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歌语言鉴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75509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63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歌语言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歌语言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歌语言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歌语言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歌语言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歌语言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歌语言鉴赏(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歌语言鉴赏(之选词炼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 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 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 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 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 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 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 得上“摇”、“舞”这类

2、较露的动词呢?惟有“ 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 、“细”相宜, 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 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 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 ,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 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 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 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 字生辉。“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 朴字见色。” 清沈德潜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 甫“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 岛 语文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 的要求是:1、鉴赏文

3、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 表达技巧;2、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 选择其他时代、体裁的作品。)考查方式考查方式1.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或“诗眼”的方式考查炼字型或诗眼型2.以赏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关键词型3.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比较优劣型4. 以鉴赏诗词语言特色的方式考查语言特色型一、炼字型或诗眼型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网,网住的意思。/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 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 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

4、非常生动、新 奇,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不舍及落寞感伤之情 。一、炼字型或诗眼型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 是指一句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 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 要分析。“诗眼”分别是“咽”、“冷”。 /“咽”即呜咽之意, “冷”即阴冷之意。/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拦, 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 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 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5、表现了作者恬静 的心境。一、炼字型或诗眼型这类题目要求品味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 字孤立起来分析,要放在句中并结合诗句及全诗的 意境情感来分析。【解答步骤】 步骤一:(点出诗眼)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步骤二:(紧扣诗眼)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 描述句意。 步骤三: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 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一、炼字型或诗眼型迁移训练孤 雁 杜 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这首诗的“诗眼”是哪 个字?以颔联为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6、/“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 万里云天中,有谁会心生怜意啊”。/ “一片”、“万 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 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 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二、关键词型夜 归 宋周密 夜深归客倚筇qing行,冷燐ln依萤聚土塍chng。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夜归”是本诗的关键,它是怎样统摄全篇的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开篇直接点明“夜归”,刻画出归客在夜深时 分倚杖蹒跚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以“冷燐”“ 飞萤”“昏月”等意象渲染夜色凄凉, 烘托归客 孤身夜行的凄凉,反衬归客夜深时分急

7、切归家的心 境。/最后以归客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场面 结束,与先前的凄凉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 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二、关键词型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词就构成全诗 的线索,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分析关 键词必须紧扣关键词围绕全诗逐层赏析。 【解答步骤】 步骤一:全诗紧扣该词每一层分别用了什么手 法,写了什么内容。 步骤二:分析每一层紧扣该词所写的内容所起 的作用:领起什么内容、烘托什么气氛、营造什 么意境、表达什么情感、突出什么主旨。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诗歌以

8、“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 说明。二、关键词型迁移训练首联:微风穿过窗户,惊动了黄昏时分枯坐窗前思 绪悠悠的诗人。/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诗人想象是友人到来,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 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写出了清幽静谧的境界,体 现深沉的寂寞和思念。/尾联: 语义双关(微风和故人 ),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何当”表露 了不胜埋怨和渴望之情。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这里本可以用一个“对”字,为什么用成“敌”字 ,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三、比较优劣型“敌”字更好。(第一步)“

9、敌”在此处是“ 抵挡”之意,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 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羁旅 之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 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第二步)“ 敌”字偏于主观精神状态。 “对”字偏于客观描 绘。用“对”难以达到以上表达效果。(第三步)三、比较优劣型【解答步骤】步骤一: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含糊;步骤二:解释手法、内容(考虑结构、表情达意、音韵等方面的作用)。如是写景句,就分析其描绘的画面及寓含的情感;如是抒情句,就写出其能更好地抒发的情感。步骤三:两者比较,强调认可的词句的优处。(注:也可以适当分析相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不足)与夏十二登

10、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 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 么?【注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 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三、比较优劣型迁移训练(步骤一)“雁引愁心去”好。 (步骤二)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 ,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 喜来,互相映衬。它运用了拟

11、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 的高兴心情。 (步骤三)“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 情色彩,想象更奇特,更新颖,与后一句 对仗映衬,更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参考答案春 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四、语言特色型此诗语言特点是口语化,质朴,清新自然。 ( 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 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 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 念之情(步骤三)。 四、语言特色型【解答步骤】 步骤一: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

12、新 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运用口语 、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步骤二:结合具体手法分析诗句所体现的这种特色 。步骤三:分析相关诗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 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 春,千万和春住。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 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 方面?请作简要分析。四、语言特色型迁移训练(1)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 ”“和春住”,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非常巧 妙,用语绮丽,写出了浙东山水的美好和对友人的 美好祝愿。(

13、2)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 上春,千万和春住” ,想象新颖别致,意蕴生动 。 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 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 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 离人孤独地走 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 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 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看,在诗中指回望。一“看”字就 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释词描述意境或情感巩固练习春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 家翁媪a。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 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 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 为什么?“卧”字确实使用最妙。(第一步)“卧”,即 “躺”,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 、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第二步)从 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第三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