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三步走”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77184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54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教学“三步走”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诗歌教学“三步走”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诗歌教学“三步走”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诗歌教学“三步走”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诗歌教学“三步走”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教学“三步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教学“三步走”(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教学诗歌教学“ “三步走三步走” ”一、疏通诗文句意并熟读成诵 二、鉴赏诗歌 三、读出自己的理解中四中四 第六课第六课 念奴娇念奴娇 赤壁怀古赤壁怀古(词)(词)苏轼苏轼正确诵读,正确诵读,理解诗歌内容一方面重在对诗歌文本的整体感知上理解诗歌内容一方面重在对诗歌文本的整体感知上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 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 多少豪杰。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

2、发 。羽扇。羽扇纶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 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发。人生如梦,。人生如梦, 一尊还一尊还酹酹江月。江月。念奴娇念奴娇 赤壁怀古赤壁怀古译词译词苏轼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呵,你滔滔不绝地向东流去!你以汹涌的浪涛 冲刷着历史的长渠千百年间的英雄人物被荡涤 得无踪无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就在那破旧营垒的西面,人们传说着历史上的辉煌 战役,呵,那就是三国对周瑜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乱石穿空

3、,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看,陡峭的石壁刺穿了晴朗的天空,听,震耳欲聋 的涛声在把江岸拍击卷起的浪花象千万个雪岭 冰峰堆聚在一起。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呵,祖国的大好河山真比图画还要美丽!短暂而又 短暂的一瞬之间,这舞台上曾有多少豪杰演出壮丽 的史剧。念奴娇念奴娇 赤壁怀古赤壁怀古译词译词苏轼苏轼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回想周瑜风度翩翩,正年少时期,喜轿刚刚把小乔 接到家里;一派英姿,雄才大略,无与伦比。 羽扇羽扇纶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羽扇从容摇动,头巾微微翘起。他正运筹帷幄,

4、谈 笑风生,转眼间敌舰被烧成灰烬,化作青烟散 去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发。 赤壁呵,重游这英雄的舞台怎不令我神往入迷!请 不要笑我多愁善感把烦忧寻觅,为此,繁霜才过早 地染白我的发际。 人生如梦,一尊还人生如梦,一尊还酹酹江月。江月。 呵,虽说人生就象梦一般虚幻迷离,而我却要向江 中的明月洒一杯水酒,对英雄略表内心的敬意!这首词是苏轼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苏轼词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名篇。也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名篇。 【说明】念奴娇词调名。念奴,唐天宝年间(唐玄 宗李隆基)著名歌者,因取为调名。词调别 名甚多: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有“大江东 去”“

5、一尊还酹江月”句,因名大江东去 酹江月,还有其他别名;100字左右,双调 ,分平、仄韵两种,句读也大同小异。曲 牌名。鉴赏一首诗,首先要了解鉴赏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材料诗歌创作的背景材料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当时,作者四十七岁,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已两年多了。苏轼此次被贬,是“乌台诗案”造成的后果 。元丰二年(1079),新党何大正、舒檀等 人说苏轼以诗文谤讪朝政,八月苏轼被捕入 狱,同时牵连多人,造成历史上有名的文字 狱,幸得张方平、范稹等人极力营救,才于 十二月底出狱,贬往黄州。 “乌台诗案乌台诗案”(一)(一)“乌台”即御史台。汉书朱博传:“是时,兀御史府吏舍

6、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 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 ”后世便以御史府为乌府,御史台为乌台。由 于这案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他们包 括御史中丞李定,监察御史里行(御史台的 见习史官)舒覃、何正臣等,因此称为“乌 台诗案”。 “ “乌台诗案乌台诗案” ”(二)(二)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贬调湖州 。贬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在 奉调时,苏轼依例向宋神宗上表致谢。本是 官样文章,但他知道自己被外放,是新党的 御史们作了手脚,因此心中的不平之气便按 捺不住,不由得在表中写出了略带牢骚的“ 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

7、进;查其老不生 事,或可牧养小民事,或可牧养小民”一句。当时朝中政敌章 惇、蔡确等人借此指责苏轼以“谢表”为名 行讥讽朝廷之实,妄自尊大,发泄对“新法 ”的不满,请求对他加以严办。“ “乌台诗案乌台诗案” ”(三)(三) 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举出苏轼的杭 州纪事诗做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 家大事”,更从他的其它诗文中挖出一句二句, 断章取义的给予定罪,如:“读书万卷不读律,读书万卷不读律, 致君尧舜知无术致君尧舜知无术”,本来苏轼是说自己没有把法 律一类的书读通,所以无法帮助皇帝成为像尧、 舜那样的圣人,他们却指他是讽刺皇帝没能以法 律教导、监督官吏;又如“东海若知明主意,应东

8、海若知明主意,应 教斥卤变桑田教斥卤变桑田”,说他是指责兴修水利的这个措 施不对。其实苏轼自己在杭州也兴修水利工程, 怎会认为那是错的呢?又如“岂是闻韶忘解味,岂是闻韶忘解味, 迩来三月食无盐迩来三月食无盐”说他是讽刺禁止人民卖盐。“ “乌台诗案乌台诗案” ”(四)(四)此时,沈括还出来告密,说苏轼诗作有 讥讽朝政之意,章惇等人便以苏轼的诗 作为证据(令苏拭倒霉的诗句是歌咏桧 树的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 有蜇龙知。有蜇龙知。”这两句诗被人指称为隐刺 皇帝:“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 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莫过于此!”) 指控他“大逆不道”,想置他于死地。“ “乌台

