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云春树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场雪》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28647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4.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暮云春树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场雪》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暮云春树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场雪》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暮云春树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场雪》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暮云春树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场雪》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暮云春树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场雪》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暮云春树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场雪》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暮云春树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场雪》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巩义市涉村镇后村小学Email : W Q Q : 415811082王其朝第一课时请同学们来欣赏一组镜头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作者是 在什么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 本文写于1962年。1960年至1962年,正是 我国遭受自然灾害的时期。当时粮棉欠收,国 民经济遭到了暂时的困难。人们是多么盼望能 有一个好收成啊。1962年冬天,作者在胶东 半岛的农村,看到这第一场大雪,联想到“瑞 雪兆丰年”,心里无比喜悦,写下了这篇散文 。文章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大雪,讲述了 “瑞雪兆丰年”的科学道理,表达了作者的喜悦 心情。注意本文的写作顺序。注意本文的写作顺序。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

2、们共同来欣赏课文。【小资料】 西伯利亚: 在亚洲北部,临北冰洋,在前苏联 境内,面积约1300万平方公里。西部为平原,中 部多高原,东部为山地。林、矿资源丰富。气候 寒冷。西伯利亚冬季严寒而且漫长,这里的维尔 霍扬斯克从每年11月底,到次年2月末,昼夜平 均气温低于-40,是北半球的寒极之一。西伯利 亚是亚洲大陆的寒流发源地。 胶东半岛: 即山东半岛,位于山东省东部胶菜谷 地以东,伸入到渤海和黄海之间。胶东半岛受海洋 影响较大,但仍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受西北季风 的影响,天气寒冷,以晴为主,有时会受到来自西 伯利亚寒流的影响,使气温一下降得很低。半岛, 是三面临水一面连接大陆的陆地。(1)“彤

3、云”,指什么云? (下雪前密布的阴云。) (2)“谚语”,什么叫谚语? (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的语句。用 简单的话反映深刻的道理。 ) 本课的谚语是哪句话?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3)“瑞雪兆丰年”中“兆”是什么意思?(预先显示。)(4)什么是“俗话”? (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话。这种话简练 而形象,大多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瑞雪兆丰 年”就是一句俗话。)(5)“粉妆玉砌”是什么意思? (用白粉打扮,用玉石砌成,形容 雪后一片白色的世界。)下面的括号怎么填?下雪前下雪( )下雪( )联想 中 后 请同学们按上面的顺序给课文分段雪前(12自然段)

4、雪中(3自然段)雪后(4、5自然段)联想(6、7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按时间顺序写的。) 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及其随着时间的推移、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及其随着时间的推移、 气候有了明显变化的词语。气候有了明显变化的词语。前些天阳春三月 昨天一早骤然变冷 中午凛冽寒风 下午呼呼地刮 黄昏鹅毛大雪开始伴着小雨 不久大片雪花 一会地面白了 夜里压断枯枝 今晨天放晴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作者这样写,既显示了由晴到阴、由暖 到冷、由雨到雪气候的骤然变化,又明显 地可以看出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第一场雪 的。文章的层次清楚。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层次。(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

5、第一场雪请同学们 再一次听课文录音。注意作者对 “雪中”、“雪后”景色的描写。讨论、交流 1自己读“雪中”的描写。画出课文中描写雪花 在空中飞舞的样子和形状的词语。画出描写雪花“ 声”的词、句。 (写雪是“纷纷扬扬”的,雪花是“大片大片” 的,是从空中“飘落”下来的。) (写夜里下雪,雪花是“簌簌地”往 下落,“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偶尔咯吱一声响。”) 2读“雪后”的美景。 (1)“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是什么意思? (用白粉装饰,用玉石砌成,形容雪后一片白色的世界。这是一个 十分生动的形容。) (2)作者是怎样描写无风时和有风时的雪景的? (“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

6、晶晶的银条儿;冬夏 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这是雪后无 风时的雪景。有风时则是“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 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 道五光十色的彩虹。”)说说你觉得作者这样描 写雪后的景色美吗?为什么? (作者这样描写雪后的景色很美。写无风时,白 雪落在“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变成了“毛茸茸” 、“亮晶晶”的“银条儿”;落在“冬夏常青”的松柏 上;则变成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多美的景象。写有风时,“银条儿”和“雪球儿”“ 簌簌地”落下,都变成了“玉屑似的”“雪末儿”, 在阳光下,显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7、生动 形象地描写出了雪后的美景。)“嗬!好大的雪啊!”写出作者怎样的 心情 ?(写出作者惊喜的心情。) “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 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 妆玉砌的世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喜悦、赞美这第一场大雪 的思想感情。)作者既写出了雪后的静态美,又写出了 动态美,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雪景 图。那么,雪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带来了欢乐。孩子在堆雪人,掷雪球,欢乐的叫(带来了欢乐。孩子在堆雪人,掷雪球,欢乐的叫 喊声使我们体会到人们的欢乐。)喊声使我们体会到人们的欢乐。)从作者的描写中从作者的描写中 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 从作者的描写中

8、我们可以看 出,景物描写得越美,越生动, 感情就抒发得越真挚,越充分。?“俗话说:瑞雪兆丰年”这是什么意思? (“瑞雪”,是指吉祥、应时的好雪。“兆”,预示。“瑞雪兆丰年”是 说这场雪下得很好,很是时候,预示着来年是个丰收年。) 它的科学根据是什么? (作者从三个方面说明它的科学道理: (1)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2)雪水能供应庄稼 生长需要的水分;(3)厚雪能保护庄稼过冬。) 人们总结了一句谚语是怎么说的?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课文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最后说:“我想,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把及时的大雪称为“瑞 雪”的道理吧。”这一句收拢全文。进一步表达了对雪的喜爱、赞 美之情。) 你能总结出本文的中心思想吗? (本文讲述了“瑞雪兆丰年”的科学道理,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这句谚语说的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冬天雪下得大,把麦苗盖得厚厚的,明年的麦子就长得好。” 枕着馒头睡”是指小麦丰收,粮食充足。)第一场雪雪前雪中雪后联想阴 - 风- 雪又急又大壮丽瑞雪兆丰年 喜悦 、赞美 有序 -有物-有情请同学们再次领略雪的美丽壮观 。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