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11326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45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必修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必修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必修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2(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课程标准】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 、艰巨性和曲折性。重点: 概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 乔夫 改革 难点: 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课堂讨论1、苏联的改革与中国的改革有哪些异同点? 2、苏联的改革对中国的改革有哪些影响? 3、苏联、中国的改革一败一成原因何在? 4、苏联的改革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换坐位体验改革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18941971)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 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 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

2、夫改革赫鲁晓 夫的墓碑 用7块黑白 大理石相 向衔接堆 砌而成, 代表了赫 氏毁誉参 半的一生 。 合作学习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 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俄国史1组:分析“掘墓”的原因、表现。2组:分析“守墓”的原因、表现。3组:分析“摇摆不定”的原因。每组选一名代表作简要发言。(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 相比,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 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 ,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农业 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高度发展重工业使人民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 价。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

3、颗原子弹,成 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 居世界前列之时,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 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第87页1、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2)农业的相对落后; (3)工业领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4)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5)斯大林的逝世。2、经济改革(1)农业改革为了在东部地区开垦荒地,“更充分地利用西伯利亚的 农业潜力”,仅1954年上半年的时间里就有40000人去了西 伯利亚的垦荒区。国家在19551956年间调往东部地区的 拖拉机(以15匹马力计算)达20多万台。此数约为全国提 供给农业的

4、机器总数的三分之一。在哈萨克斯坦、乌拉尔 、阿尔泰和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区、鄂木斯克、新西伯利 亚、萨拉托夫和斯大林格勒州,以及北高加索的部分地区 ,总计开垦出约3600万公顷的荒地。开垦荒地的最初成效 是明显的,并且在1954年就表现了出来。1954年的春播面 积一下子就增加了945万多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 增加了近640万公顷(其中,小麦播种面积增加了358万多 公顷)。赫鲁晓夫:在苏联建设共产主义和发展农业 第1卷第337页、第306页赫鲁晓夫大力 提倡种植玉米赫鲁 晓夫 在农 场视 察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 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

5、的饲料 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他下令开展的垦荒运动 不 仅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反而使许多土地成为荒漠。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 量赶上美国”的口号。1961年,他又宣称苏联将在1980年建成 共产主义。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赫鲁晓夫经常心血来潮地做出一些决策,许多改革措施未 经深思熟虑便草草实施,又草草收场。 李振城苏联兴亡的沉思赫鲁晓夫的改革由于开垦前对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未进行 科学的分析,大规模的开垦破坏了广阔草原上的 植被,从1955年到1960年,已有几十万公顷土 地被风沙侵蚀。1962年夏季东部

6、干旱,风化侵蚀 波及了几百万公顷。仅在巴夫洛达州一地就有 150万公顷土地被风“刮走了”。1964年莫斯科版处女地地区国营农场 和集体农庄仍没有改变农业轻工业落后的状态。(2)工业改革1961年10月,在苏共召开的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通 过了新的苏共纲领。“二十二大”决议和苏共新纲领提 出了以扩大企业权限、加强经济刺激、充分利用商品货币 关系和各种经济杠杆以及加强经济核算为中心的比较完整 的改革思想和方向。纲领强调指出:“为了动员内部潜 力,更有效地利用基本建设投资、生产基金和财政资金, 必须在国家计划任务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业务独立性和 主动性。提高企业在采用先进技术和更充分地利用生产能 力

7、方面的作用和兴趣”;“根据商品货币关系在社会主义时 期所特有的新内容,对商品货币关系充分加以利用”;“经 济领导将依靠对高生产指标的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对劳 动的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是争取共产主义斗争中的伟大的 创造力量。 ” 利用利润和奖金推动企业发展,但管理 制度没有走出斯大林模式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成功世界上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加加林加加林在苏联“东方一号”宇宙飞船内3、政治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而苏联的改革,从赫鲁晓夫的改革开始就 在这些基本问题上迷失了方向。因为,只要是 开辟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道路,那么,体现在 斯大林身上的那些比严重错误更为主要 的马列 主义基本原则就必然受

8、到伤害,在这种历史反 思前提下展开的政治改革也就必然步入歧途。董大业 主编 高中世界史新教材的学术背景与疑难解析赫鲁晓夫上台不久,苏联的党政大权又集中 到他一人身上,对赫鲁晓夫个人崇拜也开始了,例 如: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 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 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 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 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 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 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 改革没有结合国情.改革缺乏事实求是的精神,思想上急于求成 .改革缺乏

9、正确的指导思想,理论上准备不足 .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体制。4、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1964年赫在无奈中被迫下台2006年12月19日,环球时报以勃列 日涅夫让苏联盛极而衰为题,对其进行了全面 评解,文章说,民意调查显示,39%的民众 对这位曾经执掌苏联大权18年的苏共总书记 表示欣赏、有好感或尊重,-而在很多历 史学家眼中,这位执掌苏联大权18年之久、 坚持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苏共总书记是苏 联最终走向瓦解的罪魁祸首。那么,历史上 的勃列日涅夫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二)苏联盛极而衰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的历史定位 当政前期,通过一系列政策和理论调整 ,纠正了赫鲁

