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指南”和“规范”提高基层高血压防治水平41233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29804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X 页数:80 大小:3.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循“指南”和“规范”提高基层高血压防治水平41233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遵循“指南”和“规范”提高基层高血压防治水平41233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遵循“指南”和“规范”提高基层高血压防治水平41233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遵循“指南”和“规范”提高基层高血压防治水平41233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遵循“指南”和“规范”提高基层高血压防治水平41233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遵循“指南”和“规范”提高基层高血压防治水平4123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循“指南”和“规范”提高基层高血压防治水平41233(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遵循“指南”和“规范” 提高基层高血压防治水平提 纲 我国高血压病的流行和防治现况 高血压测量指南要点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解读 高血压药物治疗新进展 基层降压药选用原则及评价标准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人类认识高血压的历史Framingham心脏研 究:最早认识到高血压 与心脏病的关系1961年认识到高血压与卒中的关系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提出高 血压阶梯治疗方案1978年JNC II将舒张压作为确诊高 血压的和治疗建议的基础1980年JNC V收缩压与舒 张压同等重要1992年JNC VII:降压达标对减少各类患 者的心血管事件至关重要2003年中国高血压指 南:降压达标20

2、05年2010年 高血压是生活方式病 推荐家庭自测血压 多数需要联合用药 高血压管理是国策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 全国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1000万人单位:%四次全国调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我国2次高血压患者 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n=950356 15岁n=272023 18岁我国15组人群 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变化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近20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检出、治疗和控制都取得了显著的 进步。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变化趋势32.4%48.4%22.6%38.5%9.5%2.8%0%10%20%30%40%50%1992-19942004-200526.3%30.2%

3、12.1%24.7%6.1% 2.8%0%10%20%30%40%19912002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多 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n中国每年新增加高血压病患者1000万n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是高血压患者n目前我国高血压人数约为2亿高血压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JAMA. 2004 Jun 2;291(21):2591-9 202067339934455441135134424010203040506070(%)CHD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CVD高血压吸烟高 TC低 HDL糖尿病肥胖我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 (Chinese Multi-Provincial Cohort Stu

4、dy,CMCS) 结果纳入30121名年龄35-64岁的受试者中国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率高 每年新发脑卒中250万人,心肌梗死50万,比例5:1;欧美1:1.高钠低钾膳食是中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农村城市推荐*g/d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盐摄 入量比较高,每日每人盐摄入量平 均达到12克水平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2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07 版) 推荐每日平均钠钾摄入量:中国与日美国中年男性比较钠摄入量钾摄入量中国中国日本日本美国美国245mmoL211mmoL163mmoL38mmoL49mmoL74mmoL中国 K/Na=0.15日本 K/Na=0.23美国 K/N

5、a=0.45饮酒量(毫升/月)与高血压患病率(%) 1991年全国高血压45万人调查,高血压杂志1995,3:50危险因素:超重和肥胖 我国东北地区33个社区的25196例成人的横断面调查:超重/肥胖人群的 高血压发生风险是BMI正常人群的2倍和8倍体重指数n高血压发生率 (%)OR(95%CI)正常740524.91.0超重388443.72.00(1.80-2.23)肥胖69270.68.28(6.70-10.15)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11, 29:000000腰围男性90cm或女性85cm,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4倍以上 我国居民肥胖趋势明显 19

6、922002,10年间我国居民 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上升 38.6%和80.6% 超重和肥胖人数增加1亿 2002年居民营养调查 超重肥胖率为23.2%,接近 总人口的1/4 我国近2亿6千万人超重或肥胖马冠生,李艳平,武阳丰等。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9月第39卷第5期:311-315比例%38.6%80.6%1992年2002年国家重视高血压防治1国家医改:高血压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2 国家心血管病中长期规划:- 高血压防治为主攻方向、主要内容-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防治的切入点3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 高血压规范管理率达到40%- 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达到60%;中

7、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小结高血压患病率的变化趋势我国人群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有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高血压防治现状:中国高血压患者的总体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低于50%、40%和10%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超重和肥胖将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流行的两个显著特点:从南到北,逐渐递增;脑卒中发病率高基层医生是防治高血压的主力军提 纲 我国高血压病的流行和防治现况 高血压测量指南要点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解读 高血

8、压药物治疗新进展 基层降压药选用原则及评价标准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17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流程及要点准确地测量血压明确的诊断标准(指南)正确的综合评估恰当的干预治疗18血压测量的标准 诊室血压仍是评价高血压的主要标准 140 / 90 mmHg 家庭自测血压将更加普及(其标准) 135 / 85 mmHg 动态血压测量(ABPM)作为诊室血压的辅助手段, 130/ 80 mmHg 有助于提高高血压的诊断准确性,并识别白大衣高血压(WCH)和隐性高血压(MH)因素测量血压 比 实际血压 收缩压变化舒张压变化 病人方面谈话17 mm Hg13 mm Hg寒冷环境11 mm Hg8 mm Hg饮酒3小

