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酸奶后酸化乳酸菌株的选育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8354180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7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酸奶后酸化乳酸菌株的选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抗酸奶后酸化乳酸菌株的选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抗酸奶后酸化乳酸菌株的选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抗酸奶后酸化乳酸菌株的选育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抗酸奶后酸化乳酸菌株的选育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酸奶后酸化乳酸菌株的选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酸奶后酸化乳酸菌株的选育(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品科学专业毕业论文食品科学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精品论文 抗酸奶后酸化乳酸菌株的选抗酸奶后酸化乳酸菌株的选育育关键词:酸奶关键词:酸奶 乳酸菌乳酸菌 乳酸乳杆菌乳酸乳杆菌 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融合 乳酸乳球菌乳酸乳球菌 硫酸二乙酯诱变硫酸二乙酯诱变摘要:酸奶在储藏、销售直至食用前,由于乳酸菌仍会生长繁殖,使 pH 值继续 下降,出现消费者不可接受的过酸味及感官质量下降等后酸化现象。针对这一 问题,本文对从新疆酸奶疙瘩中分离出的乳酸乳杆菌(LN1)进行了硫酸二乙酯诱 变;对乳酸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SN1)进行了原生质体融合,最终得到 后酸化弱的菌株(NO1、NO2、NO3)。相关的研究

2、结果如下: (1)采用 MRS 液体 培养基,对 LN1、SN1 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 LN1 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接 种量 3,培养温度 37,最初 pH 值为 6.6,培养时间 12h;得到 SN1 的最佳 培养条件为:接种量 3,培养温度 41,最初 pH 值为 7,培养时间 12h。 (2)对 LN1 进行硫酸二乙酯(DES)诱变,以致死率为指标,得到 DES 诱变的最佳 条件:菌液浓度 107cfu/mL,DES 剂量 0.8,诱变时间 30min,诱变温度 37。(3)应用溶菌酶制备 LN1 和 SN1 的原生质体,得到 LN1 的原生质体制备最佳 条件为:溶菌酶浓度 15.0

3、0 mg/mL,酶解细胞壁的时间 60min,酶解温度 44, 此条件下原生质体制备率为 99.6。SN1 的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为:溶菌酶 浓度为 3.20mg/mL,酶解细胞壁的时间为 60min,酶解温度为 28,此条件下 原生质体制备率为 100。 (4) LN1 及 SN1 的原生质体灭活标记条件相同, 紫外线灭菌条件:15W 紫外灯下,距离为 30cm,照射时间 120s;加热灭菌条件: 53加热 60min。 (5)以灭菌的 30聚乙二醇 6000(PEG)溶液为促融合剂, 对 LN1 及 SN1 的灭活原生质体进行融合,筛选得到 2 株后酸化弱的杆菌 NO2、NO3。 (6)对

4、硫酸二乙酯诱变后的突变菌株和原生质融合后的融合子进 行筛选,最终得到 37培养时产乳酸量较出发菌株低的菌株 NO1、NO2、NO3, 并将 NO1、NO2、NO3 接种于脱脂乳培养基(RSM)制作酸奶,测定其贮藏特性,结 果表明:NO1、NO2、NO3 比 LN1 产酸量减少,NO1、NO2、NO3 较 LN1 制作的发酵 乳后达到酸化的时间推迟了 3d,3d,2d。正文内容正文内容酸奶在储藏、销售直至食用前,由于乳酸菌仍会生长繁殖,使 pH 值继续下 降,出现消费者不可接受的过酸味及感官质量下降等后酸化现象。针对这一问 题,本文对从新疆酸奶疙瘩中分离出的乳酸乳杆菌(LN1)进行了硫酸二乙酯诱

5、变; 对乳酸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SN1)进行了原生质体融合,最终得到后酸 化弱的菌株(NO1、NO2、NO3)。相关的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 MRS 液体培养 基,对 LN1、SN1 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 LN1 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 3,培养温度 37,最初 pH 值为 6.6,培养时间 12h;得到 SN1 的最佳培养 条件为:接种量 3,培养温度 41,最初 pH 值为 7,培养时间 12h。 (2) 对 LN1 进行硫酸二乙酯(DES)诱变,以致死率为指标,得到 DES 诱变的最佳条件: 菌液浓度 107cfu/mL,DES 剂量 0.8,诱变时间 30min,诱

