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452268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6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常生龙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 副校长 特级教师2008.05.22当前中小学内部管理和教学安排仍存在重 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重作业训练、轻教 学效率,重考试评价、轻命题分析等“围绕分 数和考分转”的现象。为改变上述现象,区县 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中小学校从备课、上课 、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入手,切实改进 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 学习的兴趣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切实实现减 负增效。摘自沪教基200746号文一、备课做到以下三点:使自己明白;(专业素养)使学生明白;(教学的科学性)使学生容易明白。(教学的艺术性)1、使自己明白1)明确教学的目标上海市

2、中小学自然科学学习领域描述学习水平的 行为动词:知识:知道、理解、掌握、应用技能:初步学会、学会、设计过程与方法:感受、认识、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感悟、形成教学目标分为两类:一类称为终极目标,这往往是一门课程、 一单元结束时要达到的目标;另一类称为阶段性目标,它是终极目标的 子目标,是一单元、一节课的学习期间必须 达到的目标,是终极目标的先决前提。案例:牛顿第一定律课程标准教学要求:B某教师撰写的“认知”目标:1、从物理学科历史中开发教学资源,引导学生 认识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2、引导学生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 的惯性现象,了解生活中有危害的惯性现象,增强 安全意识。2)深入分析

3、教学内容教师要凭借教材教学生,教师自己对教 材就须有透彻的认识,深入的理解,知之 深,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如果若明若 暗,教材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 习就会受损失。于漪案例:一个语文教学的片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 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 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 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 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 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 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 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 地方。郁达夫故都的秋洋槐花国槐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4、的过程1686年底,牛顿写成划时代的伟大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牛顿在这部书中,论证了万有引力定律,把天体力学和地面上的物体力学统一起来,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的综合。牛顿(1643-1727) Isaac Newton案例:万有引力物理学史的讲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过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经历了三个 阶段:第一阶段:(1665-1676年) 主要完成了三件事: 万有引力思想形成; 得到引力与距离平 方成反比的关系; 进行月地检测,证 明轨道近似是个圆。牛顿(1643-1727) Isaac Newton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过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经历了三 个阶段:第二阶段:(1676-1

5、677年) 用严格的数学方法证 明:引力与距离平方 成反比的关系不仅对 圆,对椭圆或任意一 种圆锥曲线都成立。牛顿(1643-1727) Isaac Newton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过程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经历了三个 阶段:第三阶段:(1685年) 证明了密度均匀分布的 球体或者各层密度均匀 分布的球体对物体的引 力,就跟把球体的质量 集中在球心处产生的引 力一样。牛顿(1643-1727) Isaac Newton3)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同一个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是不变的。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障碍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需要突破的难点可能就是不同的,要分析学生

6、,因材施教。怎样确定知识重点?方法一: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知识的基本功能:知识的理论价值:指学科的知识结构,以及每 个知识单元、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 用。这样的一个分析很重要,直接关系到 “知识与 技能”目标的深度和广度问题。知识的应用价值:指运用知识去解决科学技术 、生产建设、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时的功 能,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也是“知识和技能”目 标分析中应该关注的主要方面之一。在理论联系实 际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安全,要与生命教 育相关联。知识的能力价值:指知识本身所含有的对人的 能力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因素。这个要素的挖掘直接 和“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相联系。知识

7、的教育价值:即要挖掘出渗透于知识之 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因素。这个要素的挖掘直接 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相联系。方法二:对比研究。案例:自由落体运动重点的把握:教育科学版标题人类对运动的认识历程 结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伽利略的研究工作伽利略工作的意义(方法概括) 人教版标题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 结构绵延二千年的错误逻辑的力量猜想与假说实验验证伽利略的科学方法STS:从伽利略的一生看科学和社会。 上海科技版标题伽利略对落体的研究 结构小石头诘难大科学家(伽利略佯谬)拨开阻力的迷雾伽利略的探究之路(大胆的猜想,困难之一(如 何测瞬时速度-转化成间接寻找距离与时间关系 ),困难之二(如何

8、精确测量时间冲淡重力) ,困难之三(如何从斜面到自由落体)方法总结超越伽利略(频闪照片)调查报告关于“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 ” 4)明确知识的逻辑关系教学内容只有环环相扣,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 形成。那些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教学,只能让学生 云里雾里,盲目地跟在老师的后面踉跄前行。案例:我听到的几节习题课:环节1:讲解最近学习到的一些概念,分析概念 的内涵和外延。环节2:典型试题剖析。选择一些教师认为比较 典型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环节3: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练习。【案例】孙犁黄鹂课文的导入设计:教师甲:师:(出示一张黄鹂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 察并提问)“这只鸟漂亮不漂亮?”生:(齐声应答)

9、“漂亮!”师:“你们知道这种鸟叫什么鸟吗?”生:又齐声应答:“黄鹂!”师:(喜上眉梢)“同学们回答得很对,这就 是黄鹂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著名作家孙 犁的美文黄鹂。”接着板书课题“黄鹂”二字。5)进行教学方法设计教师乙:师:“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学过杜甫的一首绝句。由于时 间的缘故,诗文的全部内容老师已经记不清楚了。老师只记 住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句,还有两句, 哪位同学能帮老师补充完整?”生A:(声情并茂地)“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你不仅回答得很对,而且诗句的朗诵富有感情。你 能说出你记住这两句诗的原因吗?”生A:“这两句诗通过黄鹂的鸣叫和白鹭的直冲云天