9、时内,8mmHg 3小时内,7mmHg技术方面仰卧位3 mm Hg 或 无变化 2-5 mm Hg上臂的位置超过心脏水平10 cm 8 mmHg,反之 8 mmHg超过心脏水平10 cm 8 mm Hg,反之 8 mm Hg上臂没有支撑 2 mm Hg 2 mm Hg 袖带太小 8 mm Hg 8 mm Hg 测量者 期望偏倚 5 - 10 mm Hg 5 - 10 mm Hg影响测量血压的因素McAlister FA, Straus SE. Measurement of blood presssure: an evidence based review. BMJ 2001;322:908-9

10、11 一天不同时间血压变化 高血压患者双上肢血压差异SBP10mmHg占10%; 5mmHg占了1%; 双上肢血压有差别,应测量血压较高一侧。 双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健康青年人高20/16mmHg; 踝臂血压指数(ABI)正常位1.01.3。55岁 女性65岁 吸烟 血脂异常 TC5.7mmol/L(220mg/dL) 或LDL-C3.6mmol/L (140mg/dL) 或HDL-C报道,自1999年至2005年,平均每 片降压药价格从0.97元涨到2.94元,涨幅高达203% 同其他常用降压药相比,0号价格优势非常突出,适合长期服用提 纲 我国高血压病的流行和防治现况 高血压测量指南要点

1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解读 高血压药物治疗新进展 基层降压药选用原则及评价标准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8 钙拮抗剂(CCB) 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8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8 利尿剂8 受体阻滞剂8 低剂量固定配比复方制剂(SPC)降压药物的常用种类(六大类)常用降压药种类的临床选择分 类适 应 症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相对禁忌症噻嗪类利尿 剂心力衰竭、老年高血压、高龄老年高 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痛风妊娠袢利尿剂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利尿剂 (醛固酮拮抗 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肾功能衰竭 高血钾受体阻滞 剂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快速性心律失 常、慢性心力衰竭

12、(去掉:妊娠)度房室阻 滞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周围血管病、糖耐 量低减、运动员-受体阻滞 剂前列腺增生、高血脂体位性低血压心力衰竭常用降压药种类的临床选择分 类适 应 症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相对禁忌症 CCB (二氢吡啶 类)老年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单纯收 缩期高血压、稳定性心绞痛、颈动 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去掉:妊娠)无快速型心律失常, 心 力衰竭CCB (非二氢吡 啶类)心绞痛、颈动脉粥样硬化、室上性 心动过速-度房室传导 阻滞心力衰竭ACEI心力衰竭、冠心病、左心室肥厚、 左心室功能不全、颈动脉粥样硬 化、非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代谢综合 征妊娠

13、 高血钾 双侧肾动脉狭窄ARB糖尿病肾病、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 尿、冠心病、心力衰竭、左心室肥 厚、心房颤动预防、ACEI引起的咳 嗽、代谢综合征妊娠 高血钾 双侧肾动脉狭窄v“理想”降压药国际公认的9条标准1. 有效控制血压! 2. 24小时平稳降压3. 一天一次,服用方便,易为病人接受和坚持4. 不良反应很少,患者易于坚持5. 能预防和逆转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肾血管结构的改变,最大限 度地降低冠心病、中风和心力衰竭的危险性6. 使治疗者有良好的生活质量7. 能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8. 与其它药物相容,不影响其它疾病的治疗9. 价格适宜,疗效费用比值高药物治疗联合用药的意义1. 联合治疗可使80%

14、以上的病人达标,而单药治疗 只能控制40%-50%的病人血压; 2. 联合治疗干预多种机理,而单药只干预一种机理 ; 3. 减少或抵销不良反应; 4. 两种互补的降压药低剂量联合应用,最大程度血 压控制,而不良反应最少; 5. 不同峰效应时间的药物联合有可能延长降压作用 时间 高血压是异质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存在个体差异,且不同发病机制之间 密切联系,五类主要的降压药物作用机制却各不相同。Osamu Iimura. Current Hypertension Reports, 2000;2:421-422 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盐-体液内皮系统关于高血压联合治疗F C+A A+D C

15、+B C+DC+A A+D C+D C+B FC+D+A C+A+B C+A+C+D+A C+A+B D+A+C A D B确诊高血压血压160/100mmHg 低危患者血压160/100mmHg ;高危患者(伴心脑血管病或糖尿病)对象第一步第二步可加其他降压药,如可乐定等第三步注:A:ACEI或ARB;B:受体阻滞剂;C: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D:噻嗪类利尿剂; : 受体阻滞剂。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F: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 第一步均为小剂量开始,药物治疗后血压未达标者,可使原药基础上加量或另加一种降压药,如血压达标,则维持 用药;第二步也是如此。联合治疗单药治疗选择单药或联合降压治疗流程多数病例采用联合治疗“超过2/3的高血压病人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别的药物而不 是只用一个药物来有效控制血压” JNC 7“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内的病人中的60使用了两种或 两种以上的药物,只有30的病人使用了一种药物。” ALLHAT 研究“随机临床试验证明,大多数高血压病人为控制血压须用两种或两 种以上降压药”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2010年版指南 常用降压药物新增“固定配比复方制剂”固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