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原理与教学方法(李雁)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81307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1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歌原理与教学方法(李雁)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古典诗歌原理与教学方法(李雁)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古典诗歌原理与教学方法(李雁)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古典诗歌原理与教学方法(李雁)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古典诗歌原理与教学方法(李雁)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典诗歌原理与教学方法(李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歌原理与教学方法(李雁)(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讲座古典诗歌原理与教学方法山东教育学院 中文系 李 雁讲授大纲n一、意象欣赏古诗的基本途径n二、语感与整体把握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n三、个案分析一、意象:欣赏古诗的基本途径1、什么是意象2、意象在诗歌中的运用3、通过意象欣赏诗歌 说明:意象理论与教学的关系非直接性、非模式化1、什么是意象q老子三级符号系统:道象名q第21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道中有象,却无法用语言表达: “道隐无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于 是象的地位便被提升了 q第35章:“执大象,天下往。”q王弼周易略例三级符号系统:意象言q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

2、明象者 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出于 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 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 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 存意,得意而忘象。(明象篇)q陆机文赋三级符号系统:意物文q 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 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文赋序 q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 q子曰:“必也正名乎?”q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q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 缺如也。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 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 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 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

3、矣。”论语 子路 q诗言志,歌永言。 尚书尧典q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 之不足,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 序q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论语雍也q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q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也。”q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 之谓与?”q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 来者。” 论语学而q 诗经的比兴手法q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 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 比谗佞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 霓,以为小人。王逸楚辞章句序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西北有浮云,亭

4、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曹丕杂诗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 天边飘着故乡的云, 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代歌词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n天上飘着些微云,n地上吹着些微风。n啊!n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n教我如何不想她?n枯树在冷风里摇,n野火在暮色中烧。n啊!n西天还有些残霞,n教我如何不想她?v 克莱夫贝尔:“离开它,艺术品就不 成其为艺术品;占有它,哪怕最底限度 地占有它,作品也就有了艺术价值一 定的形式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激起了我们 的审美情感。” 转引自苏珊朗格 情感与形式 (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P43 ) v结论:意象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一 种情感

5、符号。2、意象在诗歌中的运用(1)诗歌语言体系独立的过程就是意象体系 建立的过程 。 没有意象就没有成熟的中国古 典诗歌。诗经 秦风 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 树鸣。(语文版七下)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n(2) 意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它可以历代相 承。过去的作品成为后人学习的样板,掌握常 见的意象是习诗的捷径。n马致远天净沙(人教版、语文版均入选)n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n隋炀帝杨广失题:n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n 斜阳欲落时,一望暗销魂。意象值n(3)意象

6、的形式化程度是一个可变量, 它与历代诗人的引用成正比。某一那些 长久得不到丰富的意象将会逐渐老化, 比如古典诗歌中的一些典型的意象,涕 泗、玉箸等在今天的诗歌创作中已难寻 觅。 大雪压青松n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n刘桢赠从弟其二:n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n嵇康游仙:“遥望山上松,隆谷郁青葱。自遇一何 高,独立迥无霜。愿想游其下,蹊路绝不通。”n左思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n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n(4)对物象的刻画是被诗人内在情感所 “选定”的,这种选择

7、的前提是省略、或者 说是牺牲了物象本身所蕴涵的更多的潜 在信息。反之,所描写的物象越接近本 来面目,所代表的意义越是指向客体自 身,则被用于指涉自身之外的可能就越 小。而指涉程度的降低就意味所受限制 的减少,同时也就意味着其可赋予的内 涵具有更多的模糊性和丰富性。于我心有戚戚焉大抵古人好诗,在人如何看,在人把做甚么看“野 色更无山断隔,天光真与水相通”,“乐意相关禽对语,生 香不断树交花”等句,只把做景物看亦可,把做道理看, 其中亦有可玩索处。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n作者呈现给读者的景物越纯粹、自然,就越具备“把做道 理看”的无限可能性,其中的很多描写蕴涵着某种只可意 会的理趣,也就每每使人产生共

8、鸣。因而为后人所激赏并 继承发展下来,随之又逐渐转化成为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 象。3、怎样通过意象欣赏诗歌n(1)感受意象强调直觉体验,尊重个性化的独特感受, 诗无达诂,承认成人与孩童之间的经验差异。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深夜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门泊东吴万里船”,形象与飘泊感。n(2)想象情景导入意象提供的境界,体察细微,自由发挥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杨万里夏夜追凉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何逊相送n(3)了解背景追寻意象的形成过程,分析归纳,触类旁通 。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

