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语文1模拟卷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451060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8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浦东新区语文1模拟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浦东新区语文1模拟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浦东新区语文1模拟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浦东新区语文1模拟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浦东新区语文1模拟卷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浦东新区语文1模拟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浦东新区语文1模拟卷(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浦东新区2008学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试卷 1本文重点论述了我国“前进到自行车时代”的理由和。 措施(或对策、做法);答“前景”也算对。 2第段中用“蠕动的钢铁甲虫群”来形容“现代化 都市” 的状况。 中国从自行车时代进入摩托车时代再进入汽车时代,有十 几二十几年的过程。现在正在把“有车”当作“成功人士”的标志。这是跟在发达国家后面的前进和发展。在电视剧中,高速路和立交桥上蠕动的钢铁甲虫群经常作为插入画面标志现 代化都市的背景。自行车,只属于十七岁打工仔的理想。车流不断,(1分)道路拥堵。(1分) 3第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那么,私家飞机吧。不大现实,发达国家好像还没有这个迹象。

2、作者顺着上段“思路”故作引申,从而否定向私家飞机“进化”的可能,(2分)为下文谈减少私家车作铺垫。(1分)4对文中引用聚焦来自一个正在变暖的世界的讯息一书诸多材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些材料多角度全方位地描述了全球气候恶化的境况。 B为了表现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顽强和坚守家园的悲壮。 C证明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汽车使用频率的必要性。 D说明作者具备全球视野,对环境问题的忧虑真诚可信。B 5第段加点的“再现代化下去”的含义是: (1)(2) 有理由相信,再现代化下去,必定会有更多人支持这样的生活方式。 (3)人类环保观念日益进步社会物质文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提出更高

3、要求);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本文标题新颖而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内容加 以评析。(80字左右)(4分)本题4分:写出下列任一“新颖”处(2分);分析 表达效果(2分)。 (1)标题中巧用标点符号,产生了独特的修辞效果 。“”引发读者思考,然后摆出“自行车时代 ”这一前进方向,给人出乎意料之感。“?”表示设 问,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关注本文的观点。 (2)用词“反常”而精当,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或反思、有警策作用)。表面上“前进”的方向和 “自行车时代”显得相悖,是逆现代化潮流而动的 “倒退”,实际上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之举。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 7基地的官兵们以“她”称呼小鸟,这是因

4、为 将小鸟人格化,把小鸟作为美丽、爱情和胜利的象征。(2分)(如考生答成“官兵们爱鸟护鸟,视鸟为人类的朋友”只给1分)8从全文看,第段画线部分对大圆窗玻璃的描写, 其作用是 老人的时间大半消磨在一座商城的塔楼上。这是一 个被废弃被遗忘的角落,墙角胡乱堆放着尘封多年的 杂物,大圆窗的玻璃混混沌沌且布满裂痕,像老人饱 经风霜的脸。老人每天准时到来,风雨不误。 (1)通过环境描写,为全文奠定了感喟、惋惜的 情感基调;(2)在结构上,为后文老人小心喂鸟和护鸟时手 被划破作铺垫;(3)巧妙暗示老人的经历和外貌.9为什么老人固执地认为塔楼上的小鸟“就是30年前的那只小鸟”而加以悉心照料?请简要说明理由。

5、塔楼上的小鸟与老人心目中“被烈焰、毒云伤害”的小鸟形态相似,(1分)老人精心呵护她,其实寄托了对30年前那只小鸟的思念和歉疚。(1分) 10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成功地塑造了饱经风霜的老人和文质彬彬的 技术员这两个人物形象。 B本文采用倒叙手法,时空跨度大,结构开阖自如,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本文通过老人及基地官兵与小鸟和谐相处的故事 ,以小见大表现了主旨。 D依照作者的思路,全文可分三个层次,其中第 段应归为第三个层次。 E第段“痛苦的种子”贴切地表现了人物的自责、 愧疚、焦虑和期盼。 F第11段通过动作、表情和心理描写,揭示出老人 由希望到失望的过程。 D A11

