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32361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7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诗歌鉴赏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诗歌鉴赏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诗歌鉴赏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诗歌鉴赏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之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灌云县第一中学 刘艳玲 【本课目标】v1、熟练掌握诗词中常见的有关思想内容的术语;v2、熟练掌握思想内容鉴赏题的答题步骤和解题方法,能够学以致用。【考点阐释】v2012年高考江苏卷考试说明指出诗歌鉴赏考查要点包括:v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v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v考点解读: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是指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所蕴含的意义 ,所创造的意境,所表现的主题,所流露的感情等。评价思想内容,就 是理解诗词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 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 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v

2、考查形式: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 联系在一起。v1.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所谓“评价“实际上主要是指理解.v2.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v3.所选诗词抒发的一般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v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加大了思想感情类试题的考查力度。2009年至今的 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大部分都直接考查了诗歌的情感,全都采用主观题 形式进行考查,或着眼于具体诗句,或着眼于全篇。有的直接要求回答 作者情感或观点的内容,如2009年广东卷;有的直接要求回答情感变化 的过程,如2009年江苏卷;有的要求对作品的思想和作者的感情做个性

3、化的解读。【知识链接】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术语:v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v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v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v思乡怀人 别恨离愁(离愁别绪) 长亭送别 v相知相思 羁旅之苦(客心之愁) 物是人非(昔盛 今衰黍离之悲)【例题精析】v例1 (2007福建卷) 武夷山中 v 谢枋得v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v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v【注释】谢枋得:宋末信州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 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 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做 此诗时将近十年

4、。v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v【参考答案】(步骤一)本诗借描写“青峰”“野水”“山雨”等 意象,(步骤二)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 2分(步骤一)并借梅花的意象,(步骤二)表现了诗人孤傲不 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2分抓住典 型意象抓住 注释【例题精析】v例2 (2010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怀古诗)v 李 白v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v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v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v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v注 一水:亦作“二水”。v问: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 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抓住题 材类

5、型参考答案v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 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 2分v曾经繁盛的六朝早已繁华不再,只有 眼前的自然景物永恒长存。(步骤一)v 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律诗。此两句 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寄寓了诗人关于 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 慨。(步骤二) 2分【备考锦囊】v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主旨是什 么?v提问变体: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 的情趣?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v2.答题步骤:v第一步,分析语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涉及 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结合手法)v第二步,揭示情感 :答题用语包括“抒发的思 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

6、的情 趣”,“寄托的情怀”,“表达的追求”,“流 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 心迹”,“造就的情致”等等。【典题探究】v3、(2011全国新课标卷) 春日秦国怀古 v (唐)周朴v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v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v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v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v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 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 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v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抓住 诗题抓住 景物特点抓住 关键词参考答案v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

7、, 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 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 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 情油然而生。 3分v通过对眼前凄凉败落的景物描写,寓 情于景,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2分【典题探究】v4、(2009年江苏卷)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v 岳飞v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 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 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v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 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v问: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却说“ 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了作者的

8、思想情感有何 变化?(4分)知人 论世参考答案v词人登上黄鹤楼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 国往昔“繁华”的回忆,而眼前“风尘恶”、“千 村寥落”的情景激发词人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 解民于水火之中的宿愿,结尾词人更乐观地 想象胜利后的欢乐。 2分v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 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 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 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 的舒畅心情。 2分【迁移运用】v5、(2011全国大纲卷) 关河令 v 周邦彦v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 云深无雁影。v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 如何消夜永!v【注

9、】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 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 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 传书。v问: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4 分)抓住景 物特点抓住典 型意象抓住 关键词参考答案v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 。 2分v全词融情于景。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 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 ”;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 ,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 之愁更深一层。 2分【解题方法】v1、抓住诗题 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许多古诗诗题的 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 说明了

10、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v2、抓住关键词 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 ,抓住了这些关键词,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李白春 夜洛城闻笛中“故园情”就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v3、抓住题材类型 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 感情基调大体相同。v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 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v5、抓住典型意象 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 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 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作的结 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

11、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 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v6、抓住注释 注释分类所暗示内容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 及本诗的思想感情。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 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介绍别人评价暗示本诗 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v7、知人论世 “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就是诗歌的写作背景;“人 ”即作者,也就是作者的一些情况。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了解作家的生 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和思想的理解和把握。【注意要点】准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需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v(1)要从整体上认真辨读诗词中的字句,包括诗中的文言词语以及所用的典故等

12、。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和“江月去人只数尺”的“去”等,就是这样的一些词 语。 v(2)要揣摩作品的深层含义。诗歌创作讲究含蓄,讲究意蕴,需要结合语境仔细 推敲,透过字面意思挖掘深层含义,如约客中“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从字 面上看貌似闲适,实际上表达的是诗人内心的烦躁和焦虑,若不结合语境仔细揣 摩,便很难看到字面后隐藏的这一深层含义。 v(3)要对作品进行客观的分析。要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不要故意拔高或贬低,更不要将今人的观点强加给古人。 v(4)要力求做到古人所说的“知人论世”。要了解清楚作者所处的年代及作者的生 活经历,这就要求我们真正读懂这首诗究竟写什么,

13、理解作者写诗的目的,表达 作者怎样的感受。 v(5)应注意从标题了解诗歌丰富的内涵,即“题眼”,如杜甫春夜喜雨这一标 题中的“喜”字;抓住诗词中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即诗眼、词眼;从注释 中捕捉信息,注释往往解释词语和典故,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等,有利于对内容 的理解及主旨的把握。 v(6)要整体把握作品的基调和主旨。要在认真辨读诗词中的字句的基础上,体会 作者如何遣词立意,品味作者如何营造意境,领悟出其中蕴涵的感情。如李清照 的如梦令,我们可以透过疏雨、骤风,浓睡、残酒,绿叶的“肥”、红花的“ 瘦”这些字眼,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那股浓得化不开的伤春、惜春的感情;从“不 消”“应是”等词语,去领悟委婉曲折的表现手法。本课总结v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 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 要特别注意。v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 挥想象,进行再创作。v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一般 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