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0-11共12个】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14307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27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0-11共12个】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教育心理学【0-11共12个】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教育心理学【0-11共12个】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教育心理学【0-11共12个】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教育心理学【0-11共12个】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0-11共12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0-11共12个】(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四讲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学生一般在18-23之间,属于青年期,即属于青年初期和青年中期。其中,低年级的大学生,仍有许多心理特点和青年初期的高中生很相似,不过由于已经入大学, 其环境条件、主要目标、所处的让会地位以及人们 对他们的看法等,都对其心理特点有所影响。高年级的大学生己接近青年中期末,就要跨进社会,面临工作和独立承担生活担子等问题,青年 晚期的择业、成家立业等因素已开始影响他们 。一、大学生认知的发展特点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不同心理成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整到完整的发展过程。二是指构成认知功

2、能系统的各种心理成分的关系逐渐趋于相互协调的发展过程。人的基本认知能力或智力在1835岁进入全盛时期 。个体心理社会心理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或智力)个体社会心理(人际知觉、人际吸引、从众等)群体社会心理(凝聚力、士气、心理氛围等)社会大众心理(流行、舆论、暗示、时尚、风俗、社会习惯等)心理现象(一)基本认知能力发展特点 1.观察力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觉过程,它包括积极的思维过程,所以,有时

3、也称观察为“思维的知觉”,即观察是在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协同下进行的。观察力是就是观察的能力,具体说来,它是迅速而锐利地观察出有关事物的各种极不显著但却非常重要的细节和特征的能力,是个体的一种稳定的认识特点。细 节明代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解晋与胡广、吴溥、周是修、王艮、胡靖、方孝孺等七位名士相约要为建文帝守节,以标千古风节。回家后,解晋便悄悄地指 派家人“瞧瞧胡广是什么动静”。家人回来说:“没什么动静,见胡大人问猪喂了没有?”解晋听了,心里说:“一猪尚不肯舍,况肯舍命乎?”于是心安理得活了下来。明成祖继位后,其位要为建文帝守节的名士中,方孝孺壮烈而死,周是修被杀,王艮服毒自杀, 而胡广等四位“

4、名士”老老实实做了“贰臣”。明朝末年,洪承畴兵败,被清军俘虏后,不吃不喝不言不动,好像真的要宁死不屈一样。旧友范文程领命去看他,回来后对多尔衮说:“他肯定不是一个死节之臣。我和闲聊时,房梁上掉下一点灰落在衣服上,他赶快袒掸掉了。一件衣服都舍不得,他肯舍掉姓名吗?”果不其然,找个美人去劝,洪大人也就顺坡下驴,当了大清朝的“开国元勋”。大学生的观察力已发展到不仅观察事物的表面特征,而且能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能精确、细致、深刻地观察事物,其随意性和全面性大大加强。2.记忆力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用信息加工理论的术语来说,就是人脑对外部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5、。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识记的种类: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是对识记的材料没有理解,依靠事物的外部联系,经过机械重复进行的识记,也就是死记硬背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是在对材料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的知识经验而进行的识记,即所谓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大学生的识记范围有了很大幅度的扩大,比少年期学生约增加一倍以上。有研究表明,18岁达到了记忆的高峰期。大学生阶段,意义记忆是主要的记忆方式。大学生善于按材料的顺序和主次整理识记材料,使材料系统化,便于记忆,因而,大学生对抽象材料和概括性材料的识记能力

6、大为增强。18岁45、50岁 75岁记忆力年龄记忆力的发展变化3.智力(1)智力的一些背景知识在许多心理学教材中,大都没有给智力一个明确的定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智力本身是复杂的,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公认的定义,因此避而不谈。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智力含义的认识在不断变化,一成不变的智力概念很难被大多数所接受。A、中国心理学家对智力的看法 第一种观点智力就是能力智力就是能力或智能、智慧,即人们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是指人们在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智力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特征,也

7、是顺利顺利完成智慧活动的能力。智力包括观察 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其中思维 力是智力的核心要素。第二种观点智力是一种顺应或适应能力智力(智能)是一个抽象名词,它用来叙述个人对于环境的顺应程度。第三种观点智力是一种先天素质,特别是脑神经活动的结果智力是脑神经活动的针对性、广阔性、深入性和灵活性在任何一项神经活动和由它引起并参与它相互作用的意识性的心理活动中的协调反映。第四种观点智力是一种偏重于认识方面的能力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它是足以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五个基本因素。智力是一种综合

8、的认识方面的心理特性,包括感知记忆能力,特别是观察力;抽象概括能力,即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想象力),它是智力的核心成分;创造力,则是智力的高级表现。B、西方心理学家对智力的看法在西方心理学史上,心理学家曾有两次对“智力” 的含义进行了专门的讨论,第一次是在1921年,第二 次是在1986年。在1997年,Snyderman和Rothman对1020名专 家就智力的看法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专家认为智 力的最重要的五个要素是:抽象逻辑思维/推理解决问题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记忆力适应环境因此,可以将将众多的智力定义分为两类一是操作性定义,即采用操作性方法或程序来界定智力,如智力是根据智力而言所测定的能

9、力。一是概念性定义,即从理论角度对智力的实质做科学的概括,即分别从生物的适应观、哲学的认识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折衷立场等出发,对智力进行定义。从生物的心理适应观点出发,认为智力是适 应新环境的能力。从哲学的认识论观点出发,认为智力是指抽象思维能力,即把智力理解为正确的判断,透彻 的理解,适当的推理的能力。从教育学的观点出发,认为智力是指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代表智力的水平。从教育心理学立场出发,认为智力是从事实和真理方面着眼的适当反应的能力。从折衷立场出发,认为智力是学习能力、保持知识、推理和应付新情境的能力。C、能力与智力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智力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能力属于实践活动

