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研究第一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78140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62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举制度研究第一讲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科举制度研究第一讲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科举制度研究第一讲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科举制度研究第一讲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科举制度研究第一讲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举制度研究第一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举制度研究第一讲(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举制度研究第一讲 课程主旨 科举制度 研究现状科举制度研究课程主旨3 一第一场:史论 1、“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2、“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 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3、“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 其名论”; 4、“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5、“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甲辰恩科试题甲辰恩科试题科举制度研究课程主旨3 一19051905年废止科举年废止科举革千年沉痼之积弊,新四海臣民之视听,驱天下人士使各奋 其精神才力,咸出于有用之途,所以作人才而兴中国者,其 在斯乎

2、!时务报 甫晓起来心若死灰,看见眼前一切,均属空虚日来凡出 门,见人皆言科考停止,大不便于天下,而学堂成效未有验 ,则世道人心不知迁流何所,再阅数年又将变得如何,有可 忧可惧之端。 刘大鹏退想斋日记 科举制度研究课程主旨3 一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 开始,必须把它看作是比辛亥革命更加重要的转折点,因为对在此之后 任何一个政府来说,在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基本制度基础方面,在通过什 么途径来赋予社会精英以地位并配备行政官员方面,1905年都带来了变 化旧社会主要的庞大的整合制度,已在1905年随着朝廷宣布终止中 国的文官科举制度而被废除了,尽管革命的社会意识

3、在这场变革中没有 起到什么作用。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动力的枢纽。这种 考试是为维持儒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要而设计的,是授予特权和打通 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随着科举制的废 除,整个社会失去了作为自己特色的制度。终止科举制度的行动, 斩断了2000多年来经过许多步骤而加强起来的社会整合制度的根基。这 个行动逐渐呈现出来的事与愿违的后果,远比推行这一改革的士大夫在 1905年所明显预见到的那些后果来得严重。罗兹曼 科举制度研究课程主旨3 一l 了解、考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政治运作的需要p 牢笼英才,驱策志士。澄清吏治,杜绝私人。新、旧唐书立传的1804,科举出

4、身634。35.1%。宋代92名宰相,科举出身83人;宋太宗:朕欲博求俊彦于科场之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 亦可为致治之具矣。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明代。 科举制度研究课程主旨3 一l 了解、考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政治运作的需要p 权力合法化p消弭反叛力量p 同年与朋党科举制度研究课程主旨3 一l 深入了解、认识古代社会的需要;朝廷士大夫学 术思想p 科举社会唐代为前期科举社会,宋以后为后期科举社会钱穆中国历史研 究法 科举制度研究课程主旨3 一l 深入了解、认识古代社会的需要;朝廷士大夫学 术思想p 社会流动潘光旦、费孝通科举与社会流动何炳棣中华帝国的成功阶梯:关于社会 流动;

5、张仲礼中国绅士海姆斯(Hymes)政治家与士大夫:两宋江西 抚州的精英哈韦尔(Hartwell )750年至1550年间中国的人口、政治与社 会变迁(社会分层与垂直流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制度研究课程主旨3 一l 深入了解、认识古代社会的需要;朝廷士大夫学 术思想p 社会习俗与心理科举考试演化为一种惯例式的全民动员,已接近于一种宗教行为。它将 考试演化为程序、规则、禁忌及庆典仪式,使其彰显为民众生活的中心 。吴刚知识演化与社会控制中国教育知识史的比较社会学分 析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科举信仰科举制度研究课程主旨3 一姚安公未第时,遇扶乩者,问有无功名。判曰:前程万

6、里。又问登第当在何年,判曰:登第却须候一万年。 意谓或当由别途进身 。及癸已万寿科登第,方悟万年之说。后官云南姚安府知府,乞养归, 遂未再出。并前程万里之说亦验。阅微草堂笔记有诸生群集鸾坛问功名者。鸾书曰:“赵酒鬼到!”众皆詈曰:“我等请吕 仙,野鬼何敢干预!行将请天仙剑斩汝矣。”鸾乃止而复作曰:“洞宾道 人过此,诸生何问?”诸生肃容再拜,叩问科名。鸾书曰:“多研墨。”于 是各分砚研之,此刻盈碗,跪请所用。鸾曰:“诸生分饮之,听我判断 。”众乃分饮,讫。鸾大书曰:“平时不读书,临时吃墨水;吾非吕祖师 ,依然赵酒鬼!”诸生大惭而毁其坛。吴炽昌客窗闲话 文昌信仰科举制度研究课程主旨3 一l 研究古

