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新人教必修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10354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33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新人教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新人教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新人教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新人教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新人教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新人教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新人教必修(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课标与考纲解读(一)课标要求1.识别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2.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3.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二)考纲呈现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6.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7.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8.人民群众的概念9.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10.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三)学习提示1

2、.高考在本课的命题既有选择题,又有主观题。在试卷中出现的可能性和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其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近几年高考的常考点。2.运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分析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民族精神等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人民群众的地位、作用,理解党和国家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关注民生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考点梳理与突破考点一、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一)考点梳理1.含义:(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2.关系:(1)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一方面,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另一方面,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二)题眼突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比较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区 别内 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 映物质并对物质具有能 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 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 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 对客观事物的发展

4、起阻 碍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 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 识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促进作 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阻碍作 用意 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对物 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 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的标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社会存在 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 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联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在社会历史领域里的具体表现例1 (2010江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

5、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以及对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理解。本题属于因果型选择题,题干要求分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选D。答案 D 迁移训练1 (2010浙江文综)世博会是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也是世界各国欢聚、沟通与合作的舞台。认识世博会是认识人类进步的捷径之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

6、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地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A.B.C.D.答案 A 解析 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切的问题,表明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引领人们更多地思考,说明了这一点,故为A项。错误,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超前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不正确,排除。 考点三七 社

7、会基本矛盾运动 (一)考点梳理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经济基础是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

8、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二者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4.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及社会发展基本规律(1)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2)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学习小贴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依

9、据。5.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6.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1)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非发生变化,但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改革加以解决。(二)题眼突破1.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都是通过实践加以解决的。但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不同,解决的具体方式也不同,在阶级社

10、会里,这一矛盾是对抗性的,通过阶级斗争去实现;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通过改革来实现。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手段。3.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之间的内在关系例2 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B.C.D.解析

11、 农村改革主要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这是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决定的,故选。农村改革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可见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故选。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才会带来社会性质的变化,故错误。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有利于巩固维护经济基础,但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要看其所维护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故错误。答案 A迁移训练2 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答案 B 解析 政府机构改革是上层建筑的调整,完善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因此,两者的关系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间的关系。C、D两项本身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正确选项是B项。考点八十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一)考点梳理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2)群众路线

13、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二)题眼突破1.正确理解人民群众(1)哲学上讲的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虽然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内涵,但不论怎样改变,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注意:把人民群众等同于劳动群众就缩小了人民群众的外延。)(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3)人民群众是物质

14、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2.多角度把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哲学依据(1)唯物史观角度: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辩证法角度: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3)认识论角度:认识运动的总规律。例3 (2010上海)(多选)建国60余年来,我们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凝结着人民群众的奉献和创造性劳动。这说明( )A.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B.尊重实践与尊重人民群众不可分离C.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不受历史条件制约解析 建国60多年

15、来的成就凝结着人民群众的奉献和创造性劳动,说明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这启示我们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将尊重实践与尊重人民群众紧密结合,ABC应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D错误。答案 ABC迁移训练3 (2010安徽文综)为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B.C.D.答案 C 解析 本题运用排除法。是唯物论,是认识论,故排除。广纳群言、广集众智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纲要是中国国情和时代的反映。 课时知识建构 时政热点链接实施社会保险法,完善社保制度【背景材料】2011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正式实施,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工伤有保障、重大工伤对家人有照顾”的目标从此将迈入法制化轨道。社会保险法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