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补钙)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37427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5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补钙)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补钙)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补钙)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补钙)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补钙)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补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补钙)(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统性红斑狼疮的 诊断及治疗概 念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系统、多器 官受累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临床表现复杂,多系统损害。* 血清中有多种自身抗体。* 患病率为4070/10万人,男女之比为1:913。发病高峰为生育期。发病原因、感染因素:细菌、病毒等 、自身免疫紊乱 、环境因素:如紫外线、化学物质 、遗传因素 、性激素失调与SLE相关的环境因子肯定有关的:紫外线、感染(细菌,病毒)很可能有关的:化学物质:肼类、酒石酸、食物色素、染发剂 (含芳香族胺) 、其他芳香族胺食 物:含补骨脂素的(芹菜,无花果,欧芹,防风)含联胺基团的(蘑菇,烟熏食物)含L-刀豆素的(苜蓿,豆荚类)精神因素:心理压力

2、可能有关的:烟草(含联胺、芳香族胺),氯化乙烯, 石棉,硅石,硅酮多聚物,免疫接种遗传因素与SLE的关系1. 家族发病的倾向 2. 同卵双生子SLE患病率25-70% 3. 异卵双生子SLE患病率1-3% 4. HLA、TCR基因参与* 普通人群40-50/10万人与SLE相关的基因1. HLA-I:HLA-DQa , DQb, DQW5,6(与自身抗体有关) 2. HLA-II:HLA-DR2 , HLA-DR3 3. HLA-III: C1、 C1q、C1r/s、C4、C2缺乏,TNF-a表达减低 4. TCR: Vb2,7 5. 自身免疫基因:?SLE的细胞免疫异常1. Th2活化增强(

3、IL6, IL10增加) 致体液免疫增强 2. Th1活化减低(IL6, ZFN 减少) 致细胞免疫增强 3. CD4+ CD45RO+细胞减少 4. CD4- CD8- T细胞减少 5. B细胞功能亢进:CD5+ B细胞增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免疫系统遗传 环境因素 体液免疫自身免疫异常 抗原 性激素细胞免疫 T抑制细胞 T辅助细胞“失能”细胞因子B细胞自身抗体产生免疫复合物形成SLE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1)疲劳 发热 消瘦 关节炎 关节痛 皮肤损害 光过敏 黏膜损害 脱发 胸膜炎 肺损害 心包炎症 状 发病时 (%) 病程中(%) 65 36 20 44 77 53 29 2

4、1 27 16 7 1390 80 60 63 85 78 58 52 71 30 14 23雷诺现象 血小板减少 心肌炎 血管炎 肾损害 肾病综合征 中枢神经受损 胃肠道病变 胰腺炎 淋巴结肿大 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2)症 状 发病时 (%) 病程中(%) 33 2 1 23 38 5 24 18 1 16 360 6 3 56 74 11 54 45 2 32 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自身抗体抗 体 敏感性(%) 特异性(%)抗核抗体 (ANA) dsDNA抗体 组蛋白抗体 核蛋白抗体 Sm抗体 U1-RNP抗体 SS-A (Ro) 抗体 SS-B (La) 抗体 磷脂抗体 类风湿因子

5、 PCNA抗体 膜DNA抗体 核小体抗体 抗端粒酶抗体80 95 50 50 99 87-94 70 40 75 30 95 97 92 8799 70 30-80 58 25 50 25-35 15 20-40 25 5 80 85 71SLE的分类诊断标准 (ACR, 1997)1、颊部红斑 2、盘状红斑 3、光过敏 4、口腔溃疡 5、关节炎 6、浆膜炎: 胸膜炎或心包炎 7、肾损害: 尿蛋白0.5/24小时或3+或细胞管型 8、神经系统异常:抽搐或精神病 9、血液学异常: 溶贫或白细胞5 RBC/高倍视野判断标准定 义 WHO狼疮肾炎分类标准 (1989)I类 正常a 无改变(以所有方法

6、检查)b 光镜正常,但电镜或免疫荧光检查有沉积 II类 单纯系膜性肾炎a 系膜增宽和/或轻度细胞增生;b 中度细胞增生 III类 局灶性肾炎A 局灶节段性肾炎a“活动性”坏死性病变;b “活动性”及硬化性病变B 局灶增殖性肾炎a“活动性”坏死性病变;b “活动性”及硬化性病变IV类 弥漫增殖性肾炎a 无节段性病变;b 有“活动性”坏死性病变c 有“活动性”及硬化性病变;d 有硬化性病变 V类 弥漫性膜性肾病a 单纯膜性肾病;b 伴II型病变c 伴III型病变; d 伴IV型病变 VI类 进展性硬化性肾炎 (148例肾穿结果) SLE误诊的原因1. 相关知识较少及警惕性不足 2. 不典型病例.如

