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必修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材第2、3节)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80592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方案必修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材第2、3节)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创新方案必修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材第2、3节)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创新方案必修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材第2、3节)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创新方案必修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材第2、3节)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创新方案必修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材第2、3节)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方案必修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材第2、3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方案必修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材第2、3节)(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十 八 章高考成功方案 第1步高考成功方案 第2步高考成功方案 第3步高考成功方案 第4步第 二 讲返回返回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分析的基本思路(将种群作为整体来研究)对于生产者来说,能量输入通过 ;对于消费者来说,能量输入来自于 。植物的光合作用上一个营养级返回2能量流动的过程(1)能量的输入:返回食物链、食物网 有机物中化学能有机物中化学能返回3能量流动具有的两大特点(1) ,其原因为:从食物链方面看,;从能量利用形式看, 不可被再利用。(2) ,有效传递率为 。单向流动食物链不逐级递减可逆转热能10%20%返回4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 ,使能量得到的

2、利用。(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 的部分。人工生态系统最有效对人类最有益返回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所指的“物质”是什么?。(2)与能量流动相比,物质循环表现出如下两大特点:物质循环发生于生物圈内,具有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 。这与能量的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是不同的。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全球性反复利用返回(3)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碳循环主要形式: 。循环途径:CO2返回返回考点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考情解读读本考点在高考中多以图图像、图图解等形式结结合食物网进进行命题题,题题型有选择题选择题 也有非选择题选择题 。能量流动

3、动的内涵、能量流动动的有关运算和能量分流过过程分析均属高频频考查查点。2013年高考中结结合物质质循环环以生活实际为实际为 素材,通过过食物网、能量流动图动图 解、生态农业态农业 等模式进进行综综合考查查的可能性极大。返回做一题例1 (2012湖南十二校联考)下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返回(1)图甲中雪兔和狼之间存在明显的种间关系是_。(2)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

4、群增加的能量为80 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需要植物的能量是_kJ。(3)图乙中C代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返回(4)下表表示图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同化总总量(106 J)储储存能量(106 J)呼吸消耗(106 J)A900200700B1001585C15213D186012返回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_。返回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雪兔和狼之间只有一个箭头联系,二者存在明显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北极狐的能量有三个来源,雷鸟提供1/2,植物提供1/8,雪兔提供3/8,

5、若北极狐增加的能量为80kJ,则植物增加的能量为801/220%10%801/810%803/820%10%3 600(kJ);从图乙中可以看出C为分解者,A为生产者,B、D分别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返回(900106) J,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8100100%18%;从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来看,能量的输入大于输出,因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正在增加。答案 (1)捕食 (2)3 600 (3)分解者 (4)900106 18%增加返回链一串1生态系统中某营养级生物(以某消费者为例)的能量去路分析(1)图解:返回(2)能量去路分析:消费者

6、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生长、发育和繁殖生长、发育和繁殖分解者分解利用下一营养级同化未被利用由、知,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下一营养级同化未被利用。返回2生态金字塔归纳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形状特点一定为为正金字塔形一般为为正金字塔形,有时时会出现现倒金字塔形一般为为正金字塔形返回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象征含义义能量沿食物链链流动过动过 程中具有逐级递级递 减的特性一般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链中随营营养级级升高而逐级递级递 减一般生物量(现现存生物有机物的总总质质量

7、)沿食物链链升高逐级递级递 减每一级级含义义食物链链中每一营营养级级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每一营营养级级生物个体的数目每一营营养级级生物的有机物总总量返回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特殊形状天然生态态系统统一定正立某些人工生态态系统统(如人工鱼鱼塘)可呈现现倒立状况树树昆虫鸟鸟人工养殖的鱼鱼塘,生产产者的生物量可以小于消费费者的生物量返回关键一点(1)生态系统中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足够长的 时间内的去路有三条: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但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2)粪便中能量尿液中能量:某营养级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该营养级的

8、同化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但尿液中所含能量则不然尿液(如尿素)中所含能量应属本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返回通一类1.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和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只有1条食物链:CE1表示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所摄入的能量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返回解析:图中为生产者,为顶级消费者而非分解者;该图每一塔级均代表某环节的营养级,并非一类生物,可含多条食物链,能量不可循环利用。答案: C返回2(2012唐山一模)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

9、者,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返回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能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大肠杆菌可以参与丁过程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值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返回解析: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b摄入量为其同化量和粪便量之和,其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大肠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分解者,d表示分解者,丁过程表示分解者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大肠杆菌可参与此过程;d的能量可来自于b的粪便,而此部分属于上一营养级a的能量。答案: C返回

10、考点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特点及相关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考情解读读此考点在高考中经经常结结合能量流动动以食物网、生态农业态农业 等形式进进行考查查,题题型包括选择题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 ;在全球减排、发发展低碳经济经济 的背景下,与碳循环环相关的原理和过过程的考查预计查预计 会成为为2013年高考热热点。返回做一题例2 (2010广东高考)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时时期碳吸收量(kg Ca1)碳释释放量(kg Ca1)A1.2010141.201014B1.2010141.261014返回(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

11、通过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2)表中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_。(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_,导致大气中_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征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_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_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返回解析 (1)生态系统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再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2)分析图表可知,该生态系统A时期的碳吸收量与碳释放量相等,而B时期的碳吸收量小于碳释放量,即B时期该生态系

12、统会导致环境中CO2含量不断增多,而A时期该生态系统的碳能维持相对稳定。(3)当碳过度排放到环境中时,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碳平衡,从而导致大气中CO2增多,形成温室效应。(4)类囊体吸收光能发生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经发酵可转化为乙醇。返回答案 (1)光合 呼吸(2)A 碳的释放量等于碳的吸收量(3)碳平衡 CO2浓度(4)光反应 有机物返回链一串1碳循环解读(1)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实现的。(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靠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形式为有机物。返回(3) 大气中C

13、O2的来源有三个:一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二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三是化石燃料的燃烧。(4) 实现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的关键因素是生产者和分解者。返回2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比较项项目能量流动动物质质循环环形式光能化学能热热能(一般形式)化学元素过过程沿食物链链(网)单单向流动动在无机环环境和生物群落间间往复循环环范围围生态态系统统各营营养级级全球性特点单单向流动动,逐级递级递 减反复出现现,循环环流动动返回项项目能量流动动物质质循环环联联系能量的固定、储储存、转转移和释释放,离不开物质质的合成和分解物质质是能量沿食物链链(网)流动动的载载体能量是物质质在生态态系统统中往复循环环的动动力

14、图图示返回关键一点(1)碳循环图解的识别方法:返回上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首先找出两个成分之间具有双向箭头的是A和E,一个为生产者,一个是大气中的CO2库。又因为其他各个成分都有箭头指向A,所以A为大气中的CO2库,E为生产者。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其中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C,所以C是分解者,剩余的B、D、F则为消费者。整个图解中,食物链是EFDB。返回(2)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图形绘制差异:生产者唯一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其他指向生产者的箭头应属“物质”而非“能量”。在生物群落内部,大凡传递有机物时,也同时传递着能量(有机物是能量的载体)。返回通一类3下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返回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甲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C对戊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返回解析:图中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丁为大气中的CO2库;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碳元素。答案: B返回4下图所示是某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模式图,据图分析回答:返回(1)完成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2)该生态系统的初级消费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