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及相对稳定的意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476416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温及相对稳定的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体温及相对稳定的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体温及相对稳定的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体温及相对稳定的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体温及相对稳定的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温及相对稳定的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温及相对稳定的意义(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体 温一、体温及相对稳定的意义: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以新陈代谢为基 础的,正常体温是进行新陈代谢最适宜的温 度。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各种酶的活性, 及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使各种细胞、组织 和器官的生理功能发生紊乱,严重时可导致 死亡。对于人: 体温低于28,丧失意识; 低于22,心脏跳动停止。 高于4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 起意识朦胧,躁动不安; 高于43,引起死亡。能量代谢能量代谢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时 随着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机体能量的来源和转移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储存糖 :70% 来源 脂肪:4050%(包括糖转化的脂肪)蛋白质:数量很少糖原: 1% 供神经代

2、谢和爆发式运动 储存 脂肪: 75% 能量储存的主要形式 蛋白质: 构成细胞的成分及合成酶和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长期饥饿时动用 举例: 受试者在标准状态下24小时耗 氧量:400L,CO2产生量:340L,尿氮量 :12克,计算24小时的能量代谢。步骤:A、求出蛋白质代谢的耗氧量、CO2产 生量和产热量蛋白质氧化量=126.25=75g产热量=1875=1350kJ耗氧量=0.9575=71.25LCO2产生量=0.76 75=57LB、非蛋白代谢 耗氧量=400L71.25L=328.75LCO2产生量=340L 57L=283LNPRQ=283L328.75L=0.86 C、计算非蛋白代谢

3、的产热量查表 NPRQ =0.86时,氧热价为20 . 41 kJ/L 非蛋白代谢的产热量= 328.75L 20 . 41kJ/L=6710kJ D、计算24h产热量24h产热量=1350kJ+6710kJ=8060kJ耗O2量与CO2产生量的测定方法(1)开放式测定法在机体呼吸空气的条件下测定耗氧 量和CO2产生量(2)闭合式测定法一般是使用能量代谢率测定器械( 如肺量计)2 机 体 内 能 量 的 转 移 和 利 用机体内能量的转移和利用肺量计结构模式图二、深部体温和表层体温 体温:理论上指机体深部的血液温度。(一)深部体温 临床上通常用口腔温度、直肠温度和腋窝温 度来代表体温 腋下温度

4、 额、手背 四肢 躯干能力: 手掌、足底 35度 2 、中枢温度感受器热敏感神经元和冷敏感神经元*作用:a、感受局部脑温度刺激b、将内外温度变化的信息会聚 c、直接对致热源、5-羟色胺、NE及某些 多肽发生反应一、温度感受器对温度敏感的感受器称为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分为 外周温度感受器和中枢温度感受器。 外周温度感受器 在人体皮肤、粘膜和内脏中,温度感受器 分为冷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它们都是游离神经末稍的。 当皮肤温度升高时,温觉感受器兴奋,而当皮肤温度下降 时,则冷感受器兴奋。从记录温度感受器发放冲动可看到 ,冷觉感受器在28时发放冲动频率最高,而温觉感受器 则在43时发放冲动频率最高。当

5、皮肤温度偏离这两个温 度时,两种感受器发放冲动的频率都逐渐下降。此外,温 度感受器对皮肤温度变化速率更敏感。大鼠阴囊皮肤冷觉和温觉感受器内脏器官也有温度感受器。 有人将电热器埋藏在差点羊腹 腔内 并加温至43-44,观察到羊的呼吸频率和蒸发散热 迅速增加,加热3-5分钟后,动物开始喘息,使下丘脑温 度下降。说明内脏温度升高可引起明显的散热反应。中枢温度感受器 在脊髓、延髓、脑干网状结构及下丘脑中 有温度感受器。 用改变脑组织温度的装置(变温管),对不麻醉或麻醉的兔 、猫或狗等的下丘脑前部进行加温或冷却,发现在视前区 -下丘脑前部(preoptic anterior hypothalamus,P