7、RA-like,ITP-like。 3. 忽视病史及非特异性化验.如口腔溃疡,C3,血小板减少 4. 过多依赖实验室化验。如ANA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原则1、早期治疗 2、方案及剂量个体化 3、联合治疗 4、病人教育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方法1、非甾体抗炎药2、抗疟药3、糖皮质激素4、免疫抑制剂5、免疫净化6、干细胞移植7、基因治疗8、中药治疗9、其他双氯酚酸、布洛芬、扶他林、奥湿克羟氯喹、氯喹强的松、氢化考的松、甲强龙环磷酰胺、骁悉、环孢素A、甲氨蝶呤、 来氟米特、FK506、硫唑嘌呤、长春新碱血浆置换、双滤过法、免疫吸附法外周血干细胞移植IL11等雷公藤等达那唑、溴隐亭、免疫球蛋白SLE治疗

8、的药物选择发热 浆膜炎 关节炎 皮损 肌炎 肾炎 血管炎 神经精神症状 心肌炎 狼疮肺炎 血液系统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 脾肿大 淋巴结肿大+ + + + + + NSAIDs 抗疟药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有指征; 无指征;SLE治疗方案的选择1. 氯喹/羟氯喹:0.25/0.2 Bid。适于轻症患者 2. 氯喹/羟氯喹+NSAID:轻症及有关节、肌肉症状者 3. 激素:15-40mg, qd。渐减量。全身症状重,但无脏器受损者。 4. 激素+免疫抑制剂:强的松:15-80mg, qd。渐减量。环磷酰胺:200-800mg 静滴, 2-4周 5. 新型免疫抑制剂:骁悉 0.5g, Tid;

9、爱若华 10-20mg, Bid 6. 免疫净化及干细胞移植 7. 试验治疗:多肽、单抗、细胞疫苗、DHEASLE治疗中环磷酰胺的应用传统用法:200-800mg静滴,2-4周一次;100mg,口服,1次/日。 小冲击:400mg静滴, 2周一次,连续3月后改4周一次,连续3月,每2月一次。(1) 出血性膀胱炎很少发生(1%),而国外达5-10%。(2) 致癌:不肯定。本院尚无发生者。 (3) 恶心,脱发,白细胞减少。骁悉(霉酚酸酯)作用机理:通过其活性成份霉酚酸抑制三磷酸鸟苷形成,而影响DNA的合成。 临床应用:SLE、狼疮性肾炎、 IgA肾病、器官移植 用 法:1.5g/d,2-3个月后改

10、1.0g/d,连续3-6个月后可改维持量(0.75-1.0g/d)。 疗效评价:可能与环磷酰胺相仿,但不良反应相对较少。骁悉(1-1.5g/d) +甲强龙(1g/d) CTX(0.75-1g/m2)+甲强龙 骁悉对难治性狼疮肾炎及膜性肾炎有效 。 不良反应:恶心、腹泻、感染、白细胞减少、肝酶升高。 SLE患者妊娠及围产期激素的应用缓解期和稳定期妊娠妊娠期发病分娩中分娩后强的松 10mg/日增加强的松剂量控制病情分娩时甲强龙60mg产后第二天甲强龙40mg ,第三天恢复产前剂量, 至少10mg/日维持6周妊娠和疾病状态激素剂量免疫净化对难治性SLE 治疗作用的评价1. 疗效: 免疫吸附和细胞清除

11、治疗对顽固性SLE有明显疗效,副作用少。2. 适应症:严格选择适应症 (正规治疗无效, 免疫球蛋白明显增高, 多种自身抗体阳性, 非晚期患者, 无重要脏器受累等)。3. 方法: 1次/W4 - 8;或每日一次3。 4. 联合治疗: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如CTX小冲击,既有近期疗效,又可能取得远期的效果。D. Furst, A&R, 1999J. Bertram, J Rheum.1999B. Weissman, J Rheum. 2000多肽/疫苗类制剂 1. T细胞疫苗已完成6例,效果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2. HLA-DR4/DR1多肽对关节肿痛及晨僵效果良好, 患者耐受较好 (1.3, 4, 13mg, 皮下注射, 1次/ 6-8周)。 Clair, J Rheum, 2000 3. TCR-Vb疫苗IR501 (Vb3, 14, 17 mix) -可缓解关节肿痛及晨僵,无明显不良反应(肌注, 90-300mg, 1次/4周)。Moreland, A & R, 1998 4. 非T细胞结合肽 (修饰型HLA-DRb1结合肽)动物试验阶段, 初步结果较好。中草药1、种类多,疗效不一 2、阻止病变进展- 待研究 3、双盲对照临床观察预 后经正确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完全缓解。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