6、变温度 37。 (3)应用溶菌酶制备 LN1 和 SN1 的原生质体,得到 LN1 的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 为:溶菌酶浓度 15.00 mg/mL,酶解细胞壁的时间 60min,酶解温度 44,此 条件下原生质体制备率为 99.6。SN1 的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为:溶菌酶浓 度为 3.20mg/mL,酶解细胞壁的时间为 60min,酶解温度为 28,此条件下原 生质体制备率为 100。 (4) LN1 及 SN1 的原生质体灭活标记条件相同,紫 外线灭菌条件:15W 紫外灯下,距离为 30cm,照射时间 120s;加热灭菌条件: 53加热 60min。 (5)以灭菌的 30聚乙二醇 6000(

7、PEG)溶液为促融合剂, 对 LN1 及 SN1 的灭活原生质体进行融合,筛选得到 2 株后酸化弱的杆菌 NO2、NO3。 (6)对硫酸二乙酯诱变后的突变菌株和原生质融合后的融合子进 行筛选,最终得到 37培养时产乳酸量较出发菌株低的菌株 NO1、NO2、NO3, 并将 NO1、NO2、NO3 接种于脱脂乳培养基(RSM)制作酸奶,测定其贮藏特性,结 果表明:NO1、NO2、NO3 比 LN1 产酸量减少,NO1、NO2、NO3 较 LN1 制作的发酵 乳后达到酸化的时间推迟了 3d,3d,2d。 酸奶在储藏、销售直至食用前,由于乳酸菌仍会生长繁殖,使 pH 值继续下降, 出现消费者不可接受的

8、过酸味及感官质量下降等后酸化现象。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对从新疆酸奶疙瘩中分离出的乳酸乳杆菌(LN1)进行了硫酸二乙酯诱变;对 乳酸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SN1)进行了原生质体融合,最终得到后酸化 弱的菌株(NO1、NO2、NO3)。相关的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 MRS 液体培养基, 对 LN1、SN1 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 LN1 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 3,培养温度 37,最初 pH 值为 6.6,培养时间 12h;得到 SN1 的最佳培养 条件为:接种量 3,培养温度 41,最初 pH 值为 7,培养时间 12h。 (2) 对 LN1 进行硫酸二乙酯(DES)诱变,以致死

9、率为指标,得到 DES 诱变的最佳条件: 菌液浓度 107cfu/mL,DES 剂量 0.8,诱变时间 30min,诱变温度 37。 (3)应用溶菌酶制备 LN1 和 SN1 的原生质体,得到 LN1 的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 为:溶菌酶浓度 15.00 mg/mL,酶解细胞壁的时间 60min,酶解温度 44,此 条件下原生质体制备率为 99.6。SN1 的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为:溶菌酶浓 度为 3.20mg/mL,酶解细胞壁的时间为 60min,酶解温度为 28,此条件下原 生质体制备率为 100。 (4) LN1 及 SN1 的原生质体灭活标记条件相同,紫 外线灭菌条件:15W 紫外灯下,

10、距离为 30cm,照射时间 120s;加热灭菌条件: 53加热 60min。 (5)以灭菌的 30聚乙二醇 6000(PEG)溶液为促融合剂, 对 LN1 及 SN1 的灭活原生质体进行融合,筛选得到 2 株后酸化弱的杆菌 NO2、NO3。 (6)对硫酸二乙酯诱变后的突变菌株和原生质融合后的融合子进行筛选,最终得到 37培养时产乳酸量较出发菌株低的菌株 NO1、NO2、NO3, 并将 NO1、NO2、NO3 接种于脱脂乳培养基(RSM)制作酸奶,测定其贮藏特性,结 果表明:NO1、NO2、NO3 比 LN1 产酸量减少,NO1、NO2、NO3 较 LN1 制作的发酵 乳后达到酸化的时间推迟了

11、3d,3d,2d。 酸奶在储藏、销售直至食用前,由于乳酸菌仍会生长繁殖,使 pH 值继续下降, 出现消费者不可接受的过酸味及感官质量下降等后酸化现象。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对从新疆酸奶疙瘩中分离出的乳酸乳杆菌(LN1)进行了硫酸二乙酯诱变;对 乳酸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SN1)进行了原生质体融合,最终得到后酸化 弱的菌株(NO1、NO2、NO3)。相关的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 MRS 液体培养基, 对 LN1、SN1 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 LN1 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 3,培养温度 37,最初 pH 值为 6.6,培养时间 12h;得到 SN1 的最佳培养 条件为:接种量 3

