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人物及伦理思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450981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1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家人物及伦理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法家人物及伦理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法家人物及伦理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法家人物及伦理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法家人物及伦理思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家人物及伦理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家人物及伦理思(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法家人物及伦理思想一、早期法家人物及社会背景n(一)何谓法家n法家是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法家顺应战 国时期礼崩乐坏、宗法制解体及构建新的 社会政治秩序的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以变 法革新、以法治国、富国强兵的思想,务 实地回答了诸侯如何才能在相互抗争中立 于不败之地的现实政治问题,法家人物大 多既是思想家又是务实的政治改革家,也因 其务实而能有机会参与政治实践。n法家思想的基本特征:明刑尚法,信赏必罚,尊 主卑臣,毁弃仁恩。n法家思想有三个基本的主张:n其一,发展经济;n其二,尚法明刑;n其三,君主专制。n其中发展经济是其基础和出发点,实行君主专制 和建立中央集权制是其目标,而尚法明刑是发展 经

2、济和君主专制的法律保障,三个方面相互支撑 ,共同构筑的法家思想的有机组合,。n法家从事变法活动和构筑思想文化体系的 两个理论支点:n一是历史进化论的观点;n二是人性恶的观点(二)早期法家人物n早期法家有三派,各有自己的思想路线。n1、一派以慎到为首,慎到与孟子同时,他 以“势”即权势为政治和治术的最重要因素。n2、一派以申不害为首,申不害强调“术”( 办事、用人的方法艺术,也即政治手段) 是治国理政最重要的因素。n3、另一派以商鞅为首,他最重视法(法律 、法制)(二)法家社会背景n1、法家学派的产生与三晋文化分不开。n三晋文化是指韩、赵、魏一带的文化,三 晋处于四战之地,地理条件不如邻近的大

3、国,缺少天然屏障和回旋的余地。为了在 激烈的斗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这些国家 对内注意改革,练兵,储粮,对外则随时 权衡国际交往的利弊,利用矛盾,争取外 援。n三晋地区特定的地理条件及周边环境,逼迫这些 国家要想生存必须不断革新自强,也因而孕育了 法家吴起、商鞅、韩非,纵横家苏秦、张仪等人 物,虽然其中有些人后来在三晋以外受到重用。 另外,荀况的思想兼有儒法两家的特点,这与他 曾受过三晋学风影响有关。n秦国是后起的诸侯国,其他虽然为姬周故乡,但 在平王东迁以后,文化中心就随之东移,秦陇反 呈空虚之势,所以秦文化长期落后,缺乏自己的 传统,没有实行严格的宗法制,秦孝公以后,主 要受三晋文化的影响,

4、因而商鞅、韩非等人的法 家思想在秦得以重视。n2、周后期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及礼崩乐坏 诸侯争霸的现实需要一种务实行之有效的 利于国富兵强的理论。n法家代表人物多是各国主张应时变革的政 治家们,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提出的一些务 实的治国思想应运而生。n周后期的几百年,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孔子时代已经有一些贵族丧失了土地和爵位, 又有些平民,凭着才能和运气,胜利地成为社会 上、政治上的显要人物,社会各阶级原有的固定 秩序被打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侵略和征 服,大国的领土越来越大,为了进行战争,准备 战争,这些国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也就是 权力高度集中的政府,其结果就是政府的机构和 功

5、能比以前越来越复杂的多了。n新情况带来了新问题,当时各国诸侯面临 的都是这样的情况。自孔子以来,诸子百 家共同努力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但是他 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多是不现实的、难以实 行的,因为当时各国诸侯需要的不是对百 姓行仁政的理想政治,而是如何应付他们 的政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方法。n3、对现实的实际政治有深刻理解的“法术之士”应运而生 。n诸侯常找些对当时政治有深刻理解的人出主意,把他们当 作顾问,有时候竟成为首相,他们提出了一些治理大国的 法术,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法术之士”。n这些法术主张把权力高度集中于国君一人之手,他们鼓吹 说,这些法术即便是不十分聪明的人也会用,因而国君根 本

6、不需要是圣人或超人,只要忠实地执行他们的法术,哪 怕是只有中人之贤也能治国,并且治理的很好。n还有些法术之士更进一步将他们的法术理论化,作出理论 的表达,于是构成了法家的思想。n由此可见,把法家思想与法律和审判联系 起来是不全面的。法家的思想是组织和领 导的理论和方法,是一套政治统治术。谁 如果想组织人民,充当领袖,谁就会发现 法家的理论与实践仍然很有教益,很有用 处,但需要注意的是,法家的思想容易走 向极权主义。n法家和儒家之争,在政治领域里就是以德 治国还是以法治国的问题。二、韩非子其人与伦理思想n(一)韩非子其人n韩非(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是战国末期 韩国公子,韩非是我国先秦

