍,安装载荷试验设备时,应注意 保等试验土层的天然湿度和原状结构,压板底面下宜用1015mm厚的粗、中砂找平。n每级加压增量不宜大于25kPa,试验终止压力不应小于 200kPa。n每级加压后,按每隔15、15、15、15min各读1次下沉 量,以后为每隔30min观测1次,当连续2h内,每1h的 下沉量小于0.10时,认为压板下沉已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