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华师大版第3册第18课《北宋中期的改革》课件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73990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7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华师大版第3册第18课《北宋中期的改革》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3华师大版第3册第18课《北宋中期的改革》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3华师大版第3册第18课《北宋中期的改革》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3华师大版第3册第18课《北宋中期的改革》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3华师大版第3册第18课《北宋中期的改革》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华师大版第3册第18课《北宋中期的改革》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华师大版第3册第18课《北宋中期的改革》课件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8课 北宋中期的改革一王安石变法原因: 综述:宋初政治军事改革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和积贫 积弱的后果,北宋中期财政危机日益严重,要求改革 的呼声高涨。 (1)宋初政治军事改革形成名实分离(即官职差遣分 离制度)、机构重叠的官僚体制,导致官员人数大增 ,人浮于事,产生“冗官”; (2)宋朝实行募兵制度,养兵百万,形成“冗兵” (3)“冗官”“冗兵”造成的官禄、军费以及 “岁币” 开支 庞大,形成“冗费” 二.改革时间和领导机构: (1)时间:北宋中期,11世纪 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负责变法,设立 “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指导变法的领导机构。1070年,提升王安石为同中书门下

2、平章事,全面推行 变法 (2)依靠力量:宋神宗三.改革的目的:挽救北宋危机,富国强兵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 言不足恤”,主张排除一切干扰,坚定不移地实行改 革。体现其大无畏精神及改革的勇气:这与宋朝儒学发展,知识分子以天下为 己任,奋起救亡,积极入世的精神有关。材料:神宗日:“不知卿所施以何为先?”安石日:“变内俗,立法变,最方今所急也。” 问:材料“变内俗,立法变“主要有哪三大措施?取得了 哪些成效? 答:三大措施:理财措施(经济改革),军事措施, 教育措施。 结果:政府财政收入大增,兴修了水利工程,开垦了 大量荒田,军事实力增强。四改革内容:综述: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

3、募役法、方田 均税法、保甲法、将兵法以及科举新法等,涉及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 重心:偏重理财 (一)经济改革(理财措施,富国措施) 1青苗法(打击了大地主、高利贷者) A内容:各地方政府每年分两次举行放款,听民户自愿借贷 ,第一等户每次所贷不得过十五贯,第五等户和客户不得过 一贯半,借贷期限为半年,出息二分。当时民间的利息很高 ,一年以五分为常,甚至有超过两倍到三倍的。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本小字,评述青苗法 材料一:“我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 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 ,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行 矣。” 王安

4、石 材料二: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 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 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 之利。 苏辙 B对青苗法的评价(小字) 对于实施青苗法的动机,王安石和苏辙 的 说法有差异,王安石认为其动机“限制大地 主高利贷过度盘剥,缓解农民在青黄不接时 对钱粮的借贷需求,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苏轼认为是“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夺富民之利 ” 执行中由于地方官员操之过急、方法 不当,用行政手段代替自愿原则,为完成放 贷任务,硬性摊派,甚至预扣利息,有违本 意 后果民间怨声载道,(农民、地主高 利贷者都表示不满),给保守派攻击改革提 供依据 2 募役法(打击了

5、特权官僚) A内容:把原来按照主户户等轮充差役的办法,改由 州县政府出钱募人应役。募役的费用,由管辖区内的 主户按照户等高下分担。原来有差役负担的人家所交 纳的叫“免役钱”;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官户、寺观户 及坊郭户、女户、单丁户、未成丁户,也都得按照户 等出“助役钱”,其数目比免役钱减半。 B目的:僱用无业者充役,既可免人民服役之苦,又 可舒緩社會因无业者引起的危機。 C结果:有利于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但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但遭到享有免役 特权的官僚等人的反对,成为改革失败的重要因素 3 市易法 (打击了大商人) A内容:由政府出资金一百万贯,在开封设“市 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

6、 市场缺货的时候再卖出去。 B评价:1)市易法是利用国家权力,限制大 商人操控市场,稳定物价,调剂市场需求的政 策。 2) 增加国家收入。 (从侧面反映时代特征:宋朝商业繁荣) (联系亚当斯密主张市场调节,自由经营、自 由贸易、自由放任,凯恩斯主张加强国家调控 ) 4 方田均税法(打击大地主) A内容:为了保证封建国家财政收入,需 要解决土地税负担不均的向题,因此实行 清丈土地。清丈后,将田地的亩数、主人 姓名、土地肥瘠等级登记上册,并按照土 地好坏分为五等,均定税额高低。(联系 罗斯福新政累进所得税制度) B目的:保证封建国家财政收入 C结果:在清丈过的地区,原来向政府纳 税的自耕农,多少减

7、较了一些负担。但遭 到大地主的阻挠。 5 农田水利法。 A内容: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其工料由当 地居民照户等高下分派。凡单靠民力不能兴修 的,其不足部分可向政府贷款,取息一分,一 州一县不能胜任的,可联合若干州县共同负责 。奖励开垦荒地。 (联系中央集权的优点集中人力财力兴修 水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水利工 程失修) B评价(结果):在法令颁布之后的七个年头 里,全国兴修的水利工程达一万多处,灌溉民 田36万多顷。有利于农业发展。同时了增加政 府收入 6 均输法 A背景:宋代赋税部分征收实物,当纳税户在 购买实物时,大商人从中操纵把持,加重纳税 户负担,并影响国用。 B理解:“均输法”