7、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n他是先秦各大家中,出身最高的人物,却也是反对旧 贵族传统最激烈最彻底的一个。n据说他有口吃的毛病,与李斯同为荀况的学生。当时 韩国在战争中屡遭失败,丧师失地,在强大敌国西秦 的武力威胁下,面临忘国的危机。为了救亡图存,韩 非曾多次上书韩王,主张变法,但建议未被采纳,于 是退而作孤愤、说难、五蠹等十万余言 。n韩非的政治主张未被本国统治者所接受,却得 到了秦王政的赏识,秦王读了孤愤、五 蠹等文章后,说“哇塞,我如果能见到这个 人,并和他相交游,死了也值得呀。”n韩王听说秦国有攻打韩国的意图,就派韩非当 使者,劝说秦王放弃攻韩。结果是游说没有成 功,没有完成使命,韩非本

8、人却被秦王留了下 来。n富有讽刺意味的是,秦国比别的任何一个国家 都更彻底地实行了韩非的学说,可他又恰恰死 在秦国的监狱中,他死于其老同学李斯因嫉妒 而起的政治陷害。n韩非子自认为是“法术之士”,是兼“能法”与“ 知术”者。n能法之士的特色是“强毅而劲直”,这点足以 矫奸,知术之士的特色是“远见而明察”,这 点足以烛私,法术之士集二长于一身。n韩非不仅对自己的角色很清楚,对自己的处 境和命运,也看得很透彻。他深知法术之士 要实现理想和抱负,最大的阻力是当时各国 当权的公族,他们大多与诸侯国君有很深的 渊源,而且又多善迎合,同好恶,深得人主 的信爱。法术之士不但完全没有这些条件, 而且他们的思想

9、是要用法术之言,矫正国君 阿辟之心,是与人主相反的。n因此法术之士与公族之争,是以疏远与信爱争,以 新生力量与旧有势力争,以反对意见与支持意见争 ,以轻贱与贵重争,以一口与一国争。而且在当时 的政治环境里,二者是势不两立的,有你无我的, 法术之士当时的处境非常险恶。虽如此,当时法术 之士仍以先知、烈士的勇气继续挺进。n残酷的政治斗争,使得早期法家人物,下场都不好 。吴起肢解于楚,商鞅车裂于秦,就是在这种不能 两存的政治处境中酿成的悲剧。也因而,法术之士 一旦掌权,其残酷与横暴,比公族常有过之而无不 及,这也是历史和环境造就的。n韩非和荀子一样,是先秦思想的批判者,对 悠久历史传统的否定,是使韩

10、非的思想在秦 始皇统一以后,大都得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但秦朝也因此而速亡。n他的法治思想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封建中 央集权专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二)韩非子的伦理思想n1、韩非子的人性论n韩非子提出了“人皆挟自为心”的人性学说,认为 人性的基本点就在于一种人人为自己打算的自为 之心,人的一切道德、情感、行为都决定于对自 己是否有利。n 如做车子的人希望别人富贵,做棺材的人希 望人死的多,不是做车子的人善而做棺材的恶, 而仅仅是利益的驱动。人不富贵不会买车,死的 人多卖的棺材就多,君臣父子夫妻等一切关系都 以利益为转移。n在韩非子看来,人与人之间除了利害关系 就不会有别的关系,既然都是为了自己

11、, 就会设法去算计别人呢。n韩非从人的生理机能入手,从人的趋利避 害本性出发,主张人是自为自利的,并以 此为基础,建立起了重法制而轻视甚至否 定礼义道德的伦理及政治思想体系。n主张用赏罚两柄来对待人,用严刑重罚,法 术势并用来治国。n2、韩非子之人伦关系论n其一,韩非子认为一切人伦关系本质上都是 利害关系n包括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君臣关系、同事 关系乃至其他各种关系本上都是利害关系n其二,考虑个人利害得失是人处理人我关系 的原则n3、韩非的“以法代德”、“不务德而务法”的非 道德主义思想n其一,韩非子认为人的“自利”“自为”的本性 不会改变,因而通过道德教化改变人性,企 图用道德来调节社会人际