10、的范畴智力和能力在组成要素及其结构上各不相同智力与知识相联系,能力与技能相联系智力的先天素质较多,而能力的后天素质较多智力一般是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组成,其中思维力是核心要素。一个组成因素的水平,不仅会影响到整个智力水平,而且会影响到其它四个因素的水平。思维力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警卫,又是活动的组织者。记忆力是智力活动的仓库,又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又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性的条件。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又是智力活动的源泉。思维力是智力活动的核心,又是智力活动的方法。能力一般由组织能力、定向能力、适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五种

11、基本因素组成。它们是一种平行、平等的关系,没有核心的能力。个体的其它能力都是在这五个最基本的因素上产生的。组织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定向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是一种善于安排、支配、调节客观事物(包括实际活动)的驾驭能力。定向能力是一种在复杂情况下迅速、准确、安详、有信心地处理问题的能力。适应能力表现在对环境的适应上,它有两种情况:一是静态的适应,二是动态的适应。实际操作能力表现在动手上,在活动中,既动脑,又动手,手脑结合,相互促进,才能保证活动的有效进行。创造力是以上四种能力的的综合体现。(2)大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况A、智力发展到青年阶段,逐渐进入最佳状态。 韦克斯勒认为,智力发展的高峰朋大约在22

12、岁至25岁左右,然后开始衰退,衰退的速厦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递增的。迈尔斯发现,不同的智力成分在各年龄阶段发展的速度和程度是不一佯的: 观察力发展的顶峰年龄约在10至17岁记忆力发展的顶峰年龄约为18至29岁比较和判断力发展的顶峰年龄在30至49岁B、大学生的智力结构在构成成分上与儿童或成人的智力结构差异不大,但在具体内容上却具有较大的差异。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是大学生智力发展与儿童青少年和普通成人智力发展的最大差异。儿童青少年的知识经验库是比较薄弱的。大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了相应的专业特色。 许多普通成人的专业知识结构往往不如大学生完善。但是,大学生比较容易生搬硬套所学到的知 识而忽略实际的

13、生活环境而成年人则可能表现出 更大的灵活性。 (二)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大学生的思维从以形式逻辑思维为主向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转化。形式逻辑思维的显著特点是,反映的是事物的相对静止性和不同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个体更加 强调逻辑性、客观性和确定性,而较少注意事物的 个别性、相对性和运动性。辩证逻辑思维是对客观现实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应,其主要特点是既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区 别,也反映相互联系;既反映事物的相对静止,也 反映相对运动;在强调确定性和逻辑性的前提下, 承认相对性和矛盾性。 辨证性是辨证逻辑思维的主要特征。辨证逻辑思维通常表现在社会问题情境中,同时包含了直觉、情绪和逻辑的成分,能够根据现

14、实情景进行严格的推理,在推理与现实的思考之间转换;能意识到问题可能有多种原因和解决方案,在选择方案时注重实用性;能意识到潜在的矛盾和冲突。佩里认为大学生思维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水平二元论水平的人把世界看成是好和坏、正确和错 误、我们和他们等的二分结构,凡事非对即错、非此 即彼,别无其他情况。相对论水平的人认识到事物在不同的参照结构、 价值体系中,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性质,能对不同理 论进行比较,认识到对同一数据可以有不同解释,能 接受各种不同的观点。信奉、承诺意识水平的思考者在面临许多合理的 观点和关系时,能坚定地根据逻辑得出自己的看法; 能在被研究的许多关系中找出新的关系来,思考者能 对自己及他

15、人的思想进行思考;具有充分的辩证思维 能力。佩里的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没有人处于二元论水平的低层次非对即错的片面判断推理,但大多数的一年级大学生似乎在勉强承认人类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之前挣扎斗争。大多数高年级大学生达到了一定程度的信奉水平。 我国有的学者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思维多停留在相对论水平,对权威有一定的批判性思考,但较少进入信奉承诺水平。(三)大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的教育第一,需要在学业和学生的社会交往方面形成连续的心理挑战氛围。第二,为解决课堂内外发生的冲突和作出决策提供充分的时间和合适的时机,任何一个答案都是与一定的观点相对应,没有所谓“对”或“错”的绝对答案,只有需要作出挑选、理解和交流

16、的选择。大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特点决定了大学生能够承担复杂艰苦的思维活动,适合接受大规模的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的训练,适合进行小组讨论、辩论、课题探索等形式的多种教学方式。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一)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关于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观念系统。 古希腊人把“能认识自己”看作是人类的最高智慧。 案例神的箴言。神的箴言人对于认识自己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传说。在传说中,古希腊的奥林匹斯山是西方诸神所居住的地方,那里 有西方的主神宙斯,以及由他所统率的众神氏。凡人是难以 涉足于神的地界的,而神的箴言“人,认识你自己”,又应该让人来知晓。于是,就有了斯芬克斯的故事。“斯芬克斯”是传说中的一个奇特的生物狮身人面, 作为神的使者,带着神对人类的忠告人,认识你自己, 从奥林匹斯山来到了人间古希腊的忒拜城堡。经过细心 的筹划,她把那句神的箴言化作了一段“谜语”,来盘问她所 遇到的所有的人。她的谜语就是:“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