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452893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160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章-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第10章-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第10章-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第10章-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第10章-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0章-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章-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1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10.1 基于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的新型 DCS控制系统的设计10.1.1 新型DCS控制系统概述n新型DCS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0-1所示。图10-1 新型DCS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nDCS现场控制层是整个新型DCS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控 制卡处于监控管理层与现场控制层内测控板卡之间的位置 ,是整个DCS的通信枢纽和控制核心。控制卡的功能主要 集中在通信和控制两个方面,通信方面需要确定系统的通 信方式,构建系统的通信网络,满足通信方面的速率、可 靠性和实时性等要求;控制方面需要确定系统的应用场合 、控制规模、系统的容量和控制速度等。具体而言,控制 卡应满足如下要

2、求。n1通信网络的要求n 控制卡与监控管理层之间的通信:控制卡与监控管理 层之间通信的下行数据包括测控板卡及通道的配置信息、 直接控制输出信息、控制算法的新建及修改信息等等,上 行数据包括测控板卡的采样信息、控制算法的执行信息以 及控制卡和测控板卡的故障信息等等。由于控制卡与监控 管理层之间的通信信息量较大,且对通信速率有一定的要 求,所以选择以太网作为与监控层的通信网络。同时,为 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对以太网通信网络做冗余处理,采用 两条并行的以太网通信网路构建与监控管理层的通信网络 。n 控制卡与测控板卡之间的通信:控制卡与测控板卡之 间的通信信息包括测控板卡及通道的组态信息、通道的采 样信

3、息、来自上位机和控制卡控制算法的输出控制信息, 以及测控板卡的状态和故障信息等等。由于DCS控制站内 的测控板卡是已经开发好的模块,且固定采用现场总线 CAN进行通信,所以与控制站内的测控板卡间的通信采用 现场总线CAN进行。同样为提高通信的可靠性需对通信网 络做一定的冗余处理,但测控板卡上只有一个CAN收发器 ,无法设计为并行冗余的通信网络。对此,将单一的CAN 通信网络设计为双向的环形通信网络,这样可以有效避免 通信线断线对整个通信网络的影响。 n2控制功能的要求n 系统的点容量:为满足系统的通用性要求,系统必须 允许接入多种类型的信号,目前的测控板卡类型共有7种 ,分别是8通道模拟量输入

4、板卡(支持010mA、420mA 电流信号,05V、15V电压信号)、4通道模拟量输出 板卡(支持010mA、420mA电流信号)、8通道热电阻 输入板卡(支持Pt100、Cu100、Cu50共3种类型的热电 阻信号)、8通道热电偶输入板卡(支持B型、E型、J型 、K型、R型、S型、T型共7种类型的热电偶信号)、16 通道开关量输入板卡(支持无源类型开关信号)、16通道 开关量输出板卡(支持继电器类型信号)、8通道脉冲量 输入板卡(支持脉冲累计型和频率型两种类型的数字信号 )。 n这7种类型测控板卡的信号可以概括为4类:模拟量输入信 号(AI)、数字量输入信号(DI)、模拟量输出信号( AO)

5、、数字量输出信号(DO)。n在板卡数量方面,本系统要求可以支持4个机笼,64个测 控板卡。根据前述各种类型的测控板卡的通道数可以计算 出本系统需要支持的点数:512个模拟输入点、256个模 拟输出点、1024个数字输入点和1024个数字输出点。点 容量直接影响到本系统的运算速度和存储空间。n 系统的控制回路容量:系统的控制功能可以经过通信 网络由上位机直接控制输出装置完成,但更重要的控制功 能则由控制站的控制卡自动执行。自动控制功能由控制站 控制卡执行由控制回路构成的控制算法来实现。设计要求 本系统可以支持255个由功能框图编译产生的控制回路, 包括PID、串级控制等复杂控制回路。控制回路的容

6、量同 样直接影响到本系统的运算速度和存储空间。 n 控制算法的解析及存储:以功能框图形式表示的控制 算法(即控制回路)通过以太网下载到控制卡时,并不是 一种可以直接执行的状态,需要控制卡对其进行解析。而 且系统要求控制算法支持在线修改操作,且掉电后控制算 法信息不丢失,在重新上电后可以加载原有的控制算法继 续执行。这要求控制卡必须自备一套解析软件,能够正确 解析以功能框图形式表示的控制算法,还要拥有一个具有 掉电数据保护功能的存储装置,并且能够以有效的形式对 控制算法进行存储。 n 系统的控制周期:系统要在一个控制周期内完成现场 采样信号的索要和控制算法的执行。本系统要满足1秒的 控制周期要求