6、O/AH )加温,可引起动物出现喘息和出汗等散热反应,而局部 冷却则引起产热量增加,说明PO/AH本身就可调节散热和 产热这两种相反的过程。用电生理方法记录PO/AH中存在 着热敏神经元(warm-sensitive neuron)和冷敏神经元 (cold-sensitive neuron)。前者的放电频率随局部温 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后者的放电频率则随着脑组织的降温 而增加。实验证明,局部脑组织温度变动0.1C,这两种温 度敏感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就会反映出来,而且不出现适应 现象。下丘脑局部加温时热敏神经元放电的记录(上)和呼吸曲线(下)(猫)由下丘脑视前区导出的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二、体温

7、调节中枢 (一)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根据多种恒温动物脑的分段切除实验看到,切除大脑皮层 及部分皮层下结构后,只要保持下丘脑及其以下的神经结 构完整,动物虽然在行为方面可能出现一些欠缺,但仍具 有维持恒定体温的能力。如进一步破坏下丘脑,则动物不 再具有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能力。这些事实说明,调节体 温的基本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局部破坏或电刺激等实验 观察到,PO/AH破坏,则散热反应消失,体温升高;刺激 之,则引起散热反应,而且寒战受到抑制;而破坏下丘脑 后部,体温下降,产热反受抑制;刺激之,则引起寒战。据此得出结论:下丘脑前部是散热中枢,而下丘脑后部是产热中枢。干扰体温调节自动控制示意图体温调节

8、中枢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PO/AH在 体温调节整合中起重要作用。*破坏PO/AH区,体温调节减弱或消失*信息会聚于PO/AH区* PO/AH区对信息的整合型式同整体 的体温调节反应相似。* PO/AH区的温度敏感神经元对致热 原及化学物质反应型式同这些物质所引 起的体温调节反应是相对应的。PO/AH就有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分别调节散热和产热 反应。下丘脑以外的脑细胞也有类似的两种神经元存在。 看来没有明确定位的产热中枢和散热中枢。体温调节是涉 及多方输入温度信息和多系统的传出反应,因此是一种高 级的中枢整合作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应是体温调节的 基本部位。下丘脑前部的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

9、经元既能感 受它们所在部位的温度变化,又能对传入的温度信息进行 整合。环境温度变化,进入体温调节中枢的途径:皮肤的温、冷觉感受器的刺激,将温度变化的信息沿 躯体传入神经经脊髓到达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外界温度改变可通过血液引起深部温度改变,并直接 作用于下丘脑前部脊髓和下丘脑以外的中枢温度感受器也将温度信息传给 下丘脑前部。通过下丘脑前部和中枢其它部位的整合作用,由下述三条途 径发出指令调节体温:通过交感神经系统调节皮肤血管舒缩反应和汗腺分泌;通过躯体神经改变骨骼肌的活动,如在寒冷环境时的寒 战等;通过甲状腺和肾上腺髓质的激素分泌活动的改变来调节 机体的代谢率。(二)调定点学说及体温调节过程此

10、学说认为,体温的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 PO/AH中有个调定点,即规定数值(如37)。如果偏离 此规定数值,则由反馈系统将偏离信息输送到控制系统, 然后经过对受控系统的调整来维持体温的恒定。通常认为,PO/AH中的温度敏感神经元可能在体温调 节中起着调定点的作用。例如,此学说认为,由细菌所致 的发热是由于热敏神经元的阈值因受到热原(pyrogen) 的作用而升高,调定点上移(如39)的结果。因此,发 热反应开始先出现恶寒战栗等产热反应,直到体温升高到 39以上时才出现散热反应。只要致热因素不消除,产热 与散热两个过程就继续在此新的体温水平上保持着平衡。应该指出的是,发热时体温调节功能并无阻碍

