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语文传记讲评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48483168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语文传记讲评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传记讲评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传记讲评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传记讲评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2届高三语文传记讲评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语文传记讲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语文传记讲评(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一)传记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体特征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 是将实用类文本作为一般的阅读材料对待,考查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类题因为不直接涉及文 本的文体特点,因而与一般阅读文章没有多大差 别。另一种考查是从文本的文体特点出发设题, 涉及该类文体的理论知识和写作要求。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 普文章等。一种另一种传记是一种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以记 人为主,通过具体事例再现真实存在的历史与现 实生活中的人物。文体特征:借助具体事例和典型细节来展示 传主的个性特征与精神风貌。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 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

2、时报道。基本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结语个性特征精神风貌科普文章指的就是一般的科普说明文,从表达方式来 看以说明为主。阅读时要抓说明对象及该对象的 特点及内涵。调查报告针对某事或某个问题所作的调查报告,挖掘 其内在的根源或不为人所知的一面,阅读时首先 要关注标题,把握调查对象,其次梳理文本对该 对象所作的分析和结论。首先 其次特点内涵 传记的定义和分类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 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人物传记(包括回忆录、长篇或中篇传记文学) 自传 评传 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 传记的阅读要求根

3、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考纲,传记的阅读要求是: 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 理的意图;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 法。(探究)因此,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 外,还要注意以上五点。知识网络(2007年宁夏海南高考题) 叶圣陶在四川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

4、科学馆工作。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 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 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 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 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 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 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 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

5、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 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几十 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 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朱自 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 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 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哀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

6、有的,利益的心是 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 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然”的。考题复制格外高兴随意之极致晚上教儿女 们写写文章对儿女们的作文重视评议,培养写作习 惯。善于启发,诱导深入思 考。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知道举隅,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1945年9月离开成都到重庆,住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看稿编稿,和作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

7、者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赵景深在文心背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有诚实的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他那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当时中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他是实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

8、榜样。在他身上似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从他为自己的儿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诚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但是,他又能根据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不断前进。(选自叶圣陶和他的世界第九章,有删节) 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 访问欧洲,并写出了散文集欧游杂记。B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的精读知道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 ,是叶圣陶和朱自清合编 的中学生课外读本。C正如当年的小说月报那样,中学生这块战时青年的精神家 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D从叶圣陶为他的儿女取名为至善、至美、至诚,我们

9、可以看出他追 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E本文通过描写叶圣陶知道儿女们写作、编中学生杂志等事迹, 勾勒了一位可亲可敬、踏实认真的教育家形象。 【答案】A C 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 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 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么 能达到“随意之极致”?请简要分析。【答案】认真讲解,时或热烈讨论。不加约束,任其自由发挥。重视评议,培养写作习惯。善于启发,诱导深入思考。仔细考查作文的表达形式。详细询问作文的思想内容。【答案】有着几十年亲似手足的友情。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互相激励和帮助。随兴之所至,

10、无话不谈。没有功利目的,无所顾忌。心领神会,肝胆相照。 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 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一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 怀。请简要论述。【答案】 三个方面: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 对作者、读者热情宽容。对年轻编辑辅导提携,关心爱护 。一、命题规律研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传记的阅读要求还有以下五点。(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

11、关系;(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技巧点击二、方法点拨 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文本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评价传记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对传记进行探究。三、举例剖析(2008年广州一模) 舞者之歌 伊莎朵拉邓肯小时候,我的母亲相当贫困,她无法为我们请仆人或家庭教师,这种情况便赋予我一种自然发 展的生命,使我能表露童稚之情且永保赤子之心。每次看见那些老是有保姆跟家庭教师随侍在侧, 一举一动都被保护、照顾的孩子们,