12、关系是无济于事的 ,相反,讲慈惠仁爱,不仅不能止乱,反而 姑息养奸。 n比如,他曾举“不才之子”来说明。他说“不才 之子”为恶,父母怒之而不改,乡亲讥之而不 为动,师长教之而不为变,只有官吏捕头拿 着刑具来了才因惧怕而变其节易其行。为什 么呢?其不改恶行,是因为为恶可以得利; 其改变恶行,是因为改变可以避免受刑,无 论行为的改变与否,都体现着好利而恶害的 永恒人性。n韩非否认教化的作用,反复指出教育感化是 没有用的,仁慈是教不好子女的。“母厚爱处,子多败,推爱也。你薄爱而教笞,子多善,用严也。”他认为治理百 姓也如管教子女一样,讲慈惠仁爱,不仅不 能止乱,反而姑息养奸。多一分慈爱就少一 分威信

13、,多一分暴力就多一分权力。n其二,要人自愿地改恶为善的唯一有效手段 是明刑尚法,用好“赏罚”二柄。n 韩非子根据自己的人性观,为君主建立了 一整套制人、防人的统治之术,即要运用好“ 赏、罚”二柄。他曾说,人性好利,故君主可 用赏来对付;人情恶害,故可用罚来对付。 有赏、罚这两柄软硬刀子,君主就可以使天 下所有的自私虫(人)来为自己服务,以成 就自己的大私。n韩非子与商鞅一样,有刻薄寡恩的性格,这 影响了他对人性的正确认识,毫无疑问,他 对人性和人际关系的理解是片面的,在他的 字典中只有征服,而没有爱。他所发明的这 一套思想,封建统治阶级引为同调,并把它 秘而藏之,用于统治天下,在一定意义上说

14、,中国君主的政治史,就是韩非子人性观的 应用史。4、法家在义利观上主张重利贱 义n其一,认为儒家重义虽好听但无实际功用,不能 治国而只能亡国。要称霸争雄,只能富国强兵, 为此必须追求利。n其二,明确区分了公利与私利n它的公利指君主代表的地主阶级利益;n私利则是指臣民的家庭与各种形态的集团利益。n公利和私利是截然相反完全对立的,必须去私行 公、废私立公。这种区分应该说是法家的贡献。n法家之重利贱义,正是为了不遗余力地追求 和维护它心目中的“公利”,而不是提倡和肯 定私利,这是法家义利观主张的唯一价值标 准与价值导向,也是它的唯一目的。n法家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对义利论的贡献主要 有二:n一是强烈的现

15、实精神;n二是区分了“公利”与“私利”,并主张“废私行 公”n其一,现实精神n法家代表人物主要是作为精神强悍的政治家 ,参与义与利的理论求索,他们要建立的是 能直接能与政治现实契合,为政治现实服务的 理论.其它各家代表人物,主要是作为思想家 预闻政治而积极推行自己对义利论的理论建 树,因此,法家的义利论在现实感上比其它 三家要强烈而突出。n法家力图用自己的理论模塑现实,并且确乎看到了 现实的某些侧面,透视到了剥削阶级心灵深处唯利 是图,绝仁弃义的一面,看到了赤裸裸的利欲在社 会变革中的作用,这无疑是正确的。n但法家把局部的认识普遍化、绝对化,把少数人的 私心贪欲看成人的本性,把冷冰冰的算计和交

16、换看 成人际关系的唯一内容,根本否定了道义的存在和 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又使它的现实精神成为畸 形而片面的。n其二,区分了公利和私利,主张废私行公n法家的义利论同样存在着严重的缺陷:n一是概念内涵上的简单化,只承认公利中的 地主阶级的利益这一特殊形态,抹杀了其它 形态及其丰富内容,对私利也未揭示其丰富 的内涵。n二是在公私关系上存在简单化、绝对化的缺 陷,他们只看到了对立,却无视统一。n三是法家完全否认义的存在和功能。n在价值导向上,他们抛弃义,只看到利;在治国手 段上,他们以吏为师,从法为教,根本看不到道德 的调节作用。n 一方面,它认为,自私是人的本性,不可改变 ;求利是人类行为的唯一动机;互相算计、利益交 换、你争我斗是人际交往的唯一内容。仁义是根本 无用的东西,义务、良心等等也是根本没有作用的 东西。因此能对人的行为、社会生活起规范、引导 作用的便只有利,即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 下攘攘,皆为利往。”n 另一方面,人人都好利恶害,追求自己的 私利,必然形成利益矛盾和利益对立。这些 矛盾根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