11、,而只 是由于调定点上移,体温才被调节到发热水平。体温调节的单胺学说: 在哺乳动物下丘脑的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神经末稍中含 有丰富的单胺物质。60年代初,用狗、猫、猴做的实验证 明,用5-羟色胺灌注动物的脑室或微量注入于下丘脑,动 物的体温上升,同时伴有血管收缩反应和寒战;而去甲肾 上肾素则使动物的体温降低0.5-2,同时伴有外周血管 舒张。根据这类实验,提出了体温调节的单胺学说,此学 说认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物质在量上的动 态平衡可保持体温的恒定。 但目前认为,这两种物质对 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只能起到调整的作用,而对于体温的恒定水平没有决定作用。一、填空题 1、 人体所需能量根本来

12、源于_食物_。 2、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是_肌肉活动_、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环 境温度、精神活动(或内分泌活动)。 3、 基础状态是指人体在静卧肌肉放松、清醒而又十分安静、室温 2025、_饭后1214小时 的状态。 4、 正常成人腋温是3637.4。5、 人体在安静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 6、 当环境温度高于30时,人体主要以蒸发形式散热。 7、 汗液的主要成分是 水 、尿素、 NaCl 。8、 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在下丘脑。 9、 甲状腺机能亢进时,基础代谢率可比正常值高 25%-80% 。甲状腺机能低下时,基础代谢率可比正常值低20%-40% 。10、与体温调节有关的主要机构包括 温度感

13、受器 和体温调节中枢 。 11、外周感受器分为 冷觉感受器 和 热(或温)觉感受器。二、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正确或最佳答案并把其序号填在 括号中) 1、组织细胞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B )A、葡萄糖 B、ATP C、氨基酸 D、磷酸肌酸 2、关于测定机体产热量的有关概念,正确的是:( D )A、糖的卡价最大 B、脂肪氧热价最高 C、蛋白质呼吸商最大 D、一般膳食的呼吸商为0.82 3、呼吸商的意义是:( D )A、通过耗氧量可求得食物卡价 B、根据耗氧量可知食物的氧热价 C、从CO2的产生量推算机体能量代谢强度 D、以其推算体内物质氧化的种 类和比例 4、测定基础代谢率的条

14、件,不包括:( B )A、清晨空腹 B、睡眠状态 C、室温1825 D、肌肉放松、精神安定 5、关于体温的生理变异,错误的是:( B )A、早晨26时最低,下午24时最高 B、女性月经期体温最高 C、幼儿体温高于成年 D、情绪激动、紧张、体温会增高 6、关于产热和散热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产热过程是生物化学反应B、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占总产热量的90% C、皮肤散热主要通过物理方式 D、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辐射、传导、对流散热加强7、给高热病人酒精擦浴,其降温原理主要是:( D ) 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蒸发 8、使出汗减少的因素是( D ): A、环境高温 B、空气湿

15、度大 C、剧烈运动 D、风速大 9、机体安静时,能量代谢最稳定的环境温度是 ( B ) A、0-5 B、20-30C、15-20 D、5-10 10、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 ( A ) A、下丘脑 B、小脑C、桥脑 D、脊髓 11、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体表温度时,机体散热的方式是 ( D ) A、辐射 B、传导C、对流 D、蒸发 12、人在寒冷环境中,产热主要通过 ( C ) A、皮肤血管收缩 B、心跳加快C、寒战 D、胰岛素分泌增加 13、蛋白质食物可使机体额外产热量增加( C ) A、15% B、20%C、30% D、35% 14、中枢温度感受器包括 ( D ) A、温度感受器、热觉感受器B、热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 C、温度感受器、冷觉感受器D、热敏神经元、冷敏神经元三、名词解释1、能量代谢 2、食物卡价 3、氧热价4、呼吸商 5、基础代谢 6、基础代谢率 7、调定点 8、食物特殊动力效应四、问答题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2、什么是基础代谢率?测定BMR有何意义。3、体温的正常值(以腋窝温度为准)是多少?体温有哪些生理变动 ?三、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是指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的能量的释放、转移、 贮存和利用的过程。 21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放出的热量称为食物的生物卡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