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与前景分析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48279871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DF 页数:43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MS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与前景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IMS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与前景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IMS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与前景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IMS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与前景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IMS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与前景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MS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与前景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MS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与前景分析(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M s 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与前景分析摘要当前运营商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固网运营商的每用户平均收入( A R P U )不断下降,运营商希望通过网络融合来整合业务、开展差异化竞争,产生新的收入增长点:同时,基于统一融合的业务平台为固定和移动用户提供业务,会使网络结构简单清晰,管理维护统一便捷,大大降低网络投资成本( c A P E X ) 和运营成本( 0 P E X ) 。I M S 使得网络融合成为可能。目前除了3 G P P 外,I M s 也得到了E T s I ,I T U T等标准化组织的青睐,它们都己经确定了将I M S 作为N G N 核心网的基本架构。部分先进的运营商如德国

2、电信、英国电信和法国电信己经明确了未来网络和业务融合的战略目标,并开始特别关注基于I M s 的网络融合研究。各大设备厂商也加大了对I 骼在固网领域应用的研究,正积极参与并大力推进基于I M s 的N G N 的标准化工作。基于I M S 的网络架构满足了下一代移动网络在业务提供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提出了F M C 的核心控制层与会话层架构。I M s 代表了N G N 的发展方向。本文在描述了下一代网络需求的基础上,介绍了I M S 的标准进展情况和F M C 背景下的I M S功能架构,通过对国际上I M S 运营商用的比较,分析了I M s 在中国的应用前景以及在此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关

3、键字:I M s 软交换网络融合应用前景唧R E S E A R C HO FI M SA P P L I C A n o NT R E N D 玎呵 T H ET E L E C O 删烈I C A n O NI N D U S T R yA B S T R A C TA tp r e s e n t ,t h ec o m p e t i t i o na m o n go p e r a t o r si si n c r e a s i n 9 1 yf i e r c e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f i x e dn e t w o r ko p e r a

4、 t o r s a v e r a g er e v e n u ep e ru s e r( A R P U )i sf a l l i n gs h a r p l y 0 p e r a t o r sh o p ei n t e g r a t e ss e r v i c e st h r o u g ht h en e t w o r kc o n v e r g e n c e ,m a k en e wi n c o m eg r o w t hp o i n t M e a n w h i l e ,t h eu n i f i e dp l a t f o r mo ft

5、 h ec o n v e r g e n c eo ff i x e da n dm o b i l en e t w o r k ( F M C ) w i l lm a k en e t w o r ks t r u c t u r ec l e a r e r T h ec o n v e r g e n c eo ff i x e da n dm o b il en e t w o r km a k e st h em a n a g e m e n tc o n v e n i e n ta n dg r e a tr e d u c t i o no fc a p i t a l

6、e x p e n s e( C A P E X ) a n do p e r a t i n ge x p e n s e( 0 P E X ) I 赆n e t w o r km a k e st h eF CD o s s i b l e I M Sh a sb e e nt h ef a v o ro fE T S I 。I T U - Ta n do t h e r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b e s i d e st h e3 G P P T h e vc o n f i r mI M Sa sab

7、a s i cs t r u c t u r eo fN G Nc o r en e t w o r k D T 。B T ,F Ta n ds o m eo t h e rf a m o u st e l e c o m u n i c a t i o no p e r a t o r sh a v es e tu pt h e i rl o n g t e mg o a l si nN e x t g e n e r a t i o nN e t w o r ka n dc o n v e r g e n tb u s i n e s s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

8、yb e g i nt od os o m ei m D o r t a n tr e s e a r c h e so nI M Sw h i c hi st h ee s s e n t i a lt e c h n o l o g yf o rt h ec o n v e r g e n tn e t w o r k B e s i d e s ,s o 帕et e l e c o n u n i c a t i o nm a n u f a c t u r e sh a v ee n l a r g e dt h e i rr e s e a r c hr e s o u r c e