9、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戴叔伦送人游岭南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屈原九歌 山鬼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三峡 六朝志怪小说、李白早发白帝城二、古诗鉴赏中的语感与整体把握1、语感的获得以无意识心理方式活动的语言意识就是语 感语感就是语言的无意识,语言使用者并 未意识到他对语言的使用,但实际上却有效地 使用语言达到了目的。刘大为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能力与分析能力P8诵读方式、直觉把握,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 现”。诵读的过程实际是投入体验的过程。缺 点:缺少效率保证。过宝应县新开湖 杨万里天上云烟压水来, 湖中波浪打云回。 中

10、间不是平林树, 水色天容拆不开。n(2)整体把握n孤立地分析某个意象并不能确定意象在一首诗 歌中的具体作用。意象的意义指向不是单一的 ,这要看其在诗歌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组合关 系中。各意象之间不同的组合关系,就会调动 亮原型丰富内涵中的某些因素,使之产生不尽 相同的艺术效果。n假如松柏不是出现在山谷而是坟冢陵墓上,如 古诗十九首 青青陵上柏以及汉乐府十 五从军征“松柏冢累累”等,则其内蕴毫无疑 问是指向死亡。 n过故人庄孟浩然n故人具鸡黍,n邀我至田家。n绿树村边合,n青山郭外斜。n开轩面场圃,n把酒话桑麻。n待到重阳日,n还来就菊花。n游山西村陆游n莫笑农家腊酒浑,n丰年留客足鸡豚。n山重水

11、复疑无路,n柳暗花明又一村。n萧鼓追随春社近,n衣冠简朴古风存。n从今若许闲乘月,n拄杖无时夜扣门。 人教旧版月亮意象之一:向时间延伸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深夜还过女墙来。 李白苏台览古: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李 泌寄 人: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行人照落花。(语文版上)月亮意象之二:向空间延伸n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n王昌龄送柴御使:n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n 青山一道共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n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n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人教七下 )

12、闻王昌龄左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语文七上)n白居易自河南经乱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月亮意象之三:问月n屈原天问:月光何德,死则又育?n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向 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 、光影东头?n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 问青天。(苏教仲秋单元)n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n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n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n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n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n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n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去。n白兔捣药春复秋,嫦娥孤栖与谁邻?n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n古人今

13、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n 李白把酒问月月亮意象之四:清风明月最关情n佳期期未归,望望下鸣机。n徘徊东陌上,月出行人稀。 谢朓同王主簿有所思 n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n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的玉阶怨、又n王昌龄从军行:缭乱边愁不堪听,高高秋月照长城。n白居易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n杜 甫北 征: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月亮意象之五:花前月下n小说: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n戏剧:拜月亭n电影:花好月圆n诗词:元稹莺莺传:待月西厢下,n 迎风户半开。n 罗隐江南曲:西陵路边月悄悄,n 油 壁轻车嫁苏小。n 欧阳修上元:月上柳梢头,n 人约黄昏后。n 晏几道菩萨蛮:明月

14、好因缘,n 欲圆还未圆。三、个案分析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写赏春、惜春?抑或其它?1、 就语感直觉而言,本诗轻松明快,自然流 畅,与古人惜春之作大都低回缠绵有别。 2、分析意象的背景论语.公冶长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 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庄子.知北游: 啮缺问道乎被衣,被衣 曰:“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言未 卒,啮缺睡寐。被衣大悦,行歌而去之。嵇康与山巨源决交书拒不出仕的“七不 堪”之首即 “卧喜晚起” 。 3、感受诗歌意象郑谷重阳日访元秀上人:却嫌今日登山俗,且共高僧对榻眠。无可和段著作山居:入雪知人远,眠云觉俗虚。苏轼纵笔:白头萧散满风霜,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三国演义: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孔明吟罢方翻身问童子: “有俗客来否?” n马致远有陈抟高卧n李文蔚、赵公辅各有东山高卧n宫大用七里滩: n你每朝聚九卿,n你须当起五更,n去的迟呵,n着两班文武官员在丹犀上等。n俺出家人,索拿被蒙头,n黑甜一阵,n直睡到红日三竿,n犹兀自唤不的我醒。(严光)n4、整体把握n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