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突间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基础研究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8354612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7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横突间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基础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横突间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基础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横突间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基础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横突间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基础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横突间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基础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横突间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基础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横突间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基础研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科学外科学( (骨外骨外) )专业毕业论文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精品论文 横突间入路腰椎椎体间横突间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基础研究融合术的基础研究关键词: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关键词: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下腰痛下腰痛 手术并发症手术并发症 临床治疗临床治疗摘要:研究背景: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是目前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腰椎滑 脱症、腰椎不稳症等原因引起的下腰痛效果较为满意的一种腰椎融合手术方式, 其主要分为前路椎体间融合术(ALIF)、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以及经关节突 入路椎体问融合术(TLIF)。由于 ALIF 易引起腹腔脏器及大血管损伤以及逆向射 精等并发症以及 PLIF 术后神经损伤风险

2、较大,目前临床上已少用。而 TLIF 通 过切除一侧关节突后,斜向通过椎管侧方进行椎体间融合,降低了神经根、马 尾及硬膜损伤的可能性,并可减少术后腰椎不稳、滑脱等并发症的发生,临床 应用广泛。但其仍不能完全避免术后硬膜外血肿,疤痕粘连及蛛网膜炎等并发 症,同时,去除单侧小关节后明显降低腰椎运动节段本身的稳定性。横突间入 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ILIF)手术采用后外侧切口,通过横突间区域进行椎体间 融合,不破坏任何骨质,不骚扰椎管,克服了以上的不足,且理论上具有生物 力学优势。但目前对该术式的研究较少,对其可行性、生物力学稳定性、安全 性和疗效等均未见相关报道。 目的: 1、通过 CT 增强三维重

3、建检查研究 横突间区域骨性结构和动脉走形的特点,探讨 CT 模拟解剖研究的价值,以及横 突问区域的临床意义,并初步评价 ILIF 手术的可行性。 2、通过尸体解剖观 察横突间区域的解剖结构,并模拟 ILIF 手术操作以及椎弓根钉和椎间融合器的 植入,进一步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并对该术式进行完善。 3、通过生物 力学实验评价 ILIF 于术及附加椎弓根钉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并与 TLIF 手术 进行比较以明确其生物力学优势。 4、通过动物实验与 TLIF 手术进行比较, 进一步对 ILIF 手术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并明确附加同侧椎弓根钉的可行性和安 全性。 5、通过组织学切片观察手术节段的融合情

4、况,评价 ILIF 手术及附加 椎弓根钉对融合的影响。 方法: 1、对 20 名正常志愿者 L3-S1 节段进行 CT 增强+三维重建检查,在三维重建图形上测量横突长度、上下横突间距、椎 间孔外椎间隙高度及斜径,观查横突间区域血管走形特点并测量血管内径,然 后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 2、采用福尔马林固定尸体标本六具,模拟 ILIF 手 术对 L3-S1 节段进行操作,观察横突问区域重要结构的位置和毗邻关系,并模 拟同侧椎弓根钉和单枚椎间融合器的置入过程,探讨该术式存在的问题并改进。3、采用小牛脊柱运动节段标本 12 具,依序进行不同处理后分为以下 7 组: (1)正常对照组(CG);(2)左侧小

5、关节切除+椎间融合器植入组(TLIF);(3)TLIF 附加同侧椎弓根钉固定组:(4)TLIF 附加双侧椎弓根钉固定组;(5)左侧横突间 入路椎间融合器植入组(ILIF);(6)ILTF 附加同侧椎弓根钉固定组;(7)ILIF 附 加双侧椎弓根钉固定组。分别测试各组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时 的载荷-应变、载荷-位移变化以及轴向刚度和双向扭转稳定性等生物力学指标, 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4、选用健康 40-50Kg 重的成年绵羊 24 只,随机分为 ILIF 手术组、TLIF 手术组、ILIF+椎弓根钉固定组及 TLIF+椎弓根钉固定组, 每组各 6 只。ILIF 组行右侧横突间入路腰椎

