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467948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之花间词派唐五代是词萌芽、成熟而发展的重要阶段。温庭筠以 其大力创作和卓越成就,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 约柔媚的风格类型和美学风采。一般说来,温庭筠词 意象绵密,富艳精工;韦庄词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冯延巳词善于以阔大境界、层进手法写柔情,从而营 造出一种浩浩莽莽的意境。李璟和李煜以文雅的词风 来表现深广的忧患意识,为词体注入个人和家国之感 ,拓展了唐五代文人词的艺术境界,开掘了唐五代文 人词的抒情深度;朴素的语言和杰出的白描功夫,形 成了他们“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苏轼荷花媚 )的艺术风格。花间词派与温庭筠v花间词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 为代表,以写男女

2、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后 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 名。 v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词这种文学形式 ,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 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 坛上成蔚为大观,至现在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 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温庭筠才华横溢,每次参加考试的时候,总是押 官韵作赋,能八叉手而成八韵,因此,当时人称 “温八叉”。因为温庭筠作诗不打草稿,拢袖凭几 ,每赋一韵,一吟而已,所以科场中人又称他为 “温八吟”。更有趣的是,考试的时候,温庭筠不 仅自己八叉手成八韵,还为邻铺假手,据说每次 都能救数人,即在考场帮助左右的

3、考生。另外, 温庭筠才思敏捷,擅长对对子。一次,李商隐得 一上联“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正苦无下联 的时候,温庭筠说,“怎么不对近同郭令,二十 四考中书”?唐宣宗曾经赋诗,诗中有药名“白头 翁”,温庭筠以“苍耳子”为对,大获皇帝的褒扬 。然而温庭筠生活放荡不羁,好讥刺权贵,多触忌讳, 屡试不第。他行为放浪,喜欢出入秦楼楚馆之地,与 歌妓舞女为伴,这种行为被讲究德行的一般士大夫所 不齿,从而权贵不愿与他交往。他又任性不驯服,不 但不依附权贵,也不奉承权贵来换取功名富贵,而且 一有机会就公然讽刺当朝权贵。也正因为如此,他失 去很多发达的机会。在唐宣宗时,温庭筠曾代令狐绹 作菩萨蛮20首献给唐宣

4、宗,本有通过令狐绹显赫 的机会,因为当时宰相令狐绹地位显赫,众人 攀附,但是温庭筠瞧不起令狐绹,屡有讽刺。 他说令狐绹是“中书堂内坐将军”,讽刺令狐绹 不读书,没有学问,根本与其位不相称。这些 话得罪了令狐绹,于是他上奏宣宗说温庭筠有 才无行,不宜取中进士。温庭筠前后三次参加 进士考试,每次都名落孙山,这与他得罪权贵 ,没有人为他力荐有很大关系。温庭筠的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然 而温庭筠实不如李。而温庭筠在文学史上的 地位是通过他的词来奠定的。他精通音律, 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 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 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 派香艳之

5、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 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 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 ,耐人寻味。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 ,金奁集,存词70余首。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频洲赏析:词中痴情女子对爱人的思 念,真挚感人。望江楼上悄然独 立,只为能找寻心上人的归踪。 夕阳西下,万舟驶过,仍没有爱 人的身影。江中那悠悠流水,缓 缓东流。心中的爱与恨,相思与 失望交织一起,怎不令人黯然神 伤!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圈出词句的韵

6、脚灭 雪 眉 迟镜 映 襦 鸪两仄两平,相互交错, 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 读来琅琅上口,富于听觉之美诵读体验-美妙的声音找出全词的物象大量的名词,错彩镂金(形容诗文的词藻十分华丽),精艳绝人,构成了一 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 诵读体验-美好而又绵密的意 象女子贵族寂寞美丽、这首词刻画了 _、_、 _、_形象。2、试揣摩人物的心理、处境等闺中女子生活情态: 孤独寂寞无聊的心绪思念离别之人1. “小山重叠金明灭”一句应如何理解? 明确:首句中的“小山“一词,历来有多种解释。许昂霄词综 偶评说:“盖指屏山而言“。全句谓屏风上雕绘着重重叠叠的 小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一明一灭地闪烁。另一解

