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秦)复习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13721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7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秦)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秦)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秦)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秦)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秦)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秦)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秦)复习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 西周政治制度与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程标准: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 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及其影响。近几年高考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宗法制、分封制 、郡国并行制等。从命题角度上看,侧重于考查考生对这一时期各 项政治制度的概念理解和知识应用;从题型上看,基 本以选择题为主。因此,考生复习时必须准确把握宗 法制与分封制的历史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秦始皇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各项举措并分析其历史 影响。 【运用提升】 (2010广东卷)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

2、 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解析】古代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 治等级,将“家”与“国”结合起来,既保证了贵族的特权 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还有利于凝聚 宗族关系,由此形成了尽忠于“国家”和“尽孝”于家族的 历史传统。答案选A。备选题 (2010全国卷)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 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 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C封建亲戚,以屏藩周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 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左传解读:“封建亲戚”是指周王分封王室子弟到各地做诸侯 ,“

3、屏藩”是拱卫的意思,“姬姓”是周王的姓。材料反映 的是周王以宗法制为依据而实行分封制,已达到巩固 姬姓天下的目的。【运用提升】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西周)“封 邦建国,受民受疆土”,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周王开疆拓土建立国家 B周王受到国人的拥戴 C周王依靠分封制建立国家 D周实行分封制,诸侯对封地上的土地和人口享有支 配权【解析】“封邦建国”指分封制,“受”是“授予”的意思,“ 受民受疆土”意指周王授予诸侯在其封地上的土地和人 口的支配权。答案选D。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辨析】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 纽带。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 的具体体现。它们互

4、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 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层层的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 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 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运用提升】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 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 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 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何者最为适当( )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 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 国内部诸国

5、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 关系【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的等级秩序。嫡长子继承制 是分配政治权利“大宗、小宗”的依据,B和D的表述明显 错误,A项中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是以鲁国国君为其大 宗,而不是以周天子为大宗,故答案选C。2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 【辨析】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专制主义是一种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国家政体形式, 它体现着君主与臣民的关系,是个人或极少数人的独 裁统治,或者“一人独裁的政权”,即“朕即国家”。中央 集权制是一种国家政权的结构形式,它体现着国家的 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央集权 是国家完整性的象征,它要求中

6、央控制地方、统治地 方,中央集权的程度表明中央对地方控制的能力。【运用提升】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 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此其所 以为得也。”材料涉及的主要是哪方面的历史现象( )A专制主义方面 B中央集权方面 C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秦始皇统一六国【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集权制概念的理解,“裂都会而 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是指废除原来邦国林立 的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 效控制,实现了中央集权。故答案选B。【背景材料】世界客属第24届恳亲大会于2011年在广 西北海市举行。北海市承办世界客属第24届恳亲大会 筹委会提出,要将大会开成“开放、团结、融

7、合、发展” 的盛会,并充分展现北海市浓郁的滨海风情、独特的 南珠文化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古郡新风。北海市高度认 识到第24届世客会在北海市举办的重要意义,提出要 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把客家人世界的“奥运会”办好 。【知识链接】客家是中华大家庭中汉族的一支重要而 独特的民系族群,自古以来形成一种敦亲睦族、团结 协作和开拓进取的文化精神。由于历史的原因,客家 人播衍于世界各地,所谓“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有 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为有助于乡谊的沟通、乡亲的互助,特别是客家文化 的延续和发展,从上世纪起,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成为 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华人盛会之一,是海内外客 属乡亲联络乡谊和进行跨国跨

8、地区交往的重要载体, 也是各国各地区客家人开展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 要舞台。它缘起于1971年,基本上每隔两年在世界各 地有关城市举行一届。 举办世客会最基本的指导思想是:弘扬客家精神,增 进海内外客家人的团结,促进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运用提升】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世界客属恳 亲大会主要反映了( ) A客家人重视宗族血脉的观念 B客家人寻根谒祖的愿望 C中华民族敦亲睦族、团结协作的历史传统 D中华民族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解析】解答本题需从背景材料中了解“世界客属恳亲 大会”的性质,认识该大会的宗旨主要是“增进海内外客 家人的团结”,所以答案C。 1.(2011海南

9、卷)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 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 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 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解析】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春秋时期便 出现了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的现象,故A与史实不符; 中央集权的基础是郡县制,削弱地方势力,而非封王 子弟,中央集权否定分封血缘,选项B错误;周代的主 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 否定分封制,排除D。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 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

10、护皇帝的特权。故选C。2.(2011全国文综卷)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 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 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 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解析】 本题考查西周的社会制度的影响。西周时期 实行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将国和家联系在一起,从而形 成天下一家的思想观念,这对于后来秦汉的统一产生 重要影响。所以答案选C。 3.(2010安徽卷)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 ,非郡邑之制失也

11、”;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 ,“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解析】“秦制之得亦明矣”是柳宗元论述的结论,“秦 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 方的控制,所以答案选C。4.(2011福州模拟)借鉴历史,总结历史,再根据现实 情况,创造历史,这就是善读史书的毛泽东。毛泽东 善读史书,对嬴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 。对此话正确的理解是( ) 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B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 C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D三公九卿制得

12、以延续【解析】“百代都行秦政制”中的“秦政制”是指秦首创的 中央集权制度,即郡县制。 5.(2011湖北重点中学起点考试)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 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 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维护统治的稳定。研究宗法 制度可考察( ) A长城遗址 B曲阜孔庙 C陕西黄帝陵 D京杭大运河【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长城是军事工程,与题干 不符,A项排除;曲阜孔庙,是为纪念孔子所建的庙宇 ,B项排除;京杭大运河是隋开凿沟通南北的人工运河 ,D项排除;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黄即指黄帝, 其为中华民族始祖,与题干相符,C项正确。 6.(原创)中国从西周时代起,就确立了同姓不

13、婚制度 ,即同一姓氏之男女不相嫁娶,此后历代也都沿用。 下列评论中符合史实的是( ) A同姓不婚源于宗教信仰 B同姓不婚与宗法制有关 C同姓不婚与分封制有关 D同姓不婚是先民科学认识的结果【解析】宗法制是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 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西周确立的同姓不婚制 度主要是宗法制在文化习俗上的反映。7.(改编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时代。 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最后形成严密的制度即宗法 制度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 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随之在政治 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

14、念 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 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 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 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 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中国历史纵与横材料二 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 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 ,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然而 ,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 冲突制(编者注: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 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 为某种破坏性力量。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1)据材料一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2)结合两段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宗法制。参考答案: (1)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 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 作风。 (2)一方面,宗法制曾长期维系封建统治秩序,对中华 民族的长期统一与文化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历史作用; 但另一方面,具有血缘宗亲特征的宗法制不仅对后世 政治带来“亲贵合一”政治特征,也不利于现代民主政治 的建设和社会大家庭的和谐相处。(不必拘泥于答案文 字表述,符合题意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