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北京滋味》《梅雨时节》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376951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6 大小:8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笔记《北京滋味》《梅雨时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读书笔记《北京滋味》《梅雨时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读书笔记《北京滋味》《梅雨时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读书笔记《北京滋味》《梅雨时节》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读书笔记《北京滋味》《梅雨时节》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书笔记《北京滋味》《梅雨时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笔记《北京滋味》《梅雨时节》(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京滋味/陈建功 未来作家报 我是到28岁时才开始“读”北京的,因为那年我上了北大 ,第一次听侯仁之教授讲座,此前我已在北京生活21年,听了 侯教授讲座我才知道,前21年基本白活。因为北京太有意思, 而我,却只是在北京“活着”而已。次日,我流连于北大勺园 ,想米万钟,又想到侯教授的老师洪煨莲。到了星期日,我跑 到永定河畔,感受这几近枯竭的河水当年如何孕育出一个聚居 点,成为了都市最原始的胚胎。我又跑到莲花池,因为记得侯 教授说过,莲花池之水滋养了蓟城,由此而金中都兴,北京城 即由此发展起来。坦率地说,只凭一次历史地理学讲座听来的 知识,我哪里看得出什么名堂?北京是需要读的,可以用历史 地理的

2、眼光去读,还可以用民俗学、政治学、建筑学、方言学 、艺术史、文学史北京有着无穷无尽的滋味。 北京滋味在庙堂之高,也在胡同之深;在官宦之 显,也在平民之乐;在历史的积淀,也在当下的开拓 。缤纷斑斓,深邃无涯。因此,读北京,说读懂了, 已不够谦虚,说读透了,那肯定是吹牛。寻访历史, 你会发现这是一个不时发生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的地 方望着天安门巍峨的宫墙,我老是在想象当年那 只颁诏的“金凤”,如何从城堞上放下来,把宣统退位 的旨意昭告天下;走过张自忠路,我总是想起倒在段 祺瑞执政府门前的刘和珍们;到一个宅子里吃饭,人 家告诉我这是民国外交家顾维钧宅,顿时吓了一跳: 这也是孙中山先生来京养病和最终辞世

3、的铁狮子胡同 行辕啊。这就是北京,历史的风云说不定啥时就在身 边翻卷起来。 北京是个藏龙卧虎,蕴含着丰沛的性格故事和人 生感悟的地方。我曾经听过几位“八旗子弟”讲述自己 家族人生的败落史,他们怎样沦落到天桥唱起了单弦 岔曲。为了维护一点贵胄的尊严,坐着洋车去,坐上 洋车回,在家里却又五脊六兽地期盼着书场的掌柜登 门送钱。造就了北京的悲喜剧性格的,与其说是帝王 将相、达官显贵,不如说是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北 京人思考样式中独特的美学特征,或许正是从中孕育 而出的吧? 当然,也就是“到了”而已。当你夸奖某个北京人,却听他一 本正经地说:“您这是骂我!”你毫不吃惊,反而哈哈大笑,您算 是开始学会品咂

4、北京滋味、读懂北京人了。 读懂北京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十几年前,王朔和他的几个 哥们儿拍了一个电视情景剧,即将播出时有个发布会,记者问: “您认为这出戏拍得怎样?”王朔说,顶不济也是一本飘吧, 闹不好还整出本红楼梦呢!媒体当即大哗朔爷敢放如此 狂言,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也!其实,滑天下大稽者不是王朔,而 是衮衮诸公啊。首先阁下问题就问得笨,电视剧的发布会,本来 就是想告诉你本片拍得棒,你还要问人家拍得怎样。其次是王朔 回答得妙北京智慧啊,给你幽一默,夸饰一下,其实这夸饰 里充满了自嘲,潜台词是:您还指望我能给您写本红楼梦怎 的要是非得看了我这文章您才明白王朔,您还需要再学。 等到终于有那么一天清晨

5、,您在街上看到了几个老 爷子。他们在三轮车上放着几只鸟笼子,上面蒙着蓝色 的罩子。老人们说,得赶在汽车喧嚣之前把他们的百灵 送进景山或者天坛。你说:“唉,给鸟儿都那么上心, 不易啊,可话又说回来,天棚鱼缸石榴树的北京啊,没 啦”有这话,您就差不多及格了。因为您学会了北 京人的思考,会“话又说回来”啦。 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鸦声蛙鸣,争唱雨晴。趁着雨歇,走出门外,踏着厚厚的杂有麦秸的淤泥,在村子里穿行。人 们站在绿叶簇簇的房前采摘梅子,女人在地里种植甘薯。田里大都插了秧,苗稀水涨,田田嫩黄。蛙声四塞。水从一块田流向另 一块田,汩汩有声。只有梅雨时节才会听到如此浩荡的水声啊!河流如膏脂,碧潮满满,一捆金黄的麦秸,上下浮沉着漂走了。岸边的 芦苇,有一些吐穗了。孩子们折断芦苇铺在地上,坐着钓鱼。空气沉闷而凝重。看,村里的炊烟,潮湿得难以飞升,只能化作雾霭在 地上爬行。看,山野变得深蓝重绿,仿佛滴下一滴水来,也会化成漫漶的色 彩。山上传来枭鸟的叫声。雨又沙沙沙地下起来了。 梅雨时节/德富芦花(日本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