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十五讲 第十五讲美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467865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十五讲 第十五讲美育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美学十五讲 第十五讲美育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美学十五讲 第十五讲美育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美学十五讲 第十五讲美育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美学十五讲 第十五讲美育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学十五讲 第十五讲美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十五讲 第十五讲美育(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讲 伫立在蔡元培的雕塑前z蔡元培先生,字鹤卿,号 孑民,浙江绍兴人,是我 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 家、教育家、思想家,为 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出了巨大贡献,功绩卓 著,影响深远。北大校园里的蔡元培铜像一代宗师一代宗师蔡元培(蔡元培(18681868年年19401940年)年)北京大学v北大校园里之所以有一尊蔡元培先生的塑像,当然与他曾经长 期担任北大校长不无关系,但除此之外,人们对蔡先生所怀抱 的深深崇敬之情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v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对北大进行了全面改革,使之气象一新,成为研究学术、传播新思想、培养

2、新人才的基地,并使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v1912年,蔡元培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对封建教育进行 改革,初步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蔡元培先生非常重视健全人格 教育,他的名字是和完整教育的理念结合在一起的。同年2月,他 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提出“五育”并举 的教育方针。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铜像教育思想体系 蔡元培提出的急务美感教育中心终极目的桥梁军国民主义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v 世界观教育蔡元培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倡世界观教育。他认为,这种世界观教育是知、情、意、德、智、体诸者的统一体。从现象世界进入实体世界,不 能依靠经验或理论,只能依靠浑然直觉的美感,美感是连接两个

3、世界的桥梁 。v 美感教育美感教育亦称美育。在我国把美育列为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为蔡元 培首创。他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 也。”他非常重视美育,认为美育可以陶养感情,使人日趋高尚;可以去私忘我,超脱利害;可以使人寄托于美的享受,去掉生活恶习,从而美化人生 。教育家的任务,就是通过美感教育,使人达于最高精神境界。因此,他主 张“以美育代宗教”,各级学校、各种社会活动都要进行美育。蔡元培先生一生最重要的贡献体现在 两个方面:v一是在他担任北大校长时,实行兼容并包 的办学方针;v二是他毕生倡导美育。蔡元培为中国 美术会特刊题字蔡元培先生曾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 育总长

4、,并长期担任北大校长,他以这种 身份和地位倡导美育,对美育的推广和实 施起到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有人把 他称为中国美育之父。一一 蔡元培和美育蔡元培和美育 v蔡元培先生在为193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教育大辞书所撰写的美育条目中 给美育下了一个定义:“美育者,应用美 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这则定义表明美育是教育的一部分, 是在美学理论指导下的感情教育。(一)美育的由来(一)美育的由来 z“美育”这个术语是德国美学家席勒最早使用的。z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 1759年1805年)德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席勒塑像v席勒

5、给丹麦亲王写了27封讨论美育问题的书信,于1795年陆续发表在他 主编的季节女神上,后来结集出版为美育书简。此书不仅在德 国古典美学中而且在整个美学史上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由此向客观唯 心主义方向发展产生了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美学理论。 v中国最早使用“美育”术语的是蔡元培先生。1901年他在哲 学总论一文中提出了“美育”的概念,这是他根据席勒曾经 使用过的德文词组 sthetische Erziehung 翻译过来的。v1903年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把 西方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引进中国。王国维像v蔡元培先生指出:“从柏拉图提出美育主义后,多少教育家都认为 美术是改造社会的工具。

6、”v柏拉图的美育思想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美育思想 史的源头之一,对以后的美育研究者、包括蔡元培先生都产生了重 要影响。柏拉图z柏拉图的美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对话理想 国和法律篇中。v马堡新康德主义学派哲学家耶格尔在其著作潘迪亚:希腊文 化的理想中,逐篇分析了柏拉图的对话,极其详尽地研究了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包括柏拉图的美育思想。Paideia: the Ideals of Greek Culture v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建了理想 的城邦国家。国家中有统治者、卫 士和生产者三个阶层,各安其位, 各司其职。针对统治者和卫士,柏 拉图制订了理想的教育计划。统治者卫士生产者v耶格尔指出,

