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与散文苏教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19977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4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与散文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诗歌与散文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诗歌与散文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诗歌与散文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诗歌与散文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与散文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与散文苏教版(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唐宋散文选读的课程解读与教学设计选修系列一“诗歌与散文” 之一、课程设计思路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以学分作为调 节与管理的手段。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每个学期分 两段,每一学段(约10周)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选修课程 分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新 闻与传记(D),语言文字应用(E),文化论著选读(F )。每个系列设计有两到四个模块,有1216本教材。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选修二“唐宋散文选读。 标准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 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要顾及学生在原 有的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 差异,激发学生

2、的潜在能力,增强课程的选择 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 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设置选修课程板块,是增强课程选择性的重 要措施,选修课程是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 学生在选课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 课程。 “教师有必要积极而慎重地规划、开设选修课 ,用好用足本地区的课程资源,沟通课堂内外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选课与开课的问题 调查对象:北江中学高一级 问卷调查的结果:实验班,对“唐诗宋 词元散曲”表示喜欢和欢迎的接近55% ;平行班只有35%,有65%的学生表示 不喜欢或没感觉。实验班,有35%的学生表示喜欢“唐宋 散文,平行班只有20%的学生表示喜

3、 欢。学生对开设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选修二唐宋散文选读的态度 调查对象:广州某所中学 问卷调查的结果:最热门的课程是说话艺术,有186人;电影欣赏 有150人;唐诗宋词元曲有100人;常用文体写 作有98人;短篇小说欣赏有93人。第二热门的 课程有,中国现代散文选有66人,中外戏剧欣 赏有53人,新闻的阅读与写作有84人,传记选 读有49人,语言文字的规范与运用有68人。第 三个层次,也就是较为冷门的,唐宋散文选有 16人,中国现代诗歌选读有19人,论语选 读有6人,先秦诸子百家名著选读8人。结论:发现学生对选修课的态度与专家们原来的 设计 有很大的出入,从真正意义讲,学生之中 爱读古诗文

4、的为数不多。 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 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 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发展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 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 ,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的 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 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 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 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

5、文学社团,展示成 果,交流体会。解读新课标关于“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目标的说明。 第一条目标提出了总体要求,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健康高 尚的审美情趣。一个人审美修养的获得,其程度的高下 ,以及能否使自己的兴趣得到持续发展,形成较为稳定 的审美能力,关键在于审美情趣。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 力有了明显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得到丰富和深化,情感 体验也趋于丰富和细腻,自我意识和活动能力不断增强 ,这是他们的内在精神修养迫切需要的提高。在这样的 前提下,审美情趣就会在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提 高文学修养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就会成为高中生的 内在需求。对优美的诗歌散文作品的鉴赏,可以在很大 程度上满足高中生这一

6、需求。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 及选修二“唐宋散文作为中国古代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使高中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古代诗文悠久历史和 优良传统,感受中华艺术精神,陶冶情性,丰富积累,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诗歌散文阅读鉴赏,首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量 。课标上虽未规定背诵数量,但也提出了诵读的建 议,这是提高学生诗歌散文阅读鉴赏能力的良好基 础。但选修课应进一步扩大阅读量,拓展阅读面。 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就不可能显著提高阅读鉴赏能 力;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则可以在众多作品的相互 联系中、在多角度的比较中、

7、在纵向和横向的“作品 链”中进行阅读鉴赏。 教学建议是“本系列课程,应在一定的阅读量的基础 上,精选重点,鉴赏研读。”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发展和现代 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其次是鉴赏研读的重点应在作品,而不在鉴赏理论 和文学史知识。教学建议指出“应重视作品阅读欣 赏的实践活动,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 识”。作为诗歌散文阅读鉴赏课,要重视通过对优 秀诗文从思想内容到艺术特点的鉴赏,达到切实提 高鉴赏能力的目标。在阅读鉴赏过程涉及到的中外 文论关于文学鉴赏的主要观点,文学鉴赏的各个

8、要 素、不同文体作品鉴赏的基本方法等带有一定的理 论色彩的问题,以及中外诗歌史、散文史的有关知 识,不应该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它只是一种 帮助阅读鉴赏的手段,或一种间接的知识理论背景 ,如果把这一系列上成文学鉴赏概论或微型的文学 史课,就背离了课程目标。 教学建议中提示“也不必系统讲师授鉴赏理论和文 学史知识”。 第三是对作品的鉴赏重点应放在探索作品的意 蕴和艺术魅力方面。 诗歌的艺术魅力:如抒情诗,其美感首先来自 音律(包括节奏和音律)。阅读诗歌须吟哦, 须朗诵,才能感受作品的音乐美,品出其中的 情感内容。其次是鉴赏诗歌的意境美。 散文的艺术魅力主要指文学性散文或诗性散文 ,即偏于写景、