9、so n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I M Sf o rf i x e dn e t w o r k ,a n dp u tt h e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o fI M Sf o r w a r d N e t w o r ks t r u c t u r eb a s e do nI M Sc a nf u l f i l lt h ea c c e s sr e q u i r e m e n to ff i x e dn e t w o r ka n dt h es e r v i c er e q u i r e m e

10、 n to ff u t u r en e t w o r k I M Sp l a y sav i t a lr 0 1 ei nt h ef i x e dm o b i l ec o n v e r g e n c ea tc o r es e r v i c ec o n t r o ll a y e ra n ds u p p o r t sm u l t i p l es e r v i c eo fh i g hl a y e r ,s oI M Sr e p r e s e n t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d i r e c t i o no ff

11、 u t u r en e x tg e n e r a t i o nn e t w o r k T h i sp a p e rd e s c r i b e st h ed e m a n do fn e t w o r kc o n v e r g e n c e ,t h e ni n t r o d u c e ss t a n d a r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I M S ,a n da n a l y z e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t r e n do fI M S b a s e df i x e d m o b i

12、 l ec o n v e r g e n c e ,f i n a l l yp r e s e n t s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t r e n do fI M Si nC h i n aa n dt h ea | l dt h ek e yp r o b l e m si nt h eF 配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W O R D S :I M S ,S o f t s w i t c h ,F M C ,D e v e l o p m e n tt r e n d独创性( 或创新性) 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13、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邮电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本人签名:嚏j :壹:j日期:竺互垒! 塑塑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北京邮电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北京邮电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

14、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一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非保密论文注 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本人签名:导师签名:日期:堡2 垂翻丝 日期:绰:z :1 1 定义第一章I M S 简介I M S 全称是I P 籼l t i 鹏d i as u b s y s t 鲫,即基于I P 的多媒体子系统。对于不同标准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I M S 都是其基本的网络架构。I M s 为基于I P 并逐渐向扁平化过渡的移动网络提供了面向分组数据

15、包交换的多媒体服务及平台,它可使运营商和终端用户从多媒体服务的革新中获取更快速、更灵活的应用,并且I M s “接入无关性”的核心特点将使其成为未来网络融合的关键构件。1 2 1 M S 所具有的特点1 2 1 I 雌的技术特性控制与业务分离:I M s 层不直接实现任何业务,只实现业务触发和路由。支持用户漫游及业务移动性:I M s 定义了用户漫游的方法,并通过将业务提供点与用户接入点位置的进一步分离,使用户在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始终如一的业务。Q o s 保障:通过策略判决功能( P D F ) 模块,可根据用户定购的Q o s 、业务需求和网络资源的情况决定为业务实际分配的Q o s 。更强

16、的计费功能:I M S 提供根据用户、业务、数据流等的更多收费手段。通过新的在线计费功能,运营商还可以实时控制业务流程。1 2 2 1 雌业务的特点统一的业务触发机制I M S 核心控制部分不实现具体业务,所有的业务包括传统概念上的补充业务都由业务应用平台来实现,I M S 核心控制只根据初始过滤规则进行业务触发,这样消除了核心控制相关功能实体和业务之间的绑定关系,无论固定接入还是移动接入都可以使用I M S 中定义的业务触发机制实现统一触发。统一用户数据库和用户相关的数据主要包括用户的标识信息、认证和授权信息、业务触发信息可以统一存储,数据库本身不再区分固定用户和移动用户,特别是业务触发机制中使用的初始过滤规则,对I M S 中所定义的数据库来讲,完全是透明数据的概念,屏蔽了固定和移动用户在业务属性上的差异。统一的路由机制I M S 中仅保留了传统移动网中H L R 的概念,而摒弃了V L R 的概念,和用户相关的数据信息只保存在用户的归属地,这样不仅用户的认证需要到归属地认证,所有和用户相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