7、,这要求本系统的处理器要有足够快的运算 速度,与底层测控板卡间的通信要有足够高的通信速率和 高效的通信算法。n3系统可靠性的要求n 双机冗余配置:为增加系统的可靠性,提高平均无故 障时间,要求本系统的控制装置要做到冗余配置,并且冗 余双机要工作在热备状态。n考虑到目前本系统所处DCS控制站中机笼的固定设计格式 及对故障切换时间的要求,本系统中将采用主从式双机热 备方式。这要求两台控制装置必须具有自主判定主从身份 的机制,而且为满足热备的工作要求,两台控制装置间必 须要有一条通信通道完成两台装置间的信息交互和同步操 作。n 故障情况下的切换时间要求:处于主从式双机热备状 态下的两台控制装置,不但

8、要运行自己的应用,还要监测 对方的工作状态,在对方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发现并接管 对方的工作,保证整个系统的连续工作。本系统要求从对 方控制装置出现故障到发现故障和接管对方的工作不得超 过1秒。此要求涉及双机间的故障检测方式和故障判断算 法。n4其它方面的要求n 双电源冗余供电:系统工作的基础是电源,电源的稳 定性对系统正常工作至关重要,而且现在的工业生产装置 都是工作在连续不间断状态,因此,供电电源必须要满足 这一要求。所以,控制卡要求供电电源冗余配置,双线同 时供电。n 故障记录与故障报告: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不仅 要提高平均无故障时间,而且要缩短平均故障修复时间, 这要求系统要在第一时间

9、发现故障并向上位机报告故障情 况。当底层测控板卡或通道出现故障时,在控制卡向测控 板卡索要采样数据时,测控板卡会优先回送故障信息。所 以,控制卡必须能及时地发现测控板卡或通道的故障及故 障恢复情况。而且,构成控制卡的冗余双机间的状态监测 机制也要完成对对方控制装置的故障及故障恢复情况的监 测。本系统要求在出现故障及故障恢复时,控制卡必须能 够及时主动地向上位机报告此情况。这要求控制卡在与监 控管理层上位机间的通信方面,不仅仅是被动的接收上位 机的命令,而且要具有主动联系上位机并报错的功能。而 且,在进行故障信息记录时,要求加盖时间戳,这就要求 控制卡中必须要有实时时钟。n 人机接口要求:工作情

10、况下的控制卡必须要有一定的 状态指示,以方便工作人员判定系统的工作状态,其中包 括与监控管理层上位机的通信状态指示、与测控板卡的通 信状态指示、控制装置的主从身份指示、控制装置的故障 指示等等。这要求控制卡必须要对外提供相应的指示灯指 示系统的工作状态。10.1.2 现场控制站的组成n新型DCS控制系统分为3个层:监控管理层、现场控制层 、现场仪表层。其中监控管理层由工程师站和操作员站构 成,也可以只有一个工程师站,工程师站兼有操作员站的 职能。现场控制层由主从控制卡和测控板卡构成,其中控 制卡和测控板卡全部安装在机笼内部。现场仪表层由配电 板和提供各种信号的仪表构成。控制站包括现场控制层和

11、现场仪表层。一套DCS系统可以包含几个控制站,包含2 个控制站的DCS系统结构图如图10-2所示。图10-2 包含2个控制站的DCS系统结构图n现场控制层由控制卡和测控板卡组成,根据需要控制卡可 以是冗余配置的主控制卡和从控制卡,也可以只有主控制 卡。测控板卡也是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安装配置。n目前,1个控制站中最多有4个机笼,64个测控板卡(即图 10-2中的“n”最大为64)。1个机笼中共有18个卡槽,2个 控制卡卡槽用于安装主从控制卡,16个测控板卡卡槽用于 安装各种测控板卡。1个控制站中只有其中一个机笼中安 装有控制卡,其他机笼中只有测控板卡,控制卡的卡槽空 置,不安装任何板卡。每个机笼