9、抒情、言志的散文。文学性很 强的散文,与诗歌在艺术表现上有一些共同点 ,如音律、意境、情韵等美感因素,在诗性散 文中同样存在。鉴赏散文的艺术魅力,还可侧 重从语言美、结构美、意韵美等方面入手。 关于“发现意蕴”的要求,新课标里强调文学作品的 意韵,应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 的、历史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意义。从作 家主体而言,作品中意蕴,乃是其思想、意识、情 感的综合体。诗歌散文的意蕴有时还具有多义性, 模糊性的特点。 教学建议特别强调:“应重视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 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 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一 味追求统一答案。”

10、分析诗歌散文,不应机械的从作品的活生生的内容 和形式中概括出理性的、抽象的中心思想或主题思 想,在加以模式化的表达,这种概括出来的抽象判 断不是作品的意蕴。这种意蕴的分析教条化、图解 化倾向,只会热衷于指向作品的社会政治意义。这 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最后,还有通过多种途径提高鉴赏能力。文本的阅读是最 主要的途径。此外,教学建议指出多种途径,如加强诗文 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 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 感受和理解作品; 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 自行从书刊、网上搜集有关资料,帮助对作品的理解;对 教材的处理可按作家、题材、风格、

11、文体等分类组合,由 此及彼,由点到面,由分到合,或把握共同特征,或比较 不同特点。 学习方式,除课堂教学外,也可围绕作品组织活动。 第三条目标提出了古诗文阅读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要求: 读懂。这里所指的古诗文强调“不太艰深”,要求读懂,既 指疏通文字(古汉语阅读方面的要求),也指对古诗文思想 内容要达到理解的程度。 背诵。高中阶段背诵一点古诗文,有利于学生传统文化积累 ,是阅读鉴赏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结果,而不是有意识追求的 目的。 知识积累。传统文化积累除作品背诵外,还包括积累与古诗 文阅读鉴赏关系密切的古代诗词格律知识和古代文化常识。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 数量的

12、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 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第四条目标提到诗歌与散文的鉴赏方法。由于诗歌与散文的 体制和艺术特点不同,鉴赏方法应也有所不同。如诗歌鉴赏 一般从作品意象和意境分析入手,尤其应关注情与景的关系 ,特别需要读者主观感情的参与,需要读者借助想象和联想 ,揣摩作品的言外之意,注意是否有隐喻和象征,这对作品 形式(如音律、语言、结构等)分析也具有重要意义。散文 由于在题材选择上的不拘一格,语言、结构、表达方式等方 面具有极大的自由度与灵活性,在鉴赏方法上是灵活多样的 。 第五条目标要求“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 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13、”。这里的目标要求更多的是要求“尝试 ”,诗歌散文的创作重要的是实践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 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 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 流体会。三、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选修一) 及 唐宋散文选读(选修二)的教材 整体设想与教学要点的把握(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的教学设想及要点把 握 1、教材体例与特点 高中语文选修课以教材授课为教学方式。“唐诗宋词元散曲选 读”共三部分四个单元。它以双视角将唐诗宋词元散曲中大家 的作品编为基本阅读课,将其他名家的作品

14、编为拓展阅读课 。具有点与面、大家与群体二者相辅相成,各种题材和体裁 的优秀作品汇集的特点。 唐诗部分分两个单元。教材的编排以时间为序,即由初唐、 盛唐、中唐到晚唐,基本阅读主要是各时段的重要诗人的代 表作品,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隐六位诗 人共35首诗作,拓展阅读则按题材(即景抒情、山水田园、 边塞战争、咏物、咏史、酬赠)把各时段的诗作组合在一起 进行阅读鉴赏。要求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 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了解作品的价值取向,领略作品所反 映的时代精神,认识唐代诗歌创作的杰出成就,培养热爱中 华优秀文化的民族自豪感。 宋词部分为一个单元,基本阅读主要按风 格(豪放

15、、婉约)编排,包括柳永,苏轼 ,李清照,辛弃疾四位极富代表性的词人 的9首词作,拓展阅读分三种内容形式(爱 国词、登临词、言情词)收集了宋代其他 著名词人的词作,共9首。 元散曲为一个单元,基本阅读为关汉卿、 马致远、张可久三位名家共六首作品,拓 展阅读分山水风景散曲、讥时咏史散曲两 类共四首作品。 在鉴赏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强烈的自主意识, 激发他们浓厚的鉴赏兴趣,使他们充分展开联想和 想象,对作品进行多元的开放性的解读,对作品的 意蕴力求有新的发现。 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 情感的体验、 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背诵或熟 读一定数量的优秀诗词作品,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

16、 进行积累背诵,增强文化底蕴。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 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和修辞等方面对 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 富的审美感受。运用诗词格律知识赏析诗词作品。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阅读鉴赏目标的整体设计 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就思想内容或 艺术特色的某一方面作出富有创意和个性 的评述。可以把若干具有相同因素的诗歌 组编在一起,进行专题性的研读鉴赏。从 书 刊、网络等渠道搜集有关的历史文化知 识和作品评论资料,帮助阅读鉴赏 组织学生诗社等业余社团,开展专题研究 活动;依托本地自然人文资源,围绕所读 的诗歌作品组织游览、考察活动;利用多 媒体技术帮助感受和理解作品。 赏析重点: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 作 品的思想内容 鉴赏古典诗歌的三个层面: 1、疏通语句,了解诗歌大意。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