8、,最要紧是八个大字:徙贵就 贱,用近易远。 一、不是固定不变地向各地征敛实物赋税 ,而主要在灾荒歉收物价高涨的地区折征钱币 ,用钱币到丰收的地区贱价购买上供物资,此 即“徙贵就贱”。 二、如果有多个地区同时丰收物贱,就到 距离较近、交通便利的地区购买,此即“用近易 远”。 总而言之少征实物(粮食),扩大购买 C释义:均输法之“均”是改革死板的实物征敛 制度。根据年景收成的变化,将折征钱币与购 买相结合,依靠市场,舍远求近,通过购买获 得上供物资。 均输法之“输”:并不是运输,实乃输纳 、供应之谓。 D 目的:调节物资(主要是粮食)供需关系、 提高财政收支效用、平抑物价以打击大商人操 纵市场、减

9、轻农民负担(“便转输、省劳费、去 重敛、宽农民” )。 E结果:并没有全面落实,未收设想之效。 6小结:王安石变法在理财方法上的特点及反映的时 代特征:(1) 特点:A王安石希望用增加生产、夺 兼并之利来改善国家财政状况,“民不益赋而国用饶” 。 B手法上更多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尽量用经济的 办法(而非行政方法)管理国家财政 如:均输法变封建上供的物品为市场买卖的商品,国 家可用税款采购,有利于商人扩大商品经营的范围。 国家还拨款调节物资流通,使均输法更具有商业性质 。 市易法是通过当时已经相当完备的商行组织,进行 商品买卖活动。市易务更是承担货币借贷义务,使其 具有金融机构的职能。 青苗法也

10、是国家直接向农民借贷货币,扩大商品 货币关系在农村的流通范围。 (2) 反映的时代特征:王安石的做法反 映了宋代商品经济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 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具有前瞻性,是我国 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走向近代的朦胧探索 。 但由于变法的条件不成熟,许多知识分 子对这一办法的合理性缺乏认识,最终以 失败告终。 (二)军事改革(强兵方面) 1 保甲法 内容:把农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 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 丁以上的,出一人作保丁。规定在农闲时集 合保丁,练习武艺,战时编入军队打仗 ;每 一大保须于夜间轮派保丁值班巡查,以防止 农民反抗活动。 结果: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增加国家军

11、事力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增加国家军事力 量,减少军费开支量,减少军费开支 (2)将兵法(置将法)。 针对宋初的更戍法造成的“兵不知将, 将不知兵”的局面,把禁军固定在一定辖 区,由固定的将官,就地加以训练,“使 兵知其将,将练其士”。当时称为“置将”( 共有100多将)。 此外还精简军队、裁 汰老弱 结果: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加强了北 宋的边防力量,节省了军费开支。 (三)文教科举改革(教育方面) (1)改革科举制度。 首先废去只知背诵的明经科,独存进士科, 而进士科亦废诗赋帖经,改考经义、策论, 又增设明法科,考核律令、刑统大议。 (2)太学三舍法。扩充太学,增加太学生的名额; 将太学分为三级

12、,外舍、内舍及上舍。太学生入学先 进外舍,要月考及年考合格,可依次开往内舍、上舍 。 (3)颁发三经新义,三经是周礼、诗经、 书经。王安石亲自撰写周礼正义 作用:使一批新进之士取代反对改革的旧官,培养了实用人才,有利于 制造变法舆论 名称名称内容内容作用作用理理 财财财财 措措 施施青苗法青苗法募役法募役法农农农农田水利法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市易法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物给农民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物给农民征收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出钱征收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出钱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平均赋税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平均赋税设市易务,收滞销

13、货,短缺时卖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 出出农民少受高利贷盘剥,农民少受高利贷盘剥, 增加政府收入增加政府收入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保证农民生产时间,舒缓 无业者引起的社会危机促进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苛, 增加政府收入增加政府收入稳定物价,促进商品流通,稳定物价,促进商品流通, 增加政府收入增加政府收入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小结周知六路财赋之有无而移用之提高财政效用、 平抑物价均输法军军军军 事事保甲法保甲法将兵法将兵法教教 育育改革科改革科 举举举举整整顿顿顿顿太太 学学农村住户编为保,保丁平时农村住户编为保,保丁平时 种田、农闲练兵,战时作战种田、农闲练兵,战时作战科举废明经科设明法

14、科,科举废明经科设明法科, 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重编教科书,成绩优秀重编教科书,成绩优秀 者直接受官者直接受官固定禁军辖区和训练的将官固定禁军辖区和训练的将官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增加国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增加国 家军事力量,减少军费开支家军事力量,减少军费开支充实边防力量,提高战斗充实边防力量,提高战斗 力力为政府培养实用人才为政府培养实用人才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 育人才的地方,育人才的地方,提升民智名称名称内容内容作用作用五、变法结果成效与失败1成效:政府财政收入增加,物价趋于稳定;促进农业生产,经 济发展;增强国防军事力量。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

15、局 面。北宋的积贫积弱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危机继续存在,最终发生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2失败:1)原因: A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反对 B用人不当,操之过急,出现危害百姓情况出现危害百姓情况。 C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 2)标志元祐更化王安石辞去相职数年后,宋神宗去世,年幼的宋哲宗继位,太皇 太后执掌朝政,启用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官员,全面罢免新法, 时值元祐年间,史称“元祐更化”。 3 新法带来诸多弊政(危害百姓)的表现 (1)青苗法,免役法,本是安民之政,却 因推行过急而变成扰民弊政。 (2)保马法因人民不懂养马,当马匹死 后又要赔偿,反而加重人民负担。 (3)均输法实行不久即流弊丛生,受到 朝臣苏轼、范纯仁反对,认为是与民争利 ,令商业不能发展。 4 新法带来诸多弊政的原因 A过份侧重富强而忽略澄清吏治。推行新法官员 既无救国使命,也无政治才干,只知利用新法 自肥,使新法推行结果有违原意 B新法涉及范围过广,急于求成。如青苗法、免 役法 C变法治标不治本,宋积弱根源是君主专制的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