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71581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7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师进修学校 王 琴 课堂教学的改革,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 全面发展,把传授知识作为一种载体,更重要的 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的潜在能力得 到开发,合作精神得到培养。 研究和运用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研究的科学方法 之一,也是教研工作的一个切入口。理性地设计 和精心地筛选课堂教学模式,以一定的教学理论 为支撑的概括性的教学模型,经教师的形象化、 具体化地加工成一堂堂生动的课,这本身就是科 学方法的实践和创造,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和提高教师自身的水平及素质是有益的。 随着新课标新课程的推出,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学会教学,如何发展学

2、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的学科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基本单元,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是完成教学任务最关键的一环. 教学模式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演绎法:从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出发,设计出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然后将所设计的教学模式付诸实践,通过多次试验,对原先的设计进行反复研究、完善和发展,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的可借鉴的课堂教学模式.(2)归纳法:从实践出发,对课堂教学实践的经验进行分 析,概括和提炼,并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构建成课堂教 学模式. 这里介绍四种:“引导-探究”模式:侧重于发扬学生的探究精神, 发展思维能力。“启发-掌握”模式:侧重于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 高

3、解决问题的能力。“示范-实践”模式: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实践意识, 训练动手操作能力。“自学-辅导”模式:侧重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增 强独立自主能力。(一)“引导探究”模式从学习方式的改变到科学探究是实现课改目标的有效途径,这种模式要求教师在进行本学科 有思考价值的前沿性课题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或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实验和实 践条件,帮助学生建立假设,让学生通过资料的 搜集或实验来验证假设,最后形成系统的结论。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 法,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理论。1、理论基础“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是以布鲁纳认知心理学学习 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模式。布鲁纳认为,学

4、习就 是建立起一种认知结构。通过对新材料、新情境的不断探 究,它赋于我们经验中得到的规律性认识。学习就是同化 (把新经验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而获得新的认识)和顺 应(对原有的认知结构加以改造,从而产生重大影响,有 利于知识技能迁移,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以及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引导探究”教学过程的重点是探究,因此其学习 过程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布鲁纳 格外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放手让学生自己思索、探 究和发现事物。他主张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探究知识的过 程统一起来。而“引导”的作用主要在于要对事物原有的发 现过程从教学的需要加以编制,以缩短、

5、减少发现过程的 难度,使之沿着最简捷的路线进行。结构程序:提出课题 提供素材 点破引导 评价第一种:引导发现式创设情景 观察探究 推理证明 总结练习第二种:探究训练式遇到问题 收集搜集资料和建立假说 用事实和逻辑证明 形成探究能力案例:探究实验设计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的变化 提出课题:探究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的变化 提供素材:等体积的水与水、酒精与酒精、水与酒精分 别混合 提出假设,探究验证:先预测结果,然后用量筒分别量取液体进行 实验,再与预测值进行比较实验实验 操作 体积变积变 化情况 预测结预测结 果 测测量结结果 50ml水与50ml水混合50ml酒精与50ml酒精混合50ml酒精与50m

6、l水混合(二)“启发掌握”模式(适合于化学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启发掌握”教学模式重在教学的启发,以此 引起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 调动学生的内在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是主 动的、积极的、能动的,学习上特别强调理解、 运用、发挥创造,并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智力 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发展,以利于形成可持 续发展的学力。1、理论基础(1)教育心理学认为: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成分,不仅有 感知、思维、想象、记忆等智力因素,而且有兴趣、情感、意 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可以在智力活动中培养 加强,进而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7、启发就是要创造一种氛围 ,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愤”、“悱”的心理状态,即学生处于 积极思考、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最佳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2)根据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把知识学习分为五类 :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知识运用、问题解决和创 造,其学习过程的核心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本身 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在探求知识 答案的过程中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3)教师通过“诱因”、“暗示”,启迪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念,进行学习迁移,帮 助学生建立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

8、4)通过“成就归因”,引导学生理解“努力是 成功的原因”,获得“成功努力”的正确“归因”的体 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取性及自我调控能力,促 进人格的健康发展。2、结构程序:创设情景 展示主题 铺垫 训练强化 案例1:“灭火的原理”的教学处理。 创设情景: 师:在一个大烧杯中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提问:我们可用哪些方法 使这支蜡烛熄灭呢? 生:回答了许许多多方法。这里面有常规的,如用水浇灭、用沙子 扑灭,用抹布盖灭、用嘴吹灭等等;也有的是新颖的方法,如用玻 璃片盖灭、把烛芯的线剪掉、将装置送到冰箱里去等等。 展示主题: 师:用这些方法,到底能不能将蜡烛熄灭? 生:把刚才提出的方法在教室里全部操作一