10、,描绘 出了一幅春天的美景,所以我非常喜欢。”师:“生命的呼唤,春天的气息,自在的灵性,闲适的情 怀。诗人把生命的美感融进景色之中,因而几多春色、几许 诗意,就从一幅立体的、鲜活的图画中溢了出来。正因为如 此,这两句诗也就成了脍炙人口的佳句。今天,我们还要学 习一篇关于黄鹂的美文,这就是著名作家孙犁的散文黄鹂 。”接着教师板书课题“黄鹂”二字。教师丙:先用课件展示出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让学生聆 听和着鸟鸣的音乐。正当学生被陶醉之时,音乐与 鸟鸣戛然而止,学生都睁开双眼看着教师。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动听鸟鸣,是一 种叫黄鹂的鸟发出的,这种鸟的叫声很美。那么, 在自然界中这种鸟的生存状态如

11、何?让我们一起来 看看著名作家孙犁笔下的黄鹂。”接着教师板书课题 “黄鹂”二字。案例:分压电路的教学:串联电路分压原理例题生活、生产 中的应用巩固训练U1/U2=R1/R2有6伏电源,如何使3.8 伏的小灯泡正常发光?电位器、调光灯等课内、外作业R1R2教师:学生:探究式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解决方案对方案论证实验研究相互交流课外发散研究师:生:师、生:生:师、生:生:有6伏电源,如何使3.8伏的小 灯泡正常发光?给出实验器材。画出电路图。利用投影展示、论证方案。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 且设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对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进 行比较、总结。观察生产、生活中的分压电路2、使学生明白有

12、关认知结构的一个事例:1 1 8 4 0 2 1 9 4 9 3 1 9 6 6 4 1 9 9 71)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案例】识字教学 燕 一写草头横,二写中间嘴,三写两边北,四写 四点底。学生的创造性: 热 一写提手旁,二写小丸子(从日本动画樱桃 小丸子得到灵感),三写四点底,就是一个热 。着 上边的羊尾往左甩,下面的眼睛看过来。2)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案例:“杠杆原理”的学习 幼儿园的孩子可以通过压跷跷板来亲历“杠杆原 理”的直接体验; 小学生可以通过画图和简单的算术理解“杠杆原 理”; 初中生可以通过实验和简单公式来实证和运用“ 杠杆原理”; 高中生可以运用代数方程证明

13、“杠杆原理”,通 过师生讨论、材料分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 题; 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分方程来论证“杠杆原理”。 最近发展区理论潜在水平现在水平(最近发展区)【案例】一堂经典教学课北京,某校。上课铃声在校园里响出共鸣。铃声止息,所有的走廊都静悄悄。这是一所很好的学校。这是学校里一个很好的班,学生们已坐得整整齐齐。今天,英美教育专家要来这个班听课。他们已经来了,他们听到皮鞋在教学楼宽敞的长廊里, 发出清晰的回响陪同前来的还有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大家坐定,授课的老师走进来了。同学们起立后坐下,老师侧立于黑板前。他的目光没有 去巡视全班同学,而是望向窗外。老师头上已有不少白发, 黑板衬出他侧立的剪影这

14、时刻,你发现,当学生连窃窃 私语都没有时,教室里也并非完全安静。你还能听到翻动书包的声音,一支笔从谁的手上放到桌 面老师仍然侧立,望着窗外,好像在酝酿什么。就这片 刻,你听到,静了,更静了,一切声音都没有了,世界静到 连听课的外国专家也仿佛不存在了。这时,老师转过身来从容说道:“现在开始上课。”老师语言精练,没有废话。老师教态从容,板书时大家 听到粉笔在黑板上行走的声音。板书非常漂亮,极有条理。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踊跃,而且答得相当有水平。老师间或又在黑板上写出若干字。黑板上的字渐渐丰满 起来,那字大小不一。有些字,老师大笔一挥画上一个圈, 或一个框,或一个大三角,看起来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像

15、 一个框架图。整堂课,老师没有擦一下黑板,也不必学生上去擦黑板 。板书上没有多余的字,写上去的就是重点,就是学生该抄 到笔记本上去的。老师继续提问,学生解答仍然踊跃,仍 然不乏精彩。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流畅。最后老师说:“今天要讲的都 讲完了,同学们回去做一做课本上的习题,巩固一下。”铃声响了。下课。整堂课无懈可击。这是一位特级教师,他露出了笑容。3)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案例:第一次实验课课堂教学的三维因素:教材、学生、教师 课堂教学的三种结构形态:知识结构、认知结构、教学结构 各自遵循的规律: 知识序、 思维序、 教学序知识结构 (知识序)认知结构 (思维序)教学结构(教学序)“三序合一”1)教师

16、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促进学生思维3、使学生容易明白案例:力矩概念的教学知识序:(明线索)转动 效果有关 因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力臂力矩思维序:(暗线索)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教学序:提出 课题分析 猜想实验 观察建立 概念2)教师要能在宏观层面把握教学内容案例:高三数学复习课上的一个片段(二轮):题目:解不等式t-1t-2。老师请几个同学分析解题 的思路,发现大家的想法各不相同,有的说先换元, 用x替代t-1,解关于x的不等式,然后在转换到原式 进行讨论;有的说分t0、t0、t0三种情况进行 讨论,然后将讨论的结果进行合并;还有的学生上来 之后说了半天,也没有听明白到底该如何分析,东一 榔头西一棒最后老师总结说,大家分析的都很好 ,其实还有一种更简洁的方法,先移项后通分,分子 分母分别考虑,一下子就可以获得问题的解决。3)加深对学科以及科学的理解吸引学生的教学不仅是靠科学性的表达,更重 要的是对科学的理解!学科文化建设很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