7、理想 国不是一部关于政 治学的著作,而是迄 今撰写的有关教育的 最好论著。14柏拉图对话集v首先,美育主要是艺术教育,而柏拉图又把艺术完全变成为他的社 会政治理想服务的工具。v其次,除了美育的内容外,柏拉图还注意 美育的方法。v最后,柏拉图主张美育和一般教育是相互 渗透的,甚至是同一的。柏拉图美育思想的若干特点v荷马是希腊最著名的诗人,柏拉图是希腊最权威的哲学家。柏 拉图对荷马的态度成为西方美育思想史上有趣的现象之一。荷马荷马史诗v1922年蔡元培先生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一文中写道:“我国初 办新式教育的时候,只提出体育智育德育三条件,称为三育。十 年来,渐渐的提到美育,现在教育界已经公认了。”v

8、王国维把四育分为两个部分:体育和心育,心育包括德育智育美 育。四育培养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鲍姆嘉通z为什么心灵的教育(心育)恰恰包括德育智 育美育呢?这在学理上有什么依据吗?这要 从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对美学的命名谈起。v一些国家的图书馆中藏有1735 年德国出版的一本小书这 是鲍姆嘉通用拉丁语写成的学 位论文,题目是关于诗的哲 学沉思录。这本书第一次使 用了“美学”一词,这是鲍姆 嘉通根据希腊词语“埃斯特惕 卡”( Asthetica )构成的,原意是“感性知觉”或“感性 学”。1750年,他正式以“埃 斯特惕卡”命名他的美学 一书。“美学”这个术语从此 流行开来。美学研究情?研究情莱布

9、尼兹逻辑学研究知人的精神世界真知情意伦理学研究意善美z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羊大为美。许慎(54年149年)v羊长得肥大就美。这表明“美”与满 足人的感性需要和享受有直接关系。v对“美”的另一种词源学解释是:羊人为美。v在原始艺术和图腾崇拜中, 人戴着羊头跳舞是“美”字的 起源。这表明“美”与原始的巫术礼仪活动有关。 云南地区彝族的羊头鼓舞v蔡元培先生接受了把人的心理能力划分为知、情、意三部分 的观点,他在美术与科学的关系一文中写道:“我们的心理上,可以分三方面看:一面是意志,一面是知识,一面 是感情。意志的表现是行为,属于伦理学,知识属于各科学 ,感情是属于美术的。”v在教育领域,知、情、意分

10、别与智育、美育和德育相对应。 所以,知、情、意的划分是中国的德育、智育、美育的学术 基础。蔡元培先生指出:“教育学中,智育者教智力之应用 ,德育者教道德之应用,美育者教情感之应用是也。”z倡导美育的席勒和蔡元培在美学上都是康德的信徒。 康德的主要著作被称为“三大批判”,其中的纯粹理性批判研究知,实践理性批判研究意,判断 力批判研究情,从而构成完整的哲学体系。康德v席勒把审美自由看作社会自由和政治自由的前 提,这无疑夸大了美育的作用。朱光潜先生指 出,过分夸大艺术和美的作用是浪漫运动时期 的一种通病,“始作俑者”正是席勒。朱光潜v德国当代哲学家哈贝马斯把席勒的美 育书简说成是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