7、代学术、教育、文化的需要;p 经学:意识形态化必须与切实利益挂钩,并借助于考试制度 。 p 文学:诗赋、策论、八股文、戏曲、小说 p 教育: p 士人生活: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和学术、思想的发展。 科举制度研究课程主旨3 一l 现实的影响:思维模式,价值取向;p 将一生或一生中的某些时段交给一份或几份试卷,对于今天的我们 来说依旧是一种无法选择的现实。科举制度废止了,但通过考试来 获取社会资源,依旧是一种现实的存在。 p 李远哲:如果我们今天要提出一个危害教育最深的传统遗产,那便 是“科举制度”留下来的考试文化,用考试来衡量教育的效果。科举 误尽了天下人才,这也许是这四五百年中国渐渐落后于西方

8、国家的 主要原因,一直要到1905年才正式“废科举,兴学校”。不过非常遗 憾的,科举文化并未因此断绝,它以学业成绩至上的方式,如幽灵 一般从后门溜进了新式的“学校”教育。 p 白哲特:整个文明充满着那些最初十分珍贵而最后使人致命的主义 和制度科举制度研究课程主旨3 一 意义:第五大发明?城墙 批评与反思:真实抑或想象钱穆中国历史上的考试制度:“因有种种缺点,种种流弊,自该随时 变通,但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 人,全无标准,人事竞奔,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 ,指不胜屈。不可不说我们把历史看轻了,认为以前一切要不得,才聚 九州铁铸成大错”科举制度研究

9、课程主旨3 一制度史的另一种意义 历史研究:三种不同的时间量度 地理时间(结构) 人文时间(局势) 个人时间(事件)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科举制度研究科举制度3 二 分科举士说 “科举制,盖取分科目而举士之义。” 周谷城中国通史 “所谓科举,就是分科举人。”韩国磐略述科举制度 “所谓科举制度,就是按照不同的科目来选举人才的选举制度。” 韩国磐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 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 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

10、友 于兄弟,四曰洁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复,六曰学以为己。 科举制度研究科举制度3 二 “按科取士、考试进用 ”说“科举即是以科目考试选举人才。”沈任远隋唐政治制度 “所谓科举制度,就是按照不同的科目通过考试来选取人才的考试制度。” 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汉代的察举与唐代的科举基本一致。故察举,科举,一也!皆朝廷统一部署下 以按科取士、考试进用为特征的官僚选拔制度。” 徐连达、楼劲汉唐科举异同论 科举制度研究科举制度3 二 三要素说 “是一种以投牒自进为主要特征,以试艺优劣决定及第与否为主要标准,以 进士科为主要科目的选官制度。” 何忠礼科举制度起源辨析 “关于科举制度定义,可做出如下界定

11、:(一)设进士、明经、制科等科目招考, 取士权一归中央,由朝廷定专司、专官知贡举;(二)招考向全社会开放,原则 上许平民或官员投牒自举报考;(三)地方与中央定期、定点举行二级以上考试 ,命题统一,以文取士。” 祖慧、龚延明科举制度定义再商榷 “科举制度是朝廷开设科目,士人可以自由报考,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选拔 官员的制度。” 张希清科举制的定义与起源申论科举制度研究科举制度3 二 政治制度官僚制度选官制度 教育制度考试制度人才选拔选贤任能天下为公 世卿世禄血缘关系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举荐 科举制考试科举制度研究研究现状3 三 制度史研究 社会史研究 教育史研究 文学研究 科举学科举制度研

12、究研究现状3 三王定宝唐摭言 徐松登科记考 陈彭年贡举叙略 朱希召宋历科状元录 明代登科录汇编 张朝瑞皇明贡举考 历科朱卷 清代朱卷集成科举制度研究研究现状3 三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齐如山中国的科名 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 曾伯华八股文研究(台湾) 罗龙治进士科与唐代的文学社会(台湾 ) 郭纪青中国科举制度考(台湾) 刘兆瑸清代科举(台湾) 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 许树安古代选举与科举制度概述 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 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科举制度研究研究现状3 三王道成科举史话 盛奇秀中国古代考试制度 金诤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刘海峰唐代教育与选举制度综论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何忠礼宋史选举志补正 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张仲礼中国绅士 启功说八股 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科举制度研究研究现状3 三李弘祺宋代官学教育与科举 贾志扬宋代科举 陈飞唐诗与科举 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 李世愉清代科举制度考辩 钱茂伟国家、科举与社会以明代为中心的考察 宫崎市定科举中国的考试地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