10、晓夫执政时期的一些错误和 偏差,使得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前 期,全苏联出现一个比较好的形势。 当政后期,把稳定看成了目的,把维持 现状当作实现稳定的手段,使苏维埃国家 由稳定逐步转向停滞,整个社会缺乏活力 ,处于一片保守、僵化的状态中 。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工农业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据苏联官方统计,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美 国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业生产从30%上 升到80%以上,农业生产从55%上升到85%。苏联人均住房面积由1965年的10m2,提高到 1981年的16m2 。李振城苏联兴亡的沉思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独揽党政军大权于一身重演 了斯大林

11、、赫鲁晓夫时期的一幕。 党政主要领导人 都年过70岁。1980年,76岁的柯西金辞去部长会议主席职务,接替 他的是75岁的吉洪诺夫。勃列日涅夫之后,从1982年到1985年苏联三年三易领 导人。李振城苏联兴亡的沉思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一方面由于体制的僵化和 干部队伍的稳定,特别是事实上的终身制的确立;另一方 面由于党外民主和群众监督机制的破坏和削弱以及资产阶 级腐朽思想地干部的侵蚀,到70年代,一个庞大的“特权 阶层”形成。这个“特权阶层”成员的主要特征是:第一, 他们掌握着各级党、政、军领导机构和企业、农庄的绝对 领导权。第二,多数人文化程度较高,受过高等教育,有 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经常去西

12、方国家访问。第三,这些人 已不是当年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对他们来说只 是口头上说说的东西,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和他们头 脑中已经淡薄。第四,他们不以享有比一般规定的高级干 部待遇还要大得多的特权为满足,还以各种方式侵吞国家 财产。他们中的不少人把自己领导的企业、农庄作为资本 ,从事半合法的和非法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取大量利润。 据估计,在80年代初期各种不同类型的“影子经济”的收入 已达到数十亿卢布之巨。 俄国史据俄罗斯学者的估计,当时这个阶层大约 有5070万人,加上他们的家属,共有300万人 之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这个阶层的成员 凭特殊的优待证件可以买到莫斯科市场上紧缺的

13、 食品、汽车、进口电器等产品。莫斯科格拉诺夫 斯基大街2号楼的入口处有一间不太引人注目的 房子,上面挂着牌子:1919年,列宁曾在这里发 表过演说,看起来像是一个纪念馆,但实际上它 是苏联中央委员和政府高级官员们的特供商店。 俄国史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的原因,除粗放型的经营方 式使经济效益低下,增长率越来越低以外,另一个重要因 素就是经济结构中重工业特别是军火工业的比例 重。 我们知道,重工业占用资金多、周转慢,自我服务比例 大,产品与人民生活较少联系,而军事工业则纯属消耗 性的非商品性生产。但热衷于同美国争霸 的苏联领导 ,特别是其中与军事工业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军内外集团 却极力支持它的发展。

14、1988年,苏联工业产值相当与美 国的79%,但其机械产品有62%是重武器,消费品只占 6%。1991年苏联宣布的国防预算是966亿卢布,占国 家预算的35%,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美国兰德公司 一位苏联问题专家说:“没有任何社会能够忍受这种水 平的国际开支” 董大业 主编 高中世界史新教材的学术背景与疑难解析据一九八四年美国统计,苏军总人 数是六百四十万,有七至八万枚核弹头 ,有全世界最大的装甲部队和炮兵部队 ,还有世界第一数量的空军及纵横四大 洋的海军。 香港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马鼎盛撰文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和 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戈尔巴乔夫与苏联解体 思考: 1、有人说,是戈

15、尔巴乔夫的改革葬送了苏联 ,如果不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你是否赞同 这种说法吗?为什么?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为什么会失败?从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失败和苏联解体的 教训,说说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应该注意什么?1、戈尔巴乔夫改革分析改革进程: A19851988年,经济改革,实施“加速战略”,失败; B1988年后,政治改革,苏共解散,苏联解体。 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实质是改良的资 本主义。即全盘西方化,这是改革失败的思想根源,也是 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结果。 改革方式:民主化、公开性。 政治措施:,实行多党制、总统制。后果:A经济大滑坡。B民族分离倾向加剧。C党内斗争公开化,苏共分裂。国家走向解体。材料一:(戈尔巴乔夫政治)在制定改革政策方针中存在三 个严重问题:第一,仍然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和机器制造 业为主的“加速发展战略”是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 战略,已不符合时代潮流。现代经济结构已由资本密集 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苏联的经济改革对实现产业 结构优化和向高科技迈进的途径选择上是错误的。第二 ,对经济改革的目的是解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认识不足。因此,没有扭转结构失衡和 农轻重比例失调的老问题,它使消费市场的供应更 加恶化。这必然加剧人民对改革的失望和对政府的 不信任。第三,对国家的财政危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