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原理和方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24159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8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管理原理和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安全管理原理和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安全管理原理和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安全管理原理和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安全管理原理和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管理原理和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管理原理和方法(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安全管理原理和方法主讲:王佰顺 安徽理工大学安全工程教研室 0554-6668753,13053179631 主要内容u事故致因理论u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原则u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第一章 事故致因理论两个基本概念:n事故: 意外的变故或灾祸n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机理或模型,它反映事故的本质或规 律一、事故致因理论综述n1919年,格林伍德(MGreenwood)和伍兹(HWoods)提出了“ 事故倾向性格”论 n1936年,由美国人海因里希(WHHeinrich)所提出的事故因 果连锁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 )n1949年,葛登(Gorden)利用流行病传染机理来论述事故的发

2、 生机理,提出了“用于事故的流行病学方法”理论n1961年,由吉布森(Gibson)提出,并在1966年由哈登 (Hadden)引伸的“能量异常转移”论n1969年,由瑟利(J.Surry)提出的以人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为基 础描述发生因果关系的一种事故模型。n1972年,本尼尔(Benner)提出 的“扰动”导致事故的理论,即 动态变化理论 n近十几年来,比较流行的事故致因理论是“轨迹交叉”论 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管 理 缺 陷 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个人的原因 工作条件原因 直 接 原 因 损 失 北川彻三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学校教育原因 社会的原因 历史的原因技

3、术的原因 教育的原因 身体的原因 精神的原因 管理的原因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状态三、能量意外转移理论 n能量的概念n吉布森和哈登从能量的观点出发,指出:人受伤害的 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向人体的转移,而事故则是一种 能量的异常或意外的释放。n应用能量意外转移理论预防伤亡事故n用较安全的能源替代危险大的能源 n限制能量 n防止能量蓄积 n降低能量释放速度 n开辟能量异常释放的渠 n设置屏障 n从时间和空间上将人与能量隔离 n设置警告信息 四、轨迹交叉论 基础原因 (社会因素)间接原因 (管理缺陷)直接原因遗传、经济、文化 、教育培训、民族 习惯、社会历史、 法律生理和心理状况、知 识技能情况、工作态

4、度、规章制度、人际 关系、领导水平人的不安全 行为设计、制造缺陷、 标准缺乏维护保养不当、保管 不良、故障、使用错 误物的不安全 状态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五、动态变化理论n扰动引起事故理论n变化失误理论1、扰动引起事故理论由本尼尔提出,外界对系统影响的变 化为“扰动”,扰动将作用于行为者。产生 扰动的事件称为起源事件。当行为者能够 适应不超过其承受能力的扰动时,生产活 动可以维持动态平衡而不发生事故。如果 其中的一个行为者不能适应这种扰动,则 自动平衡过程被破坏,开始一个新的事件 过程,即事故过程。即将事故看作是由事 件链中的扰动开始,以伤害或损害为结束 的过程。 2、变化失误理论变化是事故

5、的潜在致因n企业外部社会环境的变 化 n企业内部的宏观变化和 微观变化n计划内与计划外的变化 n实际的变化和潜在的变 化n时间的变化 n技术上的变化 n人员的变化 n劳动组织的变化 n操作规程的变化 六、基于人体信息处理的人失误事故模型 n这类事故理论都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即: 人失误会导致事故,而人失误的发生是由 于人对外界刺激(信息)的反应失误造成的 。n威格里斯沃思模型n瑟利模型1、 威 格 里 斯 沃 思 模 型2、 瑟 利 模 型主要原理和理论:n系统原理n人本原理n预防原理n强制原理n需要层次论 n双因素理论 n强化理论n挫折理论 n期望理论 n公平理论 安全管理学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

6、论管理学第2章 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1、系统原理n系统的概念:n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结合而成、 具有某种特定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中的有机整体。n系统的属性n集合性n相关性n目的性n整体性n层次性n适应性 n系统分析n即从系统观点出发,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 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索,确 定系统目标,列出实现目标的若干可行方案 ,通过分析对比提出可行建议,为决策者选 择最优方案提供依据。n 系统分析的内容:n界定系统范围n确定系统的结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联系n明确系统目标n明确系统为完成目标所需的系统功能n明确系统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可能发生的变革n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n动态

7、相关性原则:即构成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各个要 素是运动和发展的,而且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相 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n整分合原则:即现代高效率的安全管理必须在整体目 标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这就 是整分合原则。 n反馈原则:有效的安全管理,应该及时捕捉、反馈各 种安全信息,及时采取行动,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 ,使系统保持安全状态,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n封闭原则:该原则的基本精神是企业系统内各种管理 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相互 制约的关系,管理才能有效。这种制约关系包括各管 理职能部门之间和上级对下级的制约。上级本身也要 受到相应的制约,否则会助长主观臆断、不负

8、责任的 风气。2、人本原理 n人本原理的含义n一切管理活动均以人为本体展开的,管理活动离不开人 。n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内在潜力。n保证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最为重要的。n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n动力原则管理活动要有能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n能级原则要按能量的大小分配其职位和任务,做到 才职相称。n激励原则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 做好内在动力、外在压力和吸引力的有机统 一。3、预防原理n预防:在事故发生前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技 术措施,使事故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n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n偶然损失原则 1:29:300法则n因果关系原则 砍断事故因素的环链n3E原则 (工程

