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教学比较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424420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教学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教学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教学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教学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教学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教学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教学比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2湖南师大资源与环境学院 龙惠贤浅谈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一 、高中地理教材的人文知识内容 高中地理教材在加强地理性,正确体现人地关系,加 强实用性和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等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 同时由于高中地理的实用性功能,高中地理教材最为突出 醒目的变化是顺应地理学科发展和社会需要,增加了人口 地理知识,其知识容量大大地超越了自然地理知识。高中人文地理知识分布在高一教材(必修)下册四个 单元和高二教材(限选第一册)五个单元之中,包括农业 地理、工业地理、交通运输地理、环境地理、人口地理、 城市(聚落)地理、文化地理、旅游地理和政治地理等经 济领域和非经济领域中的系统人文地理知识,并与自然地

2、 理基础知识(高一教材上册),当代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 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高三教材限选第二册)。 高一教材人文地理选取的内容属于基本的人类活动范畴 ,即解决衣、食、住、行基本要求的活动。 高一地理下册4个单元分别讲述了农业和工业、城市、 交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揭示了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与 地理环境的关系;讲述了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城市 化所带来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揭示了由于自然资源分布和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间的物质和信 息必须通过交通运输、通信、商业和贸易等方式进行交流 ,实现互补,为完成社会的运转、揭示了全球性环境问题 的产生必将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对人类活动

3、和 人类地理环境的双向影响。 高二教材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选修课教材。主要 为五部分:即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讲述了人口与环 境的关系,第二单元“城市地域结构与规划”这一单元 突出了城市地理知识,第三单元“文化与文化景观”讲 述了各种文化事物与自然的关系,是文化地理方面的 知识,第四单元“旅游活动”阐述了旅游活动与人类发 展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等旅游地理方面的知识第五单元“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则是从政治的角度出发对全球的经 济、技术进行分析,阐述政治地理知识。浅谈高中人文地理的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地理学科在高中学段所承担的教育任务,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整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学会参与,

4、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和学会评价等适应社会 生存以及终身学习等能力。就要求地理教师在熟悉教材的 基础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和教学手段更好的完成教学诸目的。(一)突出人文地理学具有社会性、区域性和综合性的 特点 教师要让学生首先认识在地球表面某一特定空间或区域 ,有阳光、大气、水分、地势地貌、河湖,动植物、土壤 、矿物资源等组成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人口数量、语言 文字、艺术、饮食文化、民情民俗、宗教和建筑风格;有 着工业和农业等生产活动、地域联系、乡村和城市、环境 问题等。(二)重视案例教学 案例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典型化,使学生从“个”推知“ 类”,由特殊归纳一般,通

5、过典型案例理解普遍规律性的东 西,掌握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的教学 。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的关键是精选案例,使案例具有典型 性、代表性和导向性,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知识迁移, 通过个别推知并理解整体。 1、实施案例教学有利于使学生准确而深刻的理解地 理原理的内涵。 实施案例教学要选择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基 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例如:“农业的区位选择” 、“工业的区位选择”、“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城 市地域分区”等,使学生通过个案分析,理解人文地理的一 般基本规律,掌握人文地理知识的基本结构,使结构化了 的知识变成能力。 以铁路为例,教材中选择了京九铁路进行分析

6、,因为 京九铁路是我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修建的一条影响极大的 现代化南北大通道。 先让学生看书上京九铁路示意图和文字说明,再由教 师向学生介绍有关京九铁路的详细资料,然后让学生思考 回答“为什么要修京九铁路?”、“京九铁路是何时修建的?” 、“京九铁路在具体选择线路时考虑了哪些因素,其中什么 因素是主导因素?”等问题,最后学生就会归纳出经济因素 是决定铁路区位的主导因素,自然条件是制约限制性因素 ,科技水平是克服限制性因素(不利的自然条件)实现社 会需要的必要条件,政策因素也很重要。2、案例教学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强化能力的培养和观念的形成 例如:洞庭湖区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导 致1998

7、洪水的发生,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 济损失,还严重的危机人的生命安全。反 复的洪水劫难,是人们深刻认识到补偿生 态赤字,现在人们在政府的领导下退田还 湖,并已初见成效。关于高中自然地理的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 是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中应该 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 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 1、高中地理教学中,为了让教学更加具体生动,学 生掌握理解更加牢固,特别是高一自然地理教学中一 些知识难点易混淆点,老师一定要联系实际,最好列 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生产实

8、际例子。 例如高一地理教室在讲述地球圈层结构时,关于 地震波传播速度时,讲到横波传播慢能量消失也慢, 纵波传播速度快能量消失也快,学生往往容易混淆, 但是如果我们列举下面一个形象生动的例子,估计教 学结果大大不一样了。 平静的湖面上丢一颗石头下去,我们看到的现象 是先是水花往上跳动,而后才是水波往四面八方扩散 开来。 在联系具体题目,当地震发生时我们首先能感觉 是上下波动 ,还是左右摇摆?如此而来不仅知识容易 掌握,而且学生也领会时刻。 2、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 真真切切体会到地理现象的真实性以及课本知识 在现实自然环境的存在性,野外考察和实地查看 ,也能进一步深化知识。老师在

9、讲述地转偏向力 ,对运动事物的影响,以及河流水文地理名称, 实地考察也是不错的选择。 组织几个学生到河边,实地查看河流的走向, 浅滩,凹槽,边滩,河漫滩,阶地,然后要求他 们根据课本知识分析原因,教师一旁分析讲述。 这样不仅深刻理解了河流水文的几个地理名词, 而且对地转偏向力有个进一步的认识。根据美国的 地形图你能 联想到美国 的人口农业 怎么分布吗 ! 3、要善于引导学生看地图,分析地图,地图是学习自然地 理的第一语言,分析地图上的地理事物,也是掌握知识的重 要手段。下面我们来分析下面几个图结合美国的农业带和人口分 布图,试想一下美国的工业 分布!结合美国的地形分布图, 农业带分布图和人口分布 图,谈谈美国的工业分布 区位优势小结 结合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种种教学方法,我个人想用品质管 理学的观点概括如下: 1W what即是什么,什么才是我们研究的关键 2W where即在哪里,地理事物讲究具体的位置 5W1H 3W when即什么时候,比如我国寒潮发生在什 么时候 4W who 即什么人,谁在这个事件起作用 5W why即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1H How 即程度问题,什么水平什么程度,比 如地震破坏强度 小结 另外我个人甚至想用企业管理的方法,用于高中地 理教学,特别是人文地理的知识,比如工业发展区位优 势,我用如下图所示概括: 4M1E谢谢大家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