6、阅读第段,完成第(1)、(2)两题。 (1)自选一个角度,对本段的场景描写作简要赏析 。(1)从一个角度(人或景)写出场景的内容和特点(2分),并赏析其表达效果(1分)。也许是太疲劳了吧,汽车一上路,那技术员竟立刻鼾声如雷。当他被一阵喧闹声吵醒时,发现人们 纷纷下车,有人喊着:“看,有两个太阳!”他立刻 兴奋起来:“成功了,我们成功了!”他情不自禁地大声喊着,不顾一切地跳下车去。大漠中,一颗太 阳悬挂在半空,一动不动,那是自然界的太阳阿波罗,另一颗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那是人 造的太阳被西方科学家称为潘多拉的火球,不断膨胀,色彩变幻,在蘑菇状烟云的簇拥下扶摇直 上。他的眼立刻被泪水所模糊,多

7、年的苦难和折磨 ,一瞬间都消失净尽了。例“两颗太阳”一静一动,互为映衬,色彩变幻,气势恢宏,艺术地再现了核爆的过程。火球“在蘑菇状烟云的簇拥下扶摇直上”,写得细腻真切,壮丽庄严,与现场欢呼的人群一起形成一幅感人的图景。(2)在西方神话里,“潘多拉”是一切灾难的象征。用 “潘多拉”来称谓“另一颗太阳”,与本文的主旨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理由:用“潘多拉”来称谓“另一颗太阳” ,是因为它确是一种大规模杀人武器,会给人类带来 巨大灾难;(1分) 而基地官兵们研制核武器,是为了形成我们自己的核 威慑力量,保卫和平,制止战争;(1分) 这与本文呵护生灵、珍重生命的主旨是一致的。(2分)(三)填写下列

8、名篇名句中的空缺(1)昔我往矣, 。 ,雨雪霏霏。(诗经采薇)(2)往者不可谏, 。(论语微子)(3)明月几时有, 。(苏轼水调歌头)杨柳依依今我来思来者犹可追把酒问青天(4)可堪孤馆闭春寒, 。(秦观踏莎行)(5) ,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6) ,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7) ,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杜鹃声里斜阳暮香雾云鬟湿纸上得来终觉浅忧劳可以兴国(四)阅读下面词作,完成第1315题 瑞鹤仙 宋袁去华郊原初过雨,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媚妩。来时旧路,尚岩花、娇 黄半吐。到而今惟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无语,邮亭深静,下马

9、还寻,旧曾题处。无聊倦 旅,伤离恨,最愁苦。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念沉沉小阁幽窗,有时梦去。注释收香藏镜:晋代贾午爱慕韩寿,窃其父所藏奇香赠之,后结为夫妇;南朝陈亡后,驸马徐德言与妻子乐昌公主各藏半镜,后破镜重圆,夫妻相 聚。在南宋初期的词坛中,袁去华是个不太受人重视的人物。正史里没有留下他的传记,而且连他的生卒年代也无从考证。只知道他字宣卿,江西奉新人,是绍兴十五年的进士,曾做过善化(今湖南省长沙市)和石首(今属湖北省)的知县,留下了宣卿词一卷,共有九十八首,数量不算太少。这首词当是作者与意中人分别以后抒写离恨而写的。宋代都市繁华,歌妓众多,无论是官妓、私妓还是家妓,偶然的遇合

10、,就往往以她们的色相、伎艺,赢得了为科举功名而奔波的士子们的期盼,这是那时普遍的现象。其荔枝香近、卓牌子近、长相思、宴清都等,都是他和歌妓们聚时欢会或别后相思的记录。此词大约也是为此而写的。这一类词要说有很大的社会意义,那也不一定;不过异性关系总容易触动到感情的深处,往往使人荡气回肠就是了。这首瑞鹤仙,其主题可以用词中的两句话概括,就 是“伤离恨,最愁苦”。词从写景入手,写郊外雨后之状 。在一望无际的荒郊原野上,一阵骤雨过后,风也停停 了下来;但坠落的枯叶,却还在空中飘舞。这虽然是秋 日郊原常见的景象,但对于一个离人来说,却显得格外 的触目。这几句乍看是纯粹的写景,但只要稍加体味, 就会发现其