9、诗案乌台诗案” ”(五)(五)苏轼下狱后未卜生死,一日数惊。在等待最后判决的 时候,其子苏迈每天去监狱给他送饭。由于父子不能 见面,所以早在暗中约好: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 果有死刑判决的坏消息,就改送鱼,以便心里早做准 备。一日,苏迈因银钱用尽,需出京去借,便将为苏 轼送饭一事委托朋友代劳,却忘记告诉朋友暗中约定 之事。偏巧那个朋友那天送饭时,给苏轼送去了一条 熏鱼。苏轼一见大惊,以为自己凶多吉少,便以极度 悲伤之心,为弟苏辙写下诀别诗两首: 其一:“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 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满先偿债,十口无归

10、更累人。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 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其二:“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 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 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 “乌台诗案乌台诗案” ”(六)(六)诗作完成后,狱吏按照规矩,将诗篇呈交神宗皇帝。宋 神宗本来就欣赏苏轼的才华,并没有将其处死的意思, 只是想借此挫挫苏轼的锐气。读到苏轼的这两首绝命诗 ,感动之余,也不禁

11、为如此才华所折服。加上当朝多人 为苏轼求情,王安石也劝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神 宗遂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贬其为黄州团练副使。轰动 一时的“乌台诗案”就此销结,而苏轼的这两首“绝命 诗”也广为流传开来。 一场牵连苏轼三十九位亲友,一百多首诗的大案震惊朝 野。总结一句话,是认定他胆敢讥讽皇上和宰相,罪大 恶极,应该处死刑。 苏轼在御史台内遭到严刑拷问,他自认难逃死罪。最后 终能幸免一死。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蒙神宗的恩赐被 判流放黄州(湖北省黄冈县),苏轼被拘禁近百日,后 获释离开御史台之狱。 后人把这桩案件的告诉状和供述书编纂为一部乌台诗乌台诗 案案。鉴赏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材料诗歌

12、创作的背景材料苏轼致祸的原由,除上述的“莫须有罪名”外,据说 是因为得罪了当时的宰相王安石。当时人的笔记里 曾记载其事。 说苏轼在朝廷当礼部尚书之时,有一日,他去王安 石的书房乌斋去找王安石,王不在,苏轼见乌斋台 桌上摆着一首只写得两句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 头叫,黄狗卧花心。” 苏东坡瞧了又瞧,好生质疑,觉得明月怎能在枝头 叫呢?黄狗又怎幺会在花心上卧呢?以为不妥。于 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 ”。 王安石回来后,对苏轼改他的诗极为不满,就将他 贬到合浦。鉴赏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材料诗歌创作的背景材料苏东坡到合浦后,一天,他出室外散步,见一群小孩子 围在一堆花

13、丛前猛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 呀?罗罗,罗罗罗罗。”苏东坡出于好奇心,走过去问 小孩喊什么,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 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黄色、黑色象芝麻大的 小虫在花蕊里蠕动。又问小孩说这是什幺虫?小孩说: 黄狗虫,黑狗虫。苏东坡离开花丛,来到一棵榕树下, 正碰到树上一阵清脆的鸟叫声,问旁人,这是什幺鸟叫 ?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此刻苏东坡才恍然大悟,知 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 这段记载的真伪已不可考。从史实上看,王安石罚苏轼 ,错改两句诗似乎不是王安石讨厌苏轼的真正原因。 其实质上的原因,当是政治上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因 此之故,苏轼方先被贬惠州,后再次遭贬儋

14、州。 鉴赏一首诗,还要理解它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情鉴赏一首诗,还要理解它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情感,或是发表对生活、对生命、对社会的何种见解感,或是发表对生活、对生命、对社会的何种见解 由于作者在政治上遭受到一次严重的挫折和 打击,思想异常苦闷,于是便常常在登山临 水和凭吊古迹之中来寻求解脱。但是,他并 不能完全忘情于政治,有时因外界事物的刺 激和诱发,他便无法保持内心的暂时平静。 他的热情,他的理想,他的牢骚不平,往往 要通过文学这一喷火口,火山爆发式地喷薄 出来。这首念奴娇就是这一思想感情冲 击下的产物。这首词描绘了赤壁附近的壮阔 景物,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赞美,抒发了抒发了 诗人的理想

15、抱负以及对老大无为的感叹诗人的理想抱负以及对老大无为的感叹 。 鉴赏一首诗,要把握鉴赏一首诗,要把握诗歌中的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诗歌中创造的人物形象,也指诗歌 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时候指的是诗歌 中描写的景或物这些景或物,往往并非纯自然的景与物 ,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是对社 会和生活的感悟和看法。鉴赏一首诗,要把握鉴赏一首诗,要把握诗歌中的形象诗歌中的形象 上片写景,由景入情,引起对古代英雄的怀念。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三句,大气包举,笼罩全篇,反映出作者的主导思想:历史上的“风流人物”都 免不了要被浪花“淘尽”,更何况无声无息的碌碌凡夫!

16、无穷 的兴亡之叹、高唱入云。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次二句以精炼的笔墨点出时代、人物、地点,为英雄人物的出场作好铺垫。“人道 是”三字,既烘托出古战场家喻户晓,世代相传的声名,又 暗中交待这个“赤壁”并非当年鏖战之地,只是人们的传说而 已。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是诗人目击的奇 险风光,大有令人魄动魂惊之势。那穿空的石壁、拍岸的惊 涛、如雪的浪花,都似乎是在向后代显示当时的威烈,诉说 着当年“英雄人物”所建树的辉煌业绩。 这三句,有仰视之所见,有俯视之所得;有远景,有近景; 有色彩,有涛声。全词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景色,但却写 得意态纵横,精神饱满。古战场的声势被和盘托出,渗透到 全篇的每一角落,只待人物出场了。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两句,总上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