12、内的测控板卡根据需要进 行安装,数量任意,但最多只能安装16个。安装有主从控 制卡的满载机笼如图10-3所示。图10-3 安装有主从控制卡的满载机笼n每个机笼都有自己的地址设定位,地址并不是在出厂时设 定好的,而是由机笼内背板上的跳线帽设定,每次安装配 置时都必须进行地址设定,机笼中的16个测控板卡的卡槽 也都有自己的地址。n每种类型的测控板卡都有相对应的配电板,配电板不可混 用。各种测控板卡允许输入和输出的信号类型如表10-1所 示。表10-1 各种测控板卡允许输入和输出的信号类型10.1.3 新型DCS控制系统通信网络n通信方面,上位机与控制卡间的通信方式为以太网,实现 与工程师站、操作员

13、的通信,这也是上位机与控制卡之间 唯一的通信方式;控制卡与底层测控板卡间的通信方式为 通过现场总线CAN实现与底层测控板卡的通信,这也是控 制卡与测控板卡之间唯一的通信方式。n为了增加通信的可靠性,对通信网络做了冗余处理。上位 机与控制卡之间的以太网通信网络由两路以太网网络构成 ,这两路网络相互独立,都可独立完成控制卡与上位机之 间的通信任务,这两路网络也可同时使用。控制卡与测控 板卡之间的CAN通信网络由控制卡上的两个CAN收发器构 成非闭合环形通信网络,可有效解决通信线断线造成的断 线处后方测控板卡无法通信的问题。新型DCS控制系统通 信网络如图10-4所示。图10-4 新型DCS控制系统

14、通信网络n控制卡与上位机之间的以太网通信网络除了需要网线外, 还需要一台集线器。将上位机和控制卡的所有网络接口全 部接入集线器。以太网实际连接网络如图10-5所示。图10-5 以太网实际连接网络n在图10-5中只画出了工程师站,没有画操作员站,操作员 站的连接与工程师站类似。集线器可选择是否接入外网, 接入外网可以实现更多的上位机对控制卡的访问。但接入 外网会导致网络上的数据量增加,影响对控制卡的访问, 降低通信网络的实时性。n双CAN组建的非闭合环形通信网络主要是为了应对通信线 断线对系统通信造成的影响。在只有一个CAN收发器组建 的单向通信网络中,当通信线出现断线时,便失去了与断 线处后方

15、测控板卡的联系。双CAN组建的环形通信网络可 以实现双向通信,当通信线出现断线时,之前的正向通信 已经无法与断线处后方的测控板卡联系,此时改换反向通 信,便可以实现与断线处后方测控板卡的通信。双CAN组 建的非闭合环形通信网络原理图如图10-6所示。图10-6 双CAN组建的非闭合环形通信网络原理图n采用双CAN组建的环形通信网络,要求对通信队列中的测 控板卡进行排序,按地址由小到大排列。约定与小地址测 控板卡临近的CAN节点为CAN1,与大地址测控板卡临近 的CAN节点为CAN2。在进行通信时,首先由CAN1发起 通信,按地址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轮询,当发现通信线断 线时,改由CAN2执行通信

16、功能,CAN2按地址由大到小 的顺序进行轮询,直到线位置结束。实际的双CAN网络连 线图如图10-7所示。图10-7 双CAN网络连线图10.1.4 新型DCS控制系统控制卡的硬件设计n控制卡的主要功能是通信中转和控制算法运算,是整个 DCS现场控制站的核心。控制卡可以作为通信中转设备实 现上位机对底层信号的检测和控制,也可以脱离上位机独 立运行,执行上位机之前下载的控制方法。当然,在上位 机存在时控制卡也可以自动执行控制方案。n通信方面,控制卡通过现场总线CAN实现与底层测控板卡 的通信,通过以太网实现与上层工程师站、操作员的通信 。n系统规模方面,控制卡默认采用最大系统规模运行,即4 个机笼,64个测控板卡和255个控制回路。系统以最大规 模运行,除了会占用一定的RAM空间外,并不会影响系统 的速度和性能。255个控制回路运行所需RAM空间大约 500K,外扩的SRAM有4MB的空间,控制回路仍有一定 的扩充裕量。n1控制卡的硬件组成n控制卡以ST公司生产的ARM Cortex-M4微控制器 STM32F407ZG为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