11、中已融入了作者凄凉的情思。景是各人眼中 所见之景,是各人观照景物那一刹那思想感情的返照。 因此透过这几句词所写景物的外观,读者可以窥见作者 衰颓、凌乱的心绪,而且还可以隐隐感到其中似乎含有 某种暗示:那“风定犹舞”的败叶,就像作者自己的身世 、处境一样。这样,词一开头,就把人引到了怅惘的境 界。 郊原初过雨,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斜阳”三句,继续描写郊原景物。作者的视线移向了远方,只见已斜挂在丛密的小树林顶上的夕阳,它那金色的光线,把妩媚的远山照映得十分明显。这几句的感情色彩,比前面三句显然要浓得多,它透过字面呈现给读者的意象,是饱蘸着愁恨色彩的。本 来,夕阳斜照,“遥山媚妩”,这就是一种悦目

12、的景致。然而所作者所见到的,却是一副“浓愁浅黛”的状貌,这完全是移情作用的结果。黛青色的重叠的山峰,还可以使人联想到作者紧皱的双眉。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媚妩。这几句仍是写郊原风光。这里半是实景,半是虚景。“溪边流水”是实在的,是眼前所见到的;而“娇黄半吐”的“岩花则是保存在脑海中的印象,是来时所见到的。当日迎人的有岩花与流水,此时则流水“见人如故”而已,可见岩花已经凋谢了,不存在于现实之中了。 来时旧路,尚岩花、娇黄半吐。到而今惟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这一实一虚,造成了一种生机蓬勃景象与萧条萧杀景象的对比,当日与此时的对比。走在来时的旧路上,作者早已愁绪满怀,更是 与那景物的萧条萧杀

13、形成鲜明的对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古代人的情感大体相同。词写到这里,一位离人眼中的秋日郊原景物,渗透了感伤的情绪,展现了读者的面前了下片另换场景,由郊原转入对邮亭(古时没设官道上供过往行人歇宿的馆舍)的描写。“无语”四句,勾画出作者来到邮亭前面,下马投宿的动作画面;他 那“无语”的外在表观,揭示出他正在咀嚼凄凉悲哀的心灵活动。所谓“旧曾题处”,倒不一定非要理解为他曾经在这里留下过翰墨(诗词之类),只不过是说他曾经在这里歇宿过而已。这种重临旧地而境况完全不同的情景,是最容易勾起人们的愁绪满怀,因此他的 默默无言,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无语,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无聊

14、倦旅”三句,由写景叙事转入抒情的描写,直接点出了“伤离恨,最愁苦”的这一主题,这是在“深静”的旧日邮亭中安顿下来之后必然产生的思想情感。这“离恨”的内容具体是指什么呢?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从“纵相逢”三句,可知是作者不得已而离别了他的心上人,深恐他今生今世不能再与其相见的思想情 感。“收香藏镜”是指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不二。“人面桃花在否”是担心不能再与女方相见的思想情感的表露。 (用崔护在长安城南遇一女子,明年再来而“人面不知 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典故)爱情的遇合与否决定于双方的主客观因素,使自己能够忠贞不二,又安 知对方的情况如何呢!惆怅之情,溢于言表。既然现 实已不一定能够相见,

15、那就只好寄希望于梦中了。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念沉沉”三句,具体展示出这一想象中的梦寻之状。深沉的“小阁幽窗”,是佳人居所:“有时梦去”,本来是够虚无飘渺的,但慰情聊胜于无,总比连梦中也不得一见要好。宋徽宗被掳北行时想念故宫,也是叹息“和梦也新来不做”(燕山亭)。晏几道说得好:“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鹧鸪天)梦中寻欢,也是够浪漫诗意的;并且以“念”字领起,又见出多少无奈之情。 念沉沉,小阁幽窗,有时梦去。13(1)从风格上看,这首词属于 词派的作品 (2)从字数看,这首词属于( )。(1分)A小令 B中调 C长调14联系全词内容,以下对词人“愁苦”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 )。(3分)A旧踪难觅,人事已非 B颠沛流离,怀古伤今 C邮亭深静,旅途孤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