11、 对现代性进行审美批判的纲领性著作, 称席勒是把握到现代性的第一人。哈贝马斯(二)以美育代宗教(二)以美育代宗教v1917年蔡元培先生在北京神州学会做了以美育代宗教说的讲演 ,这篇讲演后来发表在同年8月新青年第3卷第6号上。v1930年和1932年蔡元培先生又分别发表了以美育代宗教和美育代宗教两篇文章。第1卷第1号 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 新青年v审美意识不具有宗教根源,宗教意识却具有审美根源。为了更有效地对 人发生影响,宗教利用了人的审美需要。 v宗教和艺术、宗教意识和审美意识可以相互交织,但是它们有根本区别 。宗教通过审美价值肯定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即神的存在。而美育则肯 定人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12、。宗教和美育的比较v在功能上,宗教和艺术也有相同的地方补偿作用。v宗教的补偿作用是“要人对于一切不满意的事能找到安慰,使一切辛苦和 不舒服能统统去掉”。宗教补偿是以非现实的、死后的回报来安抚人。v艺术也有补偿作用。不过,艺术补偿是弥补人的有限生活中的不足,从 精神上补充、充实现实世界。经过对宗教和美育的比较,蔡元培先生得出结论:v一、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v二、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v三、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因此,必须以美育代替宗教。v蔡元培先生认为:“宗教中美育的原素虽不朽,而既认为宗教的一部分,则往往引起审美者的联想,使彼受智育德育诸部分的影响,而不 能为纯粹的美

13、感,故不能以宗教充美育,而止能以美育代宗教。”v因此,作为情感教育的手段,美育可以代替宗教。“以美育代宗教”是以自由反对强制、以进步反对保守、以普及反对局限的一种文化变革 。韦伯v在目前我国学术界很热衷的关于现代性的语境中,蔡元培先生的以美 育代宗教说获得了新的意义。德国社会学家韦伯认为西方的现代化是 一个理性化的过程。理性化导致世界的“除魅”。“除魅”的意思就是“使 失去魅力”、“使失去吸引力”。v在世界除魅的情况下,宗教信仰衰退,宗教活动 变得理性化。艺术和美育可以成为宗教体验的替 代品。艺术超越日常生活的体验性也成为审美现 代性的重要标识。1. 美育的内涵第十五讲 伫立在蔡元培的雕塑前三

14、 、美育的内涵和功用美育的内涵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遵守规则远离鄙俗乐感官享受情绪快乐射技艺精湛 姿态娴雅御技术娴熟 姿态庄重书探赜钩深 幽赞神明 论语 . 泰伯 孔 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美 育狭义: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广义:美育就是利用一切审美价值对人进行的教育.2. 美育的功能和目的第十五讲 伫立在蔡元培的雕塑前三 、美育的内涵和功用朱光潜谈美感教育美育具有“给人自由”和“解放的”的功能第1个方面 美育可以解放我们的本能冲动情感发泄 心理健康 本能和情感 高尚和纯洁的境界第2个方面 美育可以解放和开阔我们的眼界丰富多彩的世界 随处吸收 支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第3个方面 美育可以解放自然对

15、我们的限制创造艺术 欣赏艺术 超越自然的限制 成为自然的主宰美育的功用大致可以 归结为两点:第一,培养某种审美价值取向。 个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通过美 育,使个人接收某个社会关于美 和丑、崇高和卑下、悲和喜的概 念,从而形成自觉的审美价值取 向。第二,发展人的审美创造能力。 这包括发展人的审美知觉和审美 体验的能力,完善人的审美趣味 ,培养人在艺术活动和其他活动 中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这两种功用是相互联系和 相互统一的,不能把其中一种功 用绝对化。 蔡元培先生说,踢球必要先研究踢的方法,知道了踢法,才是具备踢球 的知识。可假如你不高兴踢,那就永远也踢不好球,具备再多的踢球知识也没 用。

16、美育就好比培养踢球的兴趣。美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发展人的感情,使其完 美发达,这说明美育有其独立的价值和意义,有专门的研究对象。可另一方面 ,美育又像培养踢球的兴趣一样,可以成为促进德育和智育发展的手段,发展 美育,对发展德育和智育都有积极的作用。美 育德 育智 育 美育的实施第十五讲 伫立在蔡元培的雕塑前四美学史美的表现美的鉴赏美术美的文化书法研究会画法研究会音乐研究会美育实施的方法家庭美育 学校美育 社会美育 蔡元培 (18681940)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1917年1 月4日,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改革北大 领导体制和学科、学制设置,创办科研机构, 倡导平民教育,首行男女同校。北京大学很快 即开学术研究、思想自由之风气。蔡元培还支 持日益兴盛的新文化运动,倡导以科学和民主 为内容的新思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