12、就觉得他们十分可怜,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因为的确是肆无忌 惮、不受拘束的童年生活激发了我的舞蹈创作灵感,即表现纯粹的、不受任何干扰的自由。母亲出生于一个爱尔兰天主教家庭,原来是个虔敬的天主教徒。她离婚后,就抛弃了天主教信 仰,转为一个十足的无神论者。在我小时候,母亲就向我们揭发了圣诞老人的不存在。有次在学校 圣诞晚会上,老师边发蛋糕和糖果边说:“孩子们,你们看!圣诞老公公带什么东西给你们啊!”我 站起来很严肃地说: “我不信,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圣诞老公公!一切都是骗人的。”这下可把老师 给气坏了。她说: “只有相信圣诞老公公的同学才有糖果!”我说: “那我情愿不要你的糖果!”我真正的教育是从晚上开

13、始,母亲会为我们弹奏贝多芬、舒伯特、肖邦等大音乐家的作品,或 大声为我们朗读莎士比亚、雪莱、济慈的诗篇。这些时光总让我们心驰神往。在一次校庆上,6岁 的我当众朗读了威廉莱托的安东尼致克娄巴特拉,满座皆惊。我6岁的时候,有一天母亲回家,发现我聚集了一大帮连走路都还不太稳的邻居小孩儿坐在地 板上,而我则站在房间前面教他们做出各种舞蹈的姿势。母亲觉得很奇怪,我告诉她这是我开设的 舞蹈学校。她十分高兴,并坐在钢琴前为我们的舞蹈伴奏。学校就这样办了下来且大受欢迎。后来 邻近的小女孩也进了我的学校,我10岁的时候,这些舞蹈课已经排得满满的。我们教舞的名气越传越远。一位曾住在维也纳的女长辈要母亲带我去跟旧金

14、山一位著名的老师 学芭蕾舞,但是我一点也不喜欢他的教学。他要我踮起脚尖站着,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回答 说:“因为这姿态很美。”我认为这种姿态不但丑而且违反自然,在上到第三堂课时我就走了,再 也没有回去。他称之为舞蹈的那种僵硬陈腐的体操徒然破坏了我的梦想。我所梦想的是一种与之有 天壤之别的舞蹈。我当时还不知道那会是什么样子,只是摸索着向一个看不见的世界前进,直觉告 诉我,只要找到了那把钥匙,我就能登堂入室。受所读书籍的影响,我决定离开旧金山到外地寻求发展。我就去找当时正在旧金山巡回演出的 剧团经理,要求在他面前跳舞。考核在一个空荡的黑色大舞台上开始,母亲为我伴奏。我一身白色 装束,随着孟德尔

15、颂的无言歌翩翩起舞。音乐接近尾声,经理沉默了半晌后转身对母亲说:“ 这种东西不适合剧场,我看你还是带你的小女儿回家吧!”在一个炎热的夏季,我们来到了芝加哥,所有的行囊只有一个小皮箱、一些姐姐留下来的珠宝 首饰和25块钱。我带着我的白色舞服四处奔走,拜访了一个又一个剧场经理,一次又一次地在他们 面前舞蹈,但是他们的回答全是一模一样:“很可爱,不过并不适合剧场。”几个星期后,我们终于到了身无分文的地步,只好流落街头。失望再次笼罩了我,有一天我试 着向神殿大楼屋顶花园的经理求职。他叼着根巨大的雪茄,高高在上地看着我跳舞,瞧着我伴着孟 德尔颂春之歌的旋律飘过来又舞过去。“噢,你的确漂亮,”他说,“也很

16、优雅。如果你愿意抛掉现在这种舞蹈方式,改跳另一种更 具活力的,我就雇佣你。”想到母亲在家里饿得快要昏倒,靠着最后一颗西红柿维生的情景,第二天,我带着褶边裙去见 屋顶花园经理,经理十分周到地预付了我当周的50块薪水。我以艺名在这个屋顶花园迅速走红,可是所有的这一切都让我厌恶至极。因此当这个星期结束 ,经理要跟我续聘,并承诺让我巡回演出时,我想也没想便拒绝了。我们虽然因此而脱离了饥饿, 但我也受够了这种以违反自己理想的舞蹈讨好观众的日子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这么做 。(节选自舞者之歌第一、二、三章)注:邓肯,曾在舞蹈艺术领域掀起了一场划时代的革命,是现代舞蹈的创始人,被誉为“时代最伟大的 艺术家”。19邓肯被誉为“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