12、,培养温度 41,最初 pH 值为 7,培养时间 12h。 (2) 对 LN1 进行硫酸二乙酯(DES)诱变,以致死率为指标,得到 DES 诱变的最佳条件: 菌液浓度 107cfu/mL,DES 剂量 0.8,诱变时间 30min,诱变温度 37。 (3)应用溶菌酶制备 LN1 和 SN1 的原生质体,得到 LN1 的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 为:溶菌酶浓度 15.00 mg/mL,酶解细胞壁的时间 60min,酶解温度 44,此 条件下原生质体制备率为 99.6。SN1 的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为:溶菌酶浓 度为 3.20mg/mL,酶解细胞壁的时间为 60min,酶解温度为 28,此条件下原 生

13、质体制备率为 100。 (4) LN1 及 SN1 的原生质体灭活标记条件相同,紫 外线灭菌条件:15W 紫外灯下,距离为 30cm,照射时间 120s;加热灭菌条件: 53加热 60min。 (5)以灭菌的 30聚乙二醇 6000(PEG)溶液为促融合剂, 对 LN1 及 SN1 的灭活原生质体进行融合,筛选得到 2 株后酸化弱的杆菌 NO2、NO3。 (6)对硫酸二乙酯诱变后的突变菌株和原生质融合后的融合子进 行筛选,最终得到 37培养时产乳酸量较出发菌株低的菌株 NO1、NO2、NO3, 并将 NO1、NO2、NO3 接种于脱脂乳培养基(RSM)制作酸奶,测定其贮藏特性,结 果表明:NO

14、1、NO2、NO3 比 LN1 产酸量减少,NO1、NO2、NO3 较 LN1 制作的发酵 乳后达到酸化的时间推迟了 3d,3d,2d。 酸奶在储藏、销售直至食用前,由于乳酸菌仍会生长繁殖,使 pH 值继续下降, 出现消费者不可接受的过酸味及感官质量下降等后酸化现象。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对从新疆酸奶疙瘩中分离出的乳酸乳杆菌(LN1)进行了硫酸二乙酯诱变;对 乳酸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SN1)进行了原生质体融合,最终得到后酸化 弱的菌株(NO1、NO2、NO3)。相关的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 MRS 液体培养基, 对 LN1、SN1 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 LN1 的最佳培养条件为

15、:接种量 3,培养温度 37,最初 pH 值为 6.6,培养时间 12h;得到 SN1 的最佳培养 条件为:接种量 3,培养温度 41,最初 pH 值为 7,培养时间 12h。 (2) 对 LN1 进行硫酸二乙酯(DES)诱变,以致死率为指标,得到 DES 诱变的最佳条件: 菌液浓度 107cfu/mL,DES 剂量 0.8,诱变时间 30min,诱变温度 37。 (3)应用溶菌酶制备 LN1 和 SN1 的原生质体,得到 LN1 的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 为:溶菌酶浓度 15.00 mg/mL,酶解细胞壁的时间 60min,酶解温度 44,此 条件下原生质体制备率为 99.6。SN1 的原生质

16、体制备最佳条件为:溶菌酶浓 度为 3.20mg/mL,酶解细胞壁的时间为 60min,酶解温度为 28,此条件下原 生质体制备率为 100。 (4) LN1 及 SN1 的原生质体灭活标记条件相同,紫 外线灭菌条件:15W 紫外灯下,距离为 30cm,照射时间 120s;加热灭菌条件: 53加热 60min。 (5)以灭菌的 30聚乙二醇 6000(PEG)溶液为促融合剂,对 LN1 及 SN1 的灭活原生质体进行融合,筛选得到 2 株后酸化弱的杆菌 NO2、NO3。 (6)对硫酸二乙酯诱变后的突变菌株和原生质融合后的融合子进 行筛选,最终得到 37培养时产乳酸量较出发菌株低的菌株 NO1、NO2、NO3, 并将 NO1、NO2、NO3 接种于脱脂乳培养基(RSM)制作酸奶,测定其贮藏特性,结 果表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