9、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 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 策)n本质安全化原则n失误安全n故障安全4、强制原理n含义:n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动, 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管理要求的 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n安全管理更需要具有强制性。原因:n事故损失的偶然性n人的“冒险”心理n事故损失的不可挽回性n强制管理不同于唯长官意志的独裁管理, 它强调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n与强制原理有关的原则n安全第一原则n监督原则n国家监察n企业监督n群众监督 5、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 5.1 需要层次论马斯洛(Abrahan H.Maslo

10、w)在 1943年提出,虽较为合理 ,但也有例外。应用时注 意: u注重调查 分析本企业职 工 需要层次结构的状况,为 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u针对 不同层次的需要,提 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u注意职工需要层次结构的 变化,适时调 整满足职工 需要的管理方法;u把职工的安全需要与其它 需要作为一个需要体系综 合考虑,以提高安全管理 的有效性。安全需要生理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 现需要5.2 双因素理论 n又称“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由美国 心理学家赫茨伯格(Fherzberg) 于1957年 提出。 n保健因素是人的基本需求(生理、安全、社 交)n激励因素是人的更高层

11、次的需求。n激励和保健因素很难截然分开,要防止激 励因素转变为保健因素5.3 强化理论n又称行为“矫正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 出。此理论强调人的行为与影响行为的环境刺 激之间的关系,认为管理者可以通过不断改变 环境的刺激来控制人的行为。n强化模式主要由“前因”、“行为”和“后果 ”三个部分组成。n强化包括正强化、负强化和自然消退三种类型 。n应用注意:n以正强化方式为主n采用负强化(尤其是惩罚)手段要慎重n注意强化的时效性n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n利用信息反馈增强强化的效果5.4 挫折理论n挫折是指人类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 程中,指向目标的行为受到障碍或干扰, 致使其动机不能

12、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 产生的情绪状态。n挫折理论主要揭示人的动机行为受阻而未 能满足需要时的心理状态,并由此而导致 的行为表现,力求采取措施将消极性行为 转化为积极性、建设性行为。 n人的挫折容忍能力因人而异n挫折对人影响的两面性n防止产生挫折心理的措施:n帮助职工用积极的行为适应挫折,如合理调整无法实 现的行动目标;n改变受挫折职工对挫折情境的认识和估价,以减轻挫 折感;n通过培训提高职工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加个人目 标实现的可能性,减少挫折的主观因素;n改变或消除易于引起职工挫折的工作环境,如改进工 作中的人际关系、实行民主管理、合理安排工作和岗 位、改善劳动条件等,以减少挫折的客观因

13、素;n开展心理保健和咨询,消除或减弱挫折心理压力。 5.5 期望理论n1964年,佛隆提出了管理中的期望理论: 激励水平目标效价期望值 目标效价是指个人对某一工作目标对自身重要性的估价 ;期望值是指个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大小的主观估计。 n同一目标的效价和期望值因人而异n企业设置的安全目标和激励程度要对职工 有真正的吸引力。5.6 公平理论n该理论认为: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 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 感到公平更为密切。n不公平感是当事人心理上的主观感受,不一定 反映客观实际情况,而且公平的观念实际上是 一种价值观,公平与否的个人标准,与个人的 价值观密切相关。 n在对职工

14、进行奖酬时,力求做到客观、实事求 是,以避免职工心理上可能滋生的不公平感。 第3章 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n国家安全管理体制上n企业安全管理机制上一、安全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对策n现状:n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 ,劳动者遵章守纪,地方政府督察,评价中 介。n问题:n企业真正负责了吗?企业中的哪些人负 责?该负多大的责?n国家监察究竟起到了多大作用?监察能 真正到位吗?失察了有没有责任?多大责任 ?n群众监督渠道真正畅通吗?群众监督的积极 性真正调动起来了吗?n问题:n劳动者真正能自觉遵章守纪吗?怎样才能使 之?企业领导们真正坐下来好好研究过这个 问题吗?n政府对企业的安全研究

15、该不该负责任?该负 什么样的责任?引咎辞职或坐牢就真正有用 吗?n中介评价机构和企业、政府之间究竟是什么 关系?中介机构的利益和责任对等吗?其安 全评估的内容合理吗(人的安全意识和素质 )?n对策:n加大对企业和企业领导的事故赔偿和处罚力 度n建立监察人员失监处罚制度n建全对安全隐患的举报奖励制度n企业设置安全管理研究机构n提高煤炭企业立项上的安全准入条件n评估机构必须对其评估结果负有一定的责任二、煤矿企业内部安全管理机制评析n现状:(各种安全责任制)n矿长、总工负责,安监处监督,通防部门落 实,各区队配合n问题1:重安全部门,轻基层区队n对策:分级(部门)负责和全员负责相结合 ,安全部门负责

16、技术指导n问题2:重安全措施制定,轻措施落实n对策:严肃措施审批,谁审批谁落实和负责n问题3:重生产、轻安全n对策:重奖,重罚 ?n问题4:安全教育重形式,轻实效n对策:全员岗位轮训,考评在实际工作中n问题5:重日常事务管理,轻安全对策研 究n对策:建立安全研发机构,系统研究管理方 法n问题6:重白班安全管理,轻夜班安全检 查n对策:建立夜班巡检制度,生物节律n问题7:重命令,轻安全意识和素质培养n对策:加强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的培养n问题8:重大事故预防,轻小事故隐患n对策:大事故寓于小隐患之中,不放过小隐患n问题9:重惩罚,轻奖励n对策:以正激励为主n问题10:重检查形式,轻整改效果n要查出问题,并检查整改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