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407138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了解诗歌的表技技巧 2 了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设题方法 3 学习诗歌表达技巧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4 学习解答表达技巧类的诗歌鉴赏题学习目标表达技巧1 抒情手法2 描写手法3 修辞手法表达技巧:(艺术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 2艺术手法: 3修辞:记叙、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动衬静) 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 议论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即事感怀、象征、反衬、用典、 赋比兴、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对偶、比喻、拟人、 夸张、借代、反复、 反问、对比表达方式例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议论描写抒情修辞

2、手法例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比喻夸张拟人抒情手法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4、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5、用典抒情 6、象征冯词主要是通过景物、人物动作的描写含蓄 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盼夫之情。(间接)李词多直抒胸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却上心头”五句酣畅淋漓地抒写了自己对丈夫的 思念之苦和情爱之深。(直接)谒金门 冯延巳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 斗鸭阑干独倚,碧

3、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 鹊喜。 一剪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 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比较两首词在抒情方式上的差异。(2005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1)对偶。“芳草”对“春山”,“花”“ 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

4、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 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 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 而是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 ”“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 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借景抒情蝉 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緌:蝉喙)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 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 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 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托物言志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 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 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墨 梅 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

5、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托物言志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 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 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 乐、悲伤等感情。区别台 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 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 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 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借古讽

6、今(喻今、伤今)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一首著名的讽刺诗。诗的前两句, 是欲抑故扬,汉文帝名为求贤,而无求 贤之实。后两句以“不问苍生问鬼神”的 事实,鞭挞文帝不重视人才,感叹贾谊 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只是为了满足文 帝的好奇心。全诗显然寄寓着作者不能 施展抱负的哀叹,感慨深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乌衣巷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运用了什么 表达技巧?明确:隐含对唐王朝日益衰微的警 戒,讽喻了唐统治者应励精图治。 借古讽今。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

7、点:(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分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 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 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 石灰吟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 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 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象征象

8、征描写手法1、 衬托:正衬 / 烘托 反衬(反衬:以动衬静 以明衬暗 以乐景衬哀情) 2、虚实结合 / 联想和想象 3、白描 4、细节描写 5、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写景手法:衬托渲染 层次安排 运用修辞 联想想象 色彩搭配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画结合 近景远景 动 静结合 明暗结合 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 工笔细描 粗笔勾勒 乐景写哀 哀景写乐 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用正面描写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 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 ?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 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 明对照,反

9、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B、观察角度的变化 C、描写的顺序:由上而下、由远到近等正面描写A、色彩的渲染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 要分析。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 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 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 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 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 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间接描写: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

10、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从军行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 美形态。王诗侧面描写战况,红旗半卷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 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 态突现出来。它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 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中去 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一场激战,不是写得声嘶力竭, 而是出以轻快跳脱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点染,让读者去体味 、遐想。 练习山园小梅 北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

11、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是怎样描写梅花优美的风韵的? “疏影横斜”描绘梅枝稀疏的倩影, “暗香浮动” 写 梅花缕缕袭来的幽香,这是正面描写。以“清水”衬 托梅的倩影,以“月色” 衬托梅的幽香,写出了梅 花高洁、优雅的气质风韵,这是侧面烘托。 山园小梅 北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2)诗人以梅自喻,从这首诗中,我们可

12、以读出可以读出诗人可以读出诗人 怎样的品格和情趣?怎样的品格和情趣?首联描写梅花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 既是赞美梅花,又是以梅花自喻,表现了诗人卓然不 群、超凡脱俗的高洁品格。尾联抒怀,表示在赏梅之 时低声吟诵,在恬静的山林里尽可自得其乐,而不需 要檀板金樽的豪华场面,表现了诗人不慕荣华富贵、 喜欢恬淡闲适生活的高尚情趣。行行 色色司马池司马池冷于陂冷于陂水淡于秋,远陌水淡于秋,远陌初穷到渡头。初穷到渡头。赖是赖是丹青无画处,画成应遣一生愁。丹青无画处,画成应遣一生愁。 注:注:陂:池塘。陂:池塘。 陌:田间小路,也泛指郊野。穷:尽。陌:田间小路,也泛指郊野。穷:尽。 赖是:幸而,

13、亏得。赖是:幸而,亏得。 行色:出自行色:出自庄子庄子 盗跖盗跖,故事说孔子拜访盗跖,受了羞辱,失魂落魄地回到鲁国,故事说孔子拜访盗跖,受了羞辱,失魂落魄地回到鲁国 东门外,正好碰上了盗跖的哥哥柳下季。柳下季看他狼狈的样子,就问:东门外,正好碰上了盗跖的哥哥柳下季。柳下季看他狼狈的样子,就问:“ “今者阙然今者阙然 ,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微(非)往见跖邪?,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微(非)往见跖邪?” ”这里的这里的“ “行色行色” ”指的是出行后车马指的是出行后车马留下的痕迹。后来看到那些风尘仆仆、匆忙赶路的人就说他留下的痕迹。后来看到那些风尘仆仆、匆忙赶路的人就说他“ “行色匆匆行色匆

14、匆” ” 。 “行色”难以绘画,也难以描述。这首诗是怎样描写的 ,试作简要分析。一、二句用了两个比喻从正面写“行色”,比陂水还清冷,比 秋色还惨淡,写出了行人疲倦劳累,萧索冷漠的神情。三、 四句是从侧面写行色,幸亏画家没有本领画出来,否则会让 人看了以后一辈子都高兴不起来。动静结合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 ,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特别是在一些山 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 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 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 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 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

15、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注释:( 1)棹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2) 鲤鱼之类的淡水鱼极爱新水(雨水)、逆流,三天春雨 ,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来。问题:1、第二句说“越中山色镜中看”,“镜”指什么?这样写表 达出什么意蕴?2、简析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1、“镜”喻溪水。诗人这样写表达出月光皎洁,溪面 平静,水色清澈的优美意蕴。2、前两句写月色清爽皎洁,山水的明丽动人,是 静景;后两句写出了多日的春雨,溪水猛涨涨,鱼鱼 群联联翩而至,逆流而上,是动动景,结结句动态动态 描写 尤为传为传 神,突出动态动态 美,使人感到美丽丽的兰兰溪山 水充满满蓬勃生机,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

16、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表达诗诗人喜爱爱之情。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简析本诗的表达技巧。析:诗所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 写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的场面,烘托 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到了很好的反衬作用:盛 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 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 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反衬凄凉的心境 ,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 反衬 双调清江引 秋怀(元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 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 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 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 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 的一组景物构成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