6、椎体间融合术,TLIF 组行右侧经关 节突入路椎体间融合术。ILIF+椎弓根钉固定组及 TLIF+椎弓根钉固定组均附加 同侧同节段的椎弓根钉固定。记录各组手术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出血量、术中或术后死亡、切口感染、双下肢肌力、活动及大小便等情况。 5、术后 12 周 将四组绵羊全部处死,完整取下腰椎手术节段标本,对其做不脱钙骨切片。应 用甲苯胺蓝染色切片后,使用 Nikon SMZ800 反光显微镜光镜观察各组的融合情 况。 结果: 1、腰椎横突长度 L3L5L4,上下横突间距和椎间孔外椎 间隙高度均为 L3/4LA/5L5/S1,椎间隙斜径三个节段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同节段相比 L3/4、L4/

7、5 节段上下横突间距大于椎间孔外椎间隙高度,而 L5/SL 节段上下横突间距与椎间孔外椎间隙高度则无显著差异。横突前方血供均源自 腰椎节段动脉,其主要分为主支从支型和主支分叉型两类,L3/4 以主支从支型 (87.5)为主,L4/5 以主支分叉型(92.5)为主。穿过横突问的血管支主要在 此区域的内侧(80),而大多横突前的血管(96)跨过侧后方椎间隙下行。横 突间区域血管内径 L4/5L3/4,左右两侧相比无明显差异,主要血管支中内径 平均最大值可达 3.30.6mm。 2、取后正中外侧 10cm 纵行切口,从多裂肌 和最长肌间可方便的到达横突间区域,在 L3-4 及 L4-5 节段轻柔的牵

8、开神经根 即刻显露椎间盘,并有足够的空间完成椎间融合器的植入。从此入路寻找椎弓 根钉入钉点简便,可顺利完成椎弓根钉置入操作。L5-S1 节段横突间空间较小, 且存在后髂翼阻挡操作,完成 ILIF 操作困难。 3、ILIF 组在载荷-应变、载 荷-垂直位移、轴向刚度、扭角扭距及扭转刚度等生物力学指标均分别优于 TLIF 组(P0.05),在定量扭矩扭角方面差距最大达 72。但 ILIF 组和 TLIF 组生物力学稳定行均低于对照组。ILIF 附加双侧椎弓根钉固定的稳定性最高, 在前屈载荷应变方面较 CG 组差别最大达 53,而 ILIF+HPSF 组与 ILIF+BPSF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9、(P0.05)。 4、动物实验显示,与 TLIF 组相比, ILIF 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特别是椎管内的并发症明显减少。ILIF 附加椎 弓根钉固定比不固定手术时间增加 20.6min,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 差异(P0.05)。 5、组织学显示各组手术节段均有新生骨和骨小梁形成, ILIF 组融合情况好于 TLIF 组。ILIF 附加椎弓根钉固定组融合情况最好,与 ILIF 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CT 增强三维重建技术对 腰椎骨性结构及动脉分布走形的解剖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横突间及小关 节区域血供丰富,血管走行具有一定规律,熟悉此区域解剖结构并注意操作

10、可 减少术中出血。横突间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在 L3-4、L4-5 节段具有可行性。 2、在 L3-4、L4-5 节段可提供足够的空间行 ILIF 手术,并可通过同一切口附加 椎弓根钉固定,操作安全、简便。L5-S1 节段横突间区域较小,操作困难,不 适合行 ILIF 手术。 3、ILIF 手术术后生物力学稳定性有所下降但优于 TLIF 手术;ILIF 附加同侧椎弓根钉固定与附加双侧椎弓根钉固定生物力学稳定性相 当,使用 ILIF 术式附加侧同椎弓根螺钉固定,可提供较好的即刻稳定性。 4、ILIF 手术及附加同侧椎弓根钉固定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手术方式, 在减少椎管内并发症方面具有优势。

11、5、ILIF 手术可获得较好的融合率,其 融合情况从组织学观察稍好于 TLIF 手术。附加同侧椎弓根钉固定后可明显促进 ILIF 手术的融合效果。正文内容正文内容研究背景: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是目前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腰椎滑脱 症、腰椎不稳症等原因引起的下腰痛效果较为满意的一种腰椎融合手术方式, 其主要分为前路椎体间融合术(ALIF)、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以及经关节突 入路椎体问融合术(TLIF)。由于 ALIF 易引起腹腔脏器及大血管损伤以及逆向射 精等并发症以及 PLIF 术后神经损伤风险较大,目前临床上已少用。而 TLIF 通 过切除一侧关节突后,斜向通过椎管侧方进行椎体间融合,

