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的兴起》课件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73590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8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的兴起》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的兴起》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的兴起》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的兴起》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的兴起》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的兴起》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人民版必修3《儒学的兴起》课件2(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专题一专题一 第二节第二节儒儒 学学 的的 兴兴 起起课标要求: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史实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史实儒学的兴起儒学的兴起背景:焚书坑儒的批判背景:焚书坑儒的批判表现表现罢黜百家罢黜百家太学出现太学出现科举选官(略)科举选官(略)第一框题 焚书坑儒的批判第一框题 焚书坑儒的批判课堂探究课堂探究和战国时期相比和战国时期相比, ,秦的文化氛围发秦的文化氛围发 生了怎样的变化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变化的变化? ?(2 2)原因)原因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 权制度,各国战乱纷争的局面造成权制度,各国战乱纷争的局面

2、造成 了宽松的学术氛围。了宽松的学术氛围。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 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 专制。专制。秦始皇像秦始皇像(1 1)变化:)变化:战国时期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思想解放;秦朝时期死气沉沉思想解放;秦朝时期死气沉沉。课堂探究课堂探究2 2 为什么儒学在为什么儒学在 秦时受到严厉打击?秦时受到严厉打击?儒生和游士用儒学以古非儒生和游士用儒学以古非 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 治治. .课堂探究课堂探究3 3 为什么秦王朝为什么秦王朝 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焚禁医药、卜筮

3、、种树之书 ?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 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 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 对社会国家直接有益。对社会国家直接有益。课堂探究课堂探究4 4 如何评价秦王朝的如何评价秦王朝的“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的举措的举措 ?(1 1)积极作用:)积极作用: “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有当时特定有当时特定 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巩固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巩固 刚刚建立的政权。刚刚建立的政权。 (2 2)消极影响(占主导地)消极影响(占主导地 位):位):“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是对先秦思 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想文化成就的粗

4、暴否定, 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 劫。劫。 导入-中华民族勤劳善良,古老的中国是文 明礼仪之邦。“尊老爱幼,与人为善,讲信修睦” 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都