7、认为指 眉。 2. “鬓云欲度香腮雪”一句中“欲度”二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试说 明其妙处? 明确:俞平伯先生指出:“度字含有飞动意。”叶嘉莹女士 迦陵论词从稿也说:“度字生动,足以唤起人活泼之 意象。”所谓“欲度”者,是正在进行,是鬓云在香腮雪上滑过 。开头两句是说一个女子在闺房的睡眠之中,当早晨的日光照在 重叠的屏风上,那光影的闪动惊醒了她,就在她似醒非醒将醒未 醒的时候,她的头那么轻微的一动,而长长的鬓发像乌云飘过一 样横过她那白皙的脸庞,在词人的联想中,“云“字乃从“鬓“字生 出,“度“字又从“云“字生出。词人再于“度“字添一“欲“字,就把 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 3. “懒起画蛾眉,弄

8、妆梳洗迟。 ”句中的懒迟二字应如何理解?明确:中国人常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她的画 眉梳妆是为了讨得主人的欣赏和喜欢。可要是无人欣赏呢? , “懒”字在中间有很大的作用,当有人欣赏自己的时候,画眉 是为了欣赏自己的那个人,那心情一定是愉快的。当没有人欣 赏,画眉又给谁看呢?所以“懒起”二字便暗含有哀怨的情意 了。不过,虽然慵懒,却毕竟还是画眉梳妆了。原中国还有一 个传统说法是“兰生空谷,不为无人而不芳”,意思是兰花开 在人迹不至的山谷中,并不因为无人欣赏而放弃自己的芳香, 因为那是它自己原有的美好的本质。“懒起画蛾眉”正表明尽 管没人欣赏,但仍要画眉,为的是自己本身的美好。因此,

9、“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两句,可以说是没人欣赏的寂寞和 自己珍重爱惜的两重感情的结合。“迟”字形容无人欣赏,不 知为谁化妆的怅惘,同时也包含了自我欣赏的尊重爱惜,“迟 ”与“懒”两个字完成了这两种感情的结合。 4.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可以让人联想到哪两 句诗,此两句包含了主人公什么情绪?明确:“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是说她不但梳 洗、画眉,而且还簪花照镜。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去 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题都城南庄 ),说人面与桃花一样的美丽 .这两句不但写了照花 的动作,而且流露出那女子化妆时对自己的珍赏之情 。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 须折,莫待

10、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 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 5.“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有什么意味?明确:女子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一 步步写到穿衣,从起床到穿衣的描写是层层上升 的。至于绣罗襦上新贴的花样,则是一对对的金 鹧鸪。“双双金鹧鸪”,也有暗示和含意,反衬 自己的孤独和寂寞,虽然通篇都未曾提到过这点 ,但却在结尾之处用反衬的笔法将这种情绪点明 ,提出了人还不如绣罗襦上的金鹧鸪可以成双成 对的暗示。 试推想这首词背后可能的隐含着的主旨(或写作动机是否 有所寄托)提示:称诗言志 知人论世屡试不第,坎坷终生 流露出词人怀才不遇之感这慵懒美丽的女子,正是作者内

11、在被压制着甚至 不免懈怠了的美好追求. 要爱惜自己美好品质,不能因一时挫折就堕落、 放弃,这正是士大夫读书人品格上的操守:穷则 独善其身.这或是温庭筠自我之写照和志气的砥 砺 如何理解花间词派“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的风格 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便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 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 的特征。 词话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温飞卿词,精妙绝伦,然类不出乎绮怨。这首词艺术技巧甚佳。但思想内容却比较贫乏。特别是温庭筠词大都写这类题材,浓墨重 彩,看多了未免使人腻味。王国维人间词话云 “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 说温“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指文辞

