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党组织设置模式创新案例颁奖发言材料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476581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党组织设置模式创新案例颁奖发言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3”党组织设置模式创新案例颁奖发言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3”党组织设置模式创新案例颁奖发言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3”党组织设置模式创新案例颁奖发言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3”党组织设置模式创新案例颁奖发言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党组织设置模式创新案例颁奖发言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党组织设置模式创新案例颁奖发言材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13”党组织设置模式创新案例颁奖发党组织设置模式创新案例颁奖发 言材料言材料深化“1+3”党组织设置模式推动农村基层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互促共进中共*县委员会2015 年 11 月 20 日*县位于*市北部,总面积 3933 平方公里,辖 7镇 2 乡 2 街道,103 个村、10 个社区,总人口 24 万。现有基层党组织 549 个,党员 13132 名。农村经济社会的新变化,对党的组织设置、组织功能、组织管理等提出了新要求。2009 年以来,面对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以及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现实需求,推行了“村党总支+合作社党支部+产业党小组+能人党员”的“1+3”党组织设置模式

2、,核心是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对合作社正式党员达到 3 名以上的,单独组建党支部,党员人数不足 3 名的,就近联合组建党组织,把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将合作社中的党员划分为若干产业党小组,对能人党员进行设岗定责。在村党总支的有力领导下,初步构建了以合作社党支部为主体、产业党小组为骨干 、能人党员为基础,引领 、规范、服务、示范“四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基层组织体系。目前,全县合作社已发展到 852 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 5 家,自治区级示范社 7 家,市级示范社 15 家,县级示范社 48 家;累计升格村党总支 27 个,建立合作社党支部 46 个。1、 党总支“引领 ”合作社发展村党总支充分发挥

3、组织领导、政策宣传、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党组织领办、党员创办、能人联办、农民合办等方式引领合作社发展,使村党总支成为合作社的实际倡导者和实践者。截止今年 6 月,全县 103 个村党组织累计领办、创办合作社 170 家 ,吸纳农村党员 1362 名。二、党支部“规范”合作社管理合作社党支部着重在规范管理制度、完善经营方式、保障入社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作用,指导合作社完善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管理机构,健全合作社章程、财务管理、盈余分配等规章制度并加强监管。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合作社主要形成了三种生产经营模式。股份合作、统一经营,农民以土地、农机具、资金等多种形式加入合作社,按股分红;代耕代

4、管、分散经营,在不流转土地的情况下,从种到收,由合作社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统一作物 、统一经营、统一销售,合作社扣除服务费用,剩余收入全部返还社员;专业合作、联合经营,合作社与入社社员在生产、技术、销售等全部或部分环节进行合作,共同发展。三、产业党小组“服务”合作社运行产业党小组在技术指导、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等不同环节发挥服务作用。按照“双强”标准,把政治品质好、群众基础牢、发展能力强的党员选为党小组长;将年龄偏大、政治觉悟较高的老党员编入“参政议事”党小组,协助合作社党支部做好组织发动 、宣传调解等事务性工作 。四、能人党员发挥“示范”作用#能人党员实行分类管理,设岗定责,让党员亮身份、树形

5、象,自觉发挥示范作用;对没有技术特长的党员,组织认领文明新风岗、环境卫生岗 、村务监督岗等,分配一定的社会工作,在推进乡风文明中承担责任。坚持“双向培养”,把合作社中的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 ,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 。全县农村入党积极分子 80%来自于合作社,136 名党员成为合作社骨干,31 名党员致富带头人成为合作社理事长或党组织书记,23 名合作社负责人当选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五、取得的成效“1+3”党组织设置模式从创建、发展到逐步完善,搭建了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平台,找到了深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的新抓手。一是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打破了传统按

6、地域或行政区划设置党组织的形式,实现了党在农村尤其是社会组织中的全覆盖,做到了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组建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二是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站在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实现了党的工作由边缘向核心回归,党组织的服务更加实在和具体。产业党小组在推动发展中更加直接地为群众提供服务,使党员、群众更愿意靠拢党组织、贴近党组织,党组织的号召力、影响力、凝聚力大为增强。三是搭建了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党员在合作社中的作用已不仅局限于带头,更有明显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党员在新的义务和责任中找到了自身的定位,明显地感到与普通群众的区别,能够积极主动地为合作社其他社员作出表率。近三年来,全县农村入党积极分子 80%来自于合作社 。四是增加了农民收入 。合作社的组建运行,打破了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 、一条一块的土地格局,优化了农业资源配置,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县依托合作社流转土地 24 万亩 ,合作社土地机械化率达 85%,劳动力人均管控土地面积由10 亩增加到 45 亩,以土地入股的农民亩均分红最高达1856 元,入社社员年收入最高达 18 万元。“1+3”党组织设置模式的实施,关键在于抓住了载体和模式设置两个核心问题 。它的成功实践有力证明了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 ,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搭建了农村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