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24443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6.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在上一堂课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 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其 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那神 奇如画的风光无不让人心动神摇,今天我们 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 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 导入新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章多角度写景、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 3、体会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 4、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

2、闲人”的含义。 学习重难点陶弘景陶弘景“书”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 ? “书” 即书信,古人的书 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一种 应用性文体,古代书信多记事 陈情,实用性和审美性完美结 合。书(sh) 写字;记录;书写。字体。 装订成册的著作。书信。文件。给刚才大家所组的词语对号入座。例如:书本 书写书信 楷书判决书装订成册的著作 写字;记录;书写 书信 字体 文件“书”的解释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 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 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 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 慰,如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 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

3、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 具有美学价值的精品,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写作背景陶弘景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 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好读书 ,喜道术。20岁前曾担任诸王的侍读,37岁( 齐武帝永明十年,公元492),辞官隐居于句 容茅山,继续钻研学问,炼丹习道,并遍游名 山,寻访仙药。粱武帝萧衍早年曾和他交友, 登上帝位以后经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时人谓 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作者简介“山中宰相”陶弘景精通阴阳五行、山 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 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 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 为“山中宰相”。陶一

4、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 “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 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 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1、反复朗读课文,划分朗读 节奏。2、以同座为单位交流自学情 况,疏通文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 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其奇者。读准节奏交辉 四时 歇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欲界之仙都与()交相辉映四季 消散 太阳将要落山了。颓,坠落。 潜游在水中的鱼(借代)争相跳 出水面。 人间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分

5、为欲界、色界、 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 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 美好世界。 参与,这里指欣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 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 。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高峰插入云霄, 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 交相辉映。 高峰入云仰 视俯 视清流见底 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视 角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葱的林木和翠绿的

6、竹子 ,四季长存。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绘了怎 样的画面?“乱鸣”在整个描写场景中 有何作用?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渲染欢欣热闹,增添勃勃生 机。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 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 把“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改成“晓 雾将散”“夕日欲坠”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原句的“歇”“颓”把晓雾和夕日 拟人化 了,表现作者对山川喜爱的 情感。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四 季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早 晚时 间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实

7、是欲界之仙都。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 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 了。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隐 含着什么感情? 带有自豪之感,也有与谢灵 运比肩之意。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 士共同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 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 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 春。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 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 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 ,就再也没有人

8、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译 文本文分三层:第一层(第一句):总领全文。第二层(第二句到第六句):描绘景色。第三层(第七句):感慨、议论,总括全文。整体感知答谢中书书总引山川之美,古今共谈写 景四 季 常 景俯视高峰入云俯瞰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一日变景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抒怀欲界之仙都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美作品首先为我们呈 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 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 ,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 活力。山水相伴相映, 情味盎然。课文讲解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9、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春。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 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 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 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 水画轴。意境美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澈见底色彩相配之美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夕日欲颓赏析本文的意境美。古人

10、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 ,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 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 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主题思想 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 趣。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 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 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 爱之情以及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 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且略 微有惆怅寂寞之感。 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 今仁人智士用他们脍炙人口的文章写尽了山 川草木的秀色,让我们去品味,去感

11、怀。其 实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用它那多姿多彩和真 切自然的灵性感染着我们,只要我们用明亮 的大眼睛,用宽广的胸怀去发现,去感悟自 然,感受生活。我们的阳光将会变得更加灿 烂,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无限美好。 课堂小结(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5)实是欲界之仙都(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各种色彩交相辉映 )(季节) (消散)(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 )(人间的仙境)(复,再;与,参与,指欣赏)1、解释词语。课堂练习月在古诗诗里给给人的感觉觉就是温 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谦谦 君子,要么 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

12、着团圆团圆 ,要么 暗示着分离,给给人的感觉觉是一种淡 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这正迎 合了文人的雅兴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 ,所以,文人学者们们常借月亮来抒写 自己的情怀怀调动你的语文积累,说出两 句吟咏月亮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王安石)关于“月亮”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唐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导入新课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天 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 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

13、,古往今来 ,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古有一人: 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 古难全。 娶亲: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猜猜他是谁?苏轼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宋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与他的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 大家”之列。作品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 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 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 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 遭贬。卒后追谥文忠。 作者

14、简介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 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诽谤 朝廷,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 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 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 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 无权的闲官。苏轼以犯人身份被贬,谪居湖北黄州之时 ,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曰:“不 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 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 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本篇 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 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 ,要耐心寻味。 写作背景张怀民,1083年 被贬黄州,

15、初寓居承天 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 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 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 ,公务之余,以山水怡 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 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 超逸的人。 资料链接承 天 寺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 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 )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 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 名月台寺。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要求:读准字音,读准 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 感情。感情。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读准节奏再读课文要求:参考注释

16、理解课文,掌要求: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掌 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 译课文。译课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见“月色如户”,则“欣然起 行”, 欢欣之情,溢于言表。品味语言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词语解释念,想;遂,于是,便 ;至,到。 想到没有与我同乐,于 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含有知音稀少的憾意和淡 微低沉的喟叹,“寻张怀民 ”,张怀民才是他赏月的相 知好友。品味语言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相与步于中庭 词语解释相与:共同、一起。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 庭。心有灵犀,相知好友相携 同步漫游赏月,流露出十 分恬适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