12、艳丽而流于浮华)之词“,是一个不严肃的词人, 说他“薄于行,无检幅“,是个生活上无 检点的,较轻薄的人.花间别调韦庄词鉴赏韦庄(836?910),字端己 ,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虽 出身于世家大族,但至唐末五代 之际,其家族早已衰落。他早年 的经历已不可详考。僖宗广明元 年(880),韦庄在长安应举,时值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身陷乱军 之中。两年后,韦庄逃出长安, 寓居洛阳,并写出了著名的长诗 秦妇吟,人称“秦妇吟秀才”。此后,韦庄又到处飘泊, 至昭宗景福二年(893),他再次 入京应试,却不幸落第。第二 年,年约59岁的韦庄始进士及 第,授校书郎之职。昭宗天复 元年(901),韦庄入蜀依王

13、建。 天祐四年(907),王建建立前蜀 政权,蜀之开国制度、号令礼 乐,多出于韦庄之手。武成三 年(910),卒于成都花林坊。(1)韦庄那疏朗的词风使花间集在一片浓香腻粉之中,也时有缕缕清风吹过,故被后人称之为“花间别调”。(2)韦庄词创作的主要成就及其对词史的重要贡献,还表现在个性化的显现和抒情性的加强。夏承焘先生说过:“他(韦庄)在五代文人词的内容走向堕落途径的时候,重新领它回到民间抒情词的道路上来;他使词逐渐脱离了音乐,而有独立的生命。这个倾向影响后来李煜和苏、辛诸大家。” 菩萨蛮(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

14、断肠。人人都说江南美好, 游子啊, 就应在江南飘泊到老。 春水碧绿胜过蓝天, 在绘着美丽图画的船中 听着细雨入眠。 酒店中卖酒的美人啊 美丽如月, 洁白的双腕啊 细嫩如雪, 游子啊 未衰老时暂莫还乡, 还乡后目击中原离乱 更令人愁肠欲断。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描写江南美丽如画的 风物人情,用以反衬“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的忧时伤乱之痛、思乡怀归之情。“春水”二句写 江南美景,点染勾勒,历历如画;“垆边”二句写 江南美人,比拟描状,栩栩如生。加之“人人尽说 江南好”的赞赏与劝慰之辞,直令词人产生“游人 只合江南老”的终老他乡之意。然而这一切的美景 乐事皆从“游人”眼中写来,最终仍然难以消

15、弭根 深蒂固的“还乡”之意,正如王粲登楼赋所言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在写足了 江南游乐之景后,词的结尾反跌出“还乡须断肠” 的沉痛悲哀。词人以乐景写哀情,更觉沉郁深挚 。一般说来,漂泊他乡的游子总因不得还 乡而愁绪满怀,但韦庄菩萨蛮(人 人尽说江南好)却偏偏反过来说:“还乡 须断肠。”这是为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 分析。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风流自赏,决绝语,正是凄楚语。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端己奉使入蜀,蜀王羁留之,重其才,举以为相,欲归不 得,不胜恋阙之思。此菩萨菩词,乃隐寓留蜀之感。“江 南好”指蜀中而言。皓腕相招,喻蜀主縻(笼络使不生异心)以好 爵; 还乡断肠,言中原板荡

16、(指政局混乱,社会动荡不安。),阻其归路。 “未老莫还乡”句犹冀老年归去。艺术特色1. 词作情意婉转,哀伤之至。2. 语言简洁自然,概括力极强, 全首一气直下,没有一句隐晦难懂的话。3. 结构出奇制胜,突出主题。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中原沸乱,故曰还乡须断肠。”张惠言词选思想内容这首词描写了江南风光的秀丽怡人,赞美了江南美女的姣好可爱。然而这一系列描写,都是无可奈何强作的自我安慰之语,用以反衬自己的思乡哀愁。比较阅读温词-意象绵密,富艳精工 “密而隐”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朗”p.57 温庭筠、韦庄这两首词的抒情方式的效果作业:1.背诵这两首词2.完成第二教材P55 巩固练习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