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学常识--古代典籍和文体的复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32632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7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文学常识--古代典籍和文体的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三文学常识--古代典籍和文体的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三文学常识--古代典籍和文体的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三文学常识--古代典籍和文体的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三文学常识--古代典籍和文体的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文学常识--古代典籍和文体的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文学常识--古代典籍和文体的复习(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古代典籍复习“四书”、“五经” “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即论语、 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是五部儒家经典,即诗经、 书经、礼(周礼、仪礼、 礼记)、易经、春秋。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 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 305篇。先诗,或取其整数称诗 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 诗经,并沿用至今。分为风雅颂三 部分,共计305篇。思想内容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 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 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 、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 个地区(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

2、民间乐歌)采集上来的土风歌 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 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 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 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 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 现手法 比是比喻之意 。诗经中用比 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 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 作铺垫 左传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 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 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

3、 左丘明所著。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 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 ,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的史事 。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 世影响很大。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 编年体史书国语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 史书,共21卷。传为左丘明所著。 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 周贞定王前后500余年的史事。 国语和左传明显的区别是 国语分别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 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写,长于 记事。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楚辞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由于诗歌的形式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 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 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 的作

4、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 称“楚辞”为“骚体”。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 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楚辞 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 ,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战国 末期秦相吕不韦的门客编成,全 书共26卷,山海经 山海经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内 容主要为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 包括山川、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神 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保存了 大量远古神话传说,如“黄帝战蚩尤”、“ 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 著名寓言故事,是后世作家珍视的材料 。 战国策 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 别体史书,

5、共33编。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 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 ,辑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 方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 言论。战国策在语言运用上很成功,雄 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 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 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玉台新咏 玉台新咏总集名,南朝 陈徐陵编,共10卷,书成于梁代 ,是诗经、楚辞之后一 部很有影响的古诗总集。代表性 的篇目有孔雀东南飞(原题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等。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总集名,宋郭茂倩编 。辑录了汉魏至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 及先秦至唐

6、末歌谣。包括民间歌谣与文 人作品以及乐曲原辞与后人仿作。乐府 原是当时官府设立的音乐机关,专事制 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的歌辞 。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诗”, 成为继诗经、楚辞而兴起的一 种新诗体。 二十四史 指从史记到明史的24部史书(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 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即:史记(汉司马迁)、汉书 (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 (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 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 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 )、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 北史(唐李延寿)、旧唐

7、书(后晋刘昫等)、新 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 、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 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论语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 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 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 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 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南宋朱熹把其 与孟子 大学 中庸合称四书。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古代著名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庄子 庄子的文章,想像

8、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 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 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 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 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 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 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 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 解牛”尤为后世传诵。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 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 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 的思

9、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 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孟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 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 、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师承孔伋(孔 子之孙一般来说是师承自孔伋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 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 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 。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有孟子 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 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 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

10、王道”,主 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 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汉族人。名轲 ,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 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 ,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 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 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 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 陵)令。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 的文学家、教育家。荀子还是阴阳家(阴阳 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 行学说 )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劝学韩非子 韩非,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 物

11、。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 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现存 韩非子55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 、扁鹊见蔡桓公。提出“以法为主”,法、术、 势结合的理论,集法家思想大成。 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 合的法治理论。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理 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 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 提供了理论根据。 列子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河南)人,被道家尊为 前辈,主和贵“虚”,即虚静、无为。著有列子 8篇。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列子终生 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 、支伯

12、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 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 ,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 、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 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以失传。 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 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 ,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史书体例 1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2纪传体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纪事本末体 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 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4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5通史 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13、如史记。 6断代史 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文体分类一、 诗歌二、赋三、骈体文 四、词 五、小说 六、散文七、戏剧八、应用文一、 诗歌1、古体诗 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 的诗歌创作的作品。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 2、近体诗 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 。分律诗(五律和七律,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和 绝句(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 两类 。 3、楚辞 诗歌的一种体式,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 4、新

14、诗 又称“现代诗” 。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 5、歌行体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 与“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 间无严格区别二、赋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成为一种介于诗和散文 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以铺 叙事物为主的是“大赋“,以抒情为主的叫“小赋“,接近 于散文的称“文赋“。 它有别于今天的散文标题的“赋“,已不是铺陈的字 眼,而是“赞“颂“意。 古人“辞“赋“合称,是因二者都体形灵活,篇幅长 短不限,句子以四、六言为主,且允许有错落参差;从 风格上看,都讲究文采,多用铺

15、张手法。二者的区别是 :“辞“在句中或结尾多用“兮“以调节音节,而“赋“则较 多的使用散文句式,甚至整篇韵文中夹杂完全不押韵的 散文语句。 三、骈体文是以双句(即俪偶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 律,与散文相对的一种韵文。最大特点是,全文用对偶 句组成,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对称,词性 、词义相互合对。而偶句通常用四字和六字组成,互相 交替(四六文),如“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 霜,王将军之武库“。 起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唐初仍沿 习此,到韩、柳继起后,这种文体才衰落。 和韩、柳倡导的古文相比,古文讲“气势“,骈文讲“ 气韵“;古文讲通畅,骈文讲含蓄;古文讲古朴,骈文讲 典丽。 四、词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倚声填词 “)。又叫“曲子词“长短句“乐府“等。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曲牌),它规 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 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大部分都分为片(段),“ 片“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