12、降低了神经根、马 尾及硬膜损伤的可能性,并可减少术后腰椎不稳、滑脱等并发症的发生,临床 应用广泛。但其仍不能完全避免术后硬膜外血肿,疤痕粘连及蛛网膜炎等并发 症,同时,去除单侧小关节后明显降低腰椎运动节段本身的稳定性。横突间入 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ILIF)手术采用后外侧切口,通过横突间区域进行椎体间 融合,不破坏任何骨质,不骚扰椎管,克服了以上的不足,且理论上具有生物 力学优势。但目前对该术式的研究较少,对其可行性、生物力学稳定性、安全 性和疗效等均未见相关报道。 目的: 1、通过 CT 增强三维重建检查研究 横突间区域骨性结构和动脉走形的特点,探讨 CT 模拟解剖研究的价值,以及横 突问区

13、域的临床意义,并初步评价 ILIF 手术的可行性。 2、通过尸体解剖观 察横突间区域的解剖结构,并模拟 ILIF 手术操作以及椎弓根钉和椎间融合器的 植入,进一步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并对该术式进行完善。 3、通过生物 力学实验评价 ILIF 于术及附加椎弓根钉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并与 TLIF 手术 进行比较以明确其生物力学优势。 4、通过动物实验与 TLIF 手术进行比较, 进一步对 ILIF 手术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并明确附加同侧椎弓根钉的可行性和安 全性。 5、通过组织学切片观察手术节段的融合情况,评价 ILIF 手术及附加 椎弓根钉对融合的影响。 方法: 1、对 20 名正常志愿者 L

14、3-S1 节段进行 CT 增强+三维重建检查,在三维重建图形上测量横突长度、上下横突间距、椎 间孔外椎间隙高度及斜径,观查横突间区域血管走形特点并测量血管内径,然 后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 2、采用福尔马林固定尸体标本六具,模拟 ILIF 手 术对 L3-S1 节段进行操作,观察横突问区域重要结构的位置和毗邻关系,并模 拟同侧椎弓根钉和单枚椎间融合器的置入过程,探讨该术式存在的问题并改进。3、采用小牛脊柱运动节段标本 12 具,依序进行不同处理后分为以下 7 组: (1)正常对照组(CG);(2)左侧小关节切除+椎间融合器植入组(TLIF);(3)TLIF 附加同侧椎弓根钉固定组:(4)TLIF

15、 附加双侧椎弓根钉固定组;(5)左侧横突间 入路椎间融合器植入组(ILIF);(6)ILTF 附加同侧椎弓根钉固定组;(7)ILIF 附 加双侧椎弓根钉固定组。分别测试各组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时 的载荷-应变、载荷-位移变化以及轴向刚度和双向扭转稳定性等生物力学指标, 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4、选用健康 40-50Kg 重的成年绵羊 24 只,随机分为 ILIF 手术组、TLIF 手术组、ILIF+椎弓根钉固定组及 TLIF+椎弓根钉固定组, 每组各 6 只。ILIF 组行右侧横突间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 组行右侧经关 节突入路椎体间融合术。ILIF+椎弓根钉固定组及 TLI

16、F+椎弓根钉固定组均附加 同侧同节段的椎弓根钉固定。记录各组手术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出血量、术中 或术后死亡、切口感染、双下肢肌力、活动及大小便等情况。 5、术后 12 周 将四组绵羊全部处死,完整取下腰椎手术节段标本,对其做不脱钙骨切片。应 用甲苯胺蓝染色切片后,使用 Nikon SMZ800 反光显微镜光镜观察各组的融合情 况。 结果: 1、腰椎横突长度 L3L5L4,上下横突间距和椎间孔外椎间隙高度均为 L3/4LA/5L5/S1,椎间隙斜径三个节段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同节段相比 L3/4、L4/5 节段上下横突间距大于椎间孔外椎间隙高度,而 L5/SL 节段上下横突间距与椎间孔外椎间隙高度则无显著差异。横突前方血供均源自 腰椎节段动脉,其主要分为主支从支型和主支分叉型两类,L3/4 以主支从支型 (87.5)为主,L4/5 以主支分叉型(92.5)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