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三1传统思想文化及科学艺术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399693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55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三1传统思想文化及科学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修三1传统思想文化及科学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修三1传统思想文化及科学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修三1传统思想文化及科学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修三1传统思想文化及科学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三1传统思想文化及科学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三1传统思想文化及科学艺术(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道家学派的_、庄子;儒家学派的 _、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_ ;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这些学派互相诘难 、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 局面。百家争鸣老子孔子 墨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在诸侯割据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招揽人才 ,礼贤下士成为社会风尚,使各个学派都有了发展的 机会。(1)经济根源:(2)政治状况:生产力发展,出现多种经济基础并存局 面,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 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3)阶级基础: 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十分复杂,代表不 同阶级立场的思想家层出不穷,对当时的社会 变革发表不同的见解,并形成了不同的派别, 出现了“

2、诸子百家”。(4)社会环境:1孔子 (1)历史地位:春秋晚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主张 思想:思想核心是“_”,认为仁就是爱人, 要做到待人宽容。 政治:强调统治者要_;希望恢复西 周的礼乐制度,主张“_”。 教育:首创私人讲学,主张“_”,打 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克己复礼仁爱惜民力有教无类“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 运动,是中国_、_发 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 基础。意义思想解放 学术文化思想道德2孟子和荀子 (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 位重要代表人物。 (2)主张 孟子:主张实行“_”,进一步提出 “_ _”的民本思想。在伦理

3、观上,孟子 主张“_”,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 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_”和 “_”,提出“_ _”的著名论 断,提出“_”,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 为,使人向善。仁政 民为贵,君为轻人性本善仁义 王道 人性本恶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思想家 思想主张张 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爱爱人仁政仁义义民本思想 为为政以德民贵贵君轻轻君舟民水异人性论论性相近性本善性本恶恶目的维护维护 奴隶 主贵贵族统统 治缓缓和阶级阶级 矛盾,维护维护 新 兴兴地主阶级统阶级统 治(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 想,(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子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道德伦理

4、观,(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4) 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 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稳定 的政治环境,而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 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2)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 时统治者的需要。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不受重视的原因1道家(1)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_”。

5、 提出“_”的政治主张。希望回 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_的 。道 无为而治相对史料 黑格尔说:“中国哲学中另有一个特异 的宗派是以思辨作为它的特性。这派的 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这派哲学及与 哲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史料反映的是老子的世界观,与其相应的方 法论主要是: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 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 _。主张君主要_, 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把君主的权力提高 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 发展趋势。2法家韩非子依法治国史料 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 为新圣笑矣”

6、。因此韩非子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要根据今 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史论 法家思想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 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此史料反映了韩非子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 发展进步的,其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 理论根据。3墨家 墨家创始人是战国初期的_。主 张“_”、宣扬“非攻”、提倡节俭 、主张“_”。墨子 兼爱 正义的战争庄子主张“顺自然”。诸子百家中相对立的观点(1)治国上,(2)在人性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

7、胜天;(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四、董仲舒的新儒学 内容 (1)为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提出“_”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为加强君权需要,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 “_”和“_”学说。 (3)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 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特点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影响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_,逐 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_。注意: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目的 在于它适应

8、了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而不 是因为它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 坑儒”的根本着眼点都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而不是 压制知识分子。 主流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中的可取和需要批判之处 (1)“大一统”主张有积极意义,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 流,加强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对今 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重要现实意义。(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有利于思想统一,维护中 央集权,但限制其他学术流派发展的做法不可取,应当 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3)“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学说,属于唯心主义、无稽 之谈,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

9、力过度膨胀和防 止暴政。(4)“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摒弃。“五常”推崇仁、义 、礼、智、信,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 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信”是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例2 (2010 山东高考) “视人之国,若视其 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 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对待别人的国家,要象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 的家庭,要象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反映的本质是要相 亲相爱1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其中 “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 后人学者

10、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 音乐居于同等地位。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 是 ( ) A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 B注重维护等级制度 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 D教学与音乐相结合孔子一生崇尚和倡导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2张琳同学在某古籍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桀纣 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如果把其引用于论文写作,最贴切的论点应是A“三纲”为天经地义,“五常”乃人伦道德标准 B顺应民意的统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持 国家稳定 C在逆境中奋斗,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 D在忧患中才能生存,贪图安乐就必然会导致 灭亡注:孟子观点3有人说:“董仲舒

11、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 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 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4“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 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 一,不可,故立君。”这一主张最符合下 列哪一学派 ( )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大概意思是:(在圣人进行了土地货财男女之分之后) ,确定了分配的方式却没有管理的制度,故而立下了法 律;法律虽然确定了,却没有掌管的,所以设立了官员 制度;官员制度设立了却没有办法达成统一,故而君主 就出现了。5美国华裔学者

12、杜维明在超越启蒙心态 一文中说:“他们(儒家)有这样一种认识 ,即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 下的独一无二的人。但是,每一个人同时 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 在可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 B儒学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 C儒学注重个人的身份地位 D儒学对秩序维护和个人发展同等重视宋明理学1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 播。儒学吸收佛教、_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 “_”,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 教的理论。(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

13、、崇儒。道教三教合一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2程朱理学 (1)理学的产生 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_、抨击佛道的活 动。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 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理学”。(2)“二程”的观点 天理是_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先 有理而后有物。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 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二程”提出“_”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 理”。复兴儒学宇宙万物格物致知(3)朱熹的思想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天 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_, 灭人欲”。朱熹认为“格物致知

14、”中的“物”指天理、 人伦、圣言、世故。格物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 在求科学之真。(4)影响 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 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 _,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 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 在日本、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存天理四书章句集注3陆王心学 (1)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 ”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2)王阳明 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宣扬 “心外无物”“_”的命题。 在认识论上,他提出“ ”和“知行合一”的学 说。(3)影响 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 _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心”就是“理”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心外无理 致良知文化教育右图一团和气图乍一看好似一位笑面弥勒 佛盘腿而坐,而细观之弥勒佛左耳处有一道冠 老者,右耳处有一方巾儒士,弥勒佛手搭两人 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 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 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 )。 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 B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 C“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 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宋之前,儒家重“人道”,而道教则主张“人道” 应向“天道”学习,认为“道是世间万物之原”。 基于此挑战,宋代儒学 ( )。 A提出“天人感应”学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