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7.26《鱼我所欲也》课件(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454012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7.26《鱼我所欲也》课件(语文版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语文:7.26《鱼我所欲也》课件(语文版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语文:7.26《鱼我所欲也》课件(语文版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语文:7.26《鱼我所欲也》课件(语文版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语文:7.26《鱼我所欲也》课件(语文版九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7.26《鱼我所欲也》课件(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7.26《鱼我所欲也》课件(语文版九年级上册)(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子孟子孟子,名 ,字 ,邹人,战国初期 、 。他是孔子的孙 子的再传弟子,是 学 派继孔子之后一位重要的代 表人物,后称为“ ”。 在政治上,他提倡“ ”,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 思想,反对诸侯之间的兼并 战争;在人性问题上,孟子 主张_论。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轲 子舆儒家亚圣思想家教育家仁政性善孟子共七篇,记述孟轲的言行。此书的写 作与论语不同,是他本人和门徒共同完成的 。从体制上说,孟子基本上仍属于语录体, 但较论语已有很大发展。这不但是因为它的 篇幅加长,议论增多了,而且很多段落都围绕着 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只添上题目 ,就可单独成篇。 孟子的文学性,还表现在它善于用形象 帮助

2、说理。有时是短小的比喻,有时是完整的小 故事、寓言。如“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 出尔反尔”“出类拔萃”“绰绰有余”“怨天尤人”等等 ,都成为后世常见的成语。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熊掌: 得兼:熊的脚掌,是一种珍贵的食品。 同时得到。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 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 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那么,我要舍弃鱼而选取熊掌。所想要的/所喜爱的。所欲所欲: :舍舍: :舍弃。 取取: :选取。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生: :义义: :生命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东西,正义也是我所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东西,正义也是我所 想要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想要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 得到,那么,我就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得到,那么,我就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比喻论证、类比论证,以鱼与 熊掌不可得兼而取熊掌为喻,引出生 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中心论 点。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有甚于: 苟得: 恶: 患:辟:比更重要。 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4、w,厌恶,与“欲”相反。 祸患,灾难。通“避”,躲避。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然而我所想要的东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然而我所想要的东 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 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事情,但所厌恶的事情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事情,但所厌恶的事情 有比死亡更为严重的,所以有祸患我也不躲避。有比死亡更为严重的,所以有祸患我也不躲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如使:何不用也:莫莫: :假如,假使。下文“使”义同。什么手段不可用呢?没有。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如

5、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 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 可以使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可以使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 更为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更为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 什么不可以使用呢?什么不可以使用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 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由是: 通过这种方法。 是故: 因此,由此可见。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 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

6、能够躲避灾祸,可 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 的东西比生命更重要(那就是的东西比生命更重要(那就是“ “义义” ”);他们所);他们所 厌恶的事情比死亡更为严重(那就是厌恶的事情比死亡更为严重(那就是“ “不义不义”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非独:不仅仅。勿丧:不丢掉/不丧失。是心:这种本性。不仅贤人有这种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人人都有,不过贤人 能够不丧失罢了。能够不丧失罢了。第一段:不为苟得不避祸患不择手 段求生 不择手 段避患所欲有甚 于生者所恶有甚 于死者正面反面舍生取 义所欲莫 甚于生

7、所恶莫 甚于死所欲甚于生所恶甚于死有不用有不为非独贤者 人皆有 贤者能勿丧为义可 以舍生对比论证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 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箪: 不屑: 豆: 呼尔而与之: 蹴尔: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用脚踢着。尔,助词。因轻视而不 肯接受。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 会饿死。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会饿死。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 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 吃,乞丐也

8、不愿意接受。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嗟来之食 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 待饿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 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 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1、请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概括这个典故。 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 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辩:通“辨”,辨别。 奉:侍奉何加:(有)什么益处。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识穷乏者:所熟识的贫穷的人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与:通“欤”,语气词。见了见了“ “万钟万钟” ”的优厚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

9、道义就的优厚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 接受了,那么,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接受了,那么,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 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 我吗?我吗?一箪食,一豆羹与万 钟在数量上孰多孰少?在 意义上呢?为什么会做出 不同的选择?守义不辱 存有本心见利忘义 失去本心2、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 ”这句话应指前面的哪一句?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诱惑不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

10、 得我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通“向”,以前。为,宁 愿,宁肯。全句:从前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第一个“为” wi,介词,为了 。第二个“为”,wi,动词,这里是接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 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 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 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 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是亦不可以已乎:之谓:本心:是亦不

11、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是,此,这种做法。已,停止,放弃。天性,天良。羞恶廉耻之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 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相当于“称作”“叫做” 。第二段:弗受、不屑正面反面行道之人、乞人不辩礼义受万钟失本心第一部分 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并 说明“义”的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 “义” 重于 生命。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第二部分 举例进一步论证“义” 重于生命 ,不能“见利忘义” ,否则就是失掉了人所固 有的“羞恶之心”。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 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 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4)类比论证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悉尼自助游 悉尼自助游 fwaetyn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