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450905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思路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思路 和方法和方法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一、什么是新材料作文我们现在所说的新材料作文是指 XX 年之后新出现的一种材料作文形式,它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称之为新材料作文或命意作文。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因此,也有人把它叫做后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 ,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新材料作文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

2、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从而引导考生把审题的注意力从关注话题本身,集中到对材料的解读上面。 “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 ”因此,准确地审题立意是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关键一步。从这一点来讲,我认为把它称之为命意作文或供料题意作文是合乎情理的。他给出材料,就是规定了作文的范围和含意。审题就是要解读出材料中所蕴含的“意” ,这是准确立意的前提二、供料题意作文与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区别供料题意作文的要求与近几年话题作文的试题要求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提出“话题” 。过去的话题作文以“话题”为范围,现在的作文以“材料

3、”为范围。没有了话题,就不存在有时话题与材料不一致的地方,考生就能把审题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材料上。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所以试题要求一开始就提出“全面理解材料” 。其实,无论是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 “理解”都是进入审题构思的首要条件,在供料作文审题时特别加上了“全面”二字,就是强调对这个材料所涉及的范围有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材料即范围,材料所画出的范围,也许是材料的内容范围,也许是材料的含意范围,无论哪种材料范围,它都将作为衡量考生作文符合不符合题意的最后界限。所以,在试题要求中,特地提出“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的要求。考生的作文在材料范围

4、之内就符合题意,在材料范围之外就偏离题意。供材料题意作文,与过去的材料作文不一样,过去的材料作文往往是要求解读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写一篇议论文。如果是没有解读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就着材料的非主要观点写一篇议论文,也仍然算是偏离题意。全面理解材料,依据材料范围作文,并非是为了面面俱到、千篇一律。相反,试题加大开放性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应试作文有更多的多样性和更多的个性。所以,试题要求紧接着就提出“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考生“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三、新材料作文的特点:、高度的开放性:“四自”自主确定角度,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2、严格的限制性:“三不”不要

5、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四、作文命题的三种主要类型.现实材料(含生活事实)2.理论材料或哲理性材料(阐述道理)3.寓言材料(寓理于事)五、新材料作文审题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三性四清” 。 “三性”为审题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服从材料的整

6、体;观点可能比较新颖;自己有话可说。 “四清”为审题的方法。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

7、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给材料作文,是命题者在命题的基础上提供一定的材料或条件,要求作文者按材料内容提炼论点,自己拟题或按命题作文。这些材料,从数量上看,有的是单一型,即材料只叙述一个正面的或反面的事实,它包含的观点一般只有一个;有的是综合型,即材料叙述的是几个正面的或反面的,甚至正反两方面都有的事实,它们包含的观点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一个事实就是一个观点。从内容上看,有的是同类材料,即综合型中只有一个观点;有的是异类材料,即综合型中有几个观点。从形式上看,有的给(包括故事、诗歌、童话、寓言),有的给人物实际或事情片断,有的给画面,有的给条件。这些

8、材料,一般都有命题者的特殊要求。所以,审题时一定要吃透材料的精神实质,明确特殊的要求,避免偏离所给材料和特殊要求。六、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思路: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 ,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

9、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 ,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

10、“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 ,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当然,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原因立意。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3、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

11、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 “好事之徒” 、“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 、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 、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如: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

12、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 100 个环扣中,99 个都完好,只有1 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材料中的 1 个环扣和其他 99 个环扣之间,也是依存关系。据此可立意为:小小的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因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此立意即可。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不能另搞一套。上面的几中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当然,在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寻找最佳角度的问题。如

13、果给的是一则材料,要学会同中求异;如果给的是多则材料,那就要做到异中求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欲“识庐山真面目” ,定要深入“此山中” 。七、作文审题立意一例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付出等待:小学生等待上中学,中学生等待上大学;等待集合,等待排队,等待通知,等待早请示晚汇报,等待废话连篇的报告结束,等待典礼开始,等待误点的航班,等待好友的来信等待中寄寓着希望,希望依偎着等待。以“等待”为话题,展开联想与想像,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可记叙议论,可描写抒情,可写真人真事,也可编述故事,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讨论分析审题立意:1、从等待的主客体对象来看,可以是人与人之

14、间的等待,可以是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的等待,也可以是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等待。作文时我们可以写“我”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等待,可以写友人之间的相互等待,可以写恋人、夫妻之间的等待,可以写师生之间的等待,可以写群众与干部之间的等待,可以写贤臣对明君的等待,可以写对手乃至敌手之间的等待,同时也可以是个体或群体对某件事情的等待,事情可大可小,可以是身边事,也可以是天下事。作文时我们可以写等待下课,等待放假,等待中考、高考录取通知书,等待元旦联欢晚会,等待高考,等待申奥,等待入世,等待中国男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等待巴以双方的和平,等待阿富汗战火的平息。2、从等待的时间来看,可长可短,短至几秒,长至千

15、年。赛场上,运动员由各就各位到发令枪响,等待的时间可谓短矣;中国入世,十五年艰辛谈判,可谓征途漫漫。由嫦娥奔月到阿姆斯特朗登月,人类的历史跨越了千年,可谓“千年等一回” 。3、从等待的距离来看,可以是近在咫尺,虽近在咫尺,有时却也如隔着万水千山, “等你等到我心痛” ;可以是远在天涯,虽远在天涯,有时却也可瞬息即至,等来一个意外的惊喜。4、从等待者所处的环境来看,可以是顺境,也可以是逆境;可以是太平盛世,也可以是烽火岁月。5、从等待者的态度来看,可以是主动积极的,有目的的,在等待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抓住机遇,大显身手,一鸣惊人;可以是被动消极的、盲目的,在等待中虚度韶光,磨平了棱角,挫失了锐气

16、,丧失了良机,最终一事无成。6、从等待时的心情来看,可以是自由的,自信的,乐观的,浪漫的,憧憬的,悠闲的,快乐的,美丽的;可以是压抑的,犹豫的,悲观的,无聊的,绝望的,焦急的,忧郁的,灰色的。7、从等待的结果看,可能是香瓜,抑或是苦果;可能是笑颜,抑或是泪水;可能是团圆,抑或是分离;可能是希望,抑或是无奈;可能是荣华富贵,锦绣前程,无限良机,抑或是“水中月,镜中花” ,竹篮打水一场空。想到这里,这篇作文的立意可以说非常明确了。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一、什么是新材料作文我们现在所说的新材料作文是指 XX 年之后新出现的一种材料作文形式,它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称之为新材料作文或命意作文。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因此,也有人把它叫做后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 ,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新材料作文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