9、遍。 铺垫、形成新知: 师:引导学生运用燃烧条件知识解释蜡烛为什么熄灭? 生:隔绝了氧气、降低了温度、移开了可燃物。 师(强调):这就是灭火的原理。案例2:如何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创设情境:师:同学们小时候一定玩过搭积木的游戏吧?如果,你 们用同一套积木块先搭几个建筑物,打散后,再重新搭出新 样式的建筑物。同学们想想看,建筑变了吗?每块积木块本 身变了吗?积木块的种类和每种积木块的个数变了吗?所有 积木块的总质量变了吗?师、生(思考后)总结:建筑物变了(变为新样式的) ;每块积木块本身没变;积木块的种类和每种积木块的个数 均没变;整个过程,只是组成旧建筑物的积木块,重新组合 搭建成新

10、的建筑物,所以,所有积木块的总重量不变。 展示主题: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不会发生变化?铺垫、形成新知: 师: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生:分子被破坏,组成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的分 子,而原子本身并没有变成别的原子。 师: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是否改变了? 生:没有 师:你们觉得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否与刚才搭积木的前后变化 很相似呢? 生:是! 师:那么,我们可把分子和原子分别比喻成搭积木中的什么呢? 生:每个建筑物相当于一个分子,每块积木相当于一个原子。 师:同学们想想看,在化学反应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师、生总结:分子变了,分子数目可能变也可能不变;原子的种类和数量都没变

11、,原子本身的质量也不变,所以,化学反应 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师:(强调):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三)“示范实践”模式(适合于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化学实验教学)化学作为理科教学,在培养学生达到一定认知目 标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手脑并用掌握一定的技能。而 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化学实验以及能够转化为技 能的知识(主要是概念、规则)的学习,有别于其他 知识与能力为主的教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相应 的技能目标,提高化学质量。要实施这一技能目标, 提出用“示范实践”模式进行教学。1、理论基础 (1)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普遍认为知识会分两大类。一类为 陈述性即指“个人是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

12、陈述 的知识”。另一类为程序性“个人无有意识的提取线索, 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活动形式间接推测出来的知识” 。所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程序性知识概念实际上包含了 我们平时所说的技能概念。 (2)所谓的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 操作程序性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 力”。技能的本质是一套操作程序控制了人的行为,包括 外显的身体活动和内在的思维活动。本模式中强调学生 的实践活动是把提高他们的智慧技能和心智技能(包括 观察、实验、解题等)。(3)根据杜威的经验主义教学论观点认为:思维起 源于直接经验的情景。所以教学要有一个实践的经 验情景作为思维的刺激物,本模式中教师示范

13、情景 的创设都是通过直观教具或具体操作规则的规范演 示,能引起学生的直接注意,并激发求知欲,有利 于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知识的内化和技能的获取 。 (4)根据行为心理学观点认为智慧技能和心智技能 一样,都要通过塑造技术。塑造的基本特点是使学 生直接接受新行为生动的或象征的示范,并让学生 在教师的示范作用下进行实践,而言语指导结合示 范是帮助学生理解智慧技能和心智技能的最有效的 方法。2、结构程序:动机 解释 示范 评估 案例:怎样设计实验 主题:怎样设计一个实验 示范:提供一个实验设计的范例 问题:为什么不能用铝锅长期盛放食醋? 收集资料: 食醋是一种调味品,有酸味,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 铝

14、是一种金属材料,在酸性溶液、碱性溶液中会发生变化。 人过多摄入铝,有害健康。 提出猜测: 铝跟食醋能发生化学变化。 实验步骤设计: 在一个洁净的烧杯中,注入少量食醋,投入一小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观察现 象,一段时间后,取出铝片,观察现象。 现象: 铝片表面有少量气泡,铝片表面变得比打磨前更加粗糙。 分析和结论: 铝片表面受到腐蚀,说明铝跟食醋能发生化学变化,如盛放较长时间,铝片明显 受损,更易折段。证明推测正确。铝锅中不宜长期盛放食醋。 实践: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别石灰水和蒸馏水。(四)“自学辅导”模式自学辅导模式学习并非等同于自学,它是学生具备 一定自学能力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

15、动性。 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从学生的实际需要 出发,教师进行导学,学生主动参与,选择自己喜欢 的学习方法和方式来进行学习的一种形式。1、理论依据 : (1) 心理学依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 都是由需要引起,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最低层是生理需 要,中间层是安全需要、尊重需要,最高层是自我实现需 要。自学辅导模式的教学出发点就是从学生的需要入手, 从满足学生的低层次需求向高层次需求过度,最后达到自 我实现的需要。 (2)人本主义学习论的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个人 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学习不是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机械联结,而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

16、过程. 也就是意义学习,即学习的实质在于学习者所做出的一种 自主、自觉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 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3)教育心理学依据:美国的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奥 苏伯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作了区分:从学生学习 的方式上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从学习内容 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 习和机械学习。他认为,学校中的学习应该是有 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他更强调 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4)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建构对信 息的解释,并从中作出推论。建构主义主张:教 师在教学中所呈现的信息应与学生的实际认知结 构相结合,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而不是“充耳不 闻”。自主学习的实施就是树立学生有意识的建构 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主动学习。2、结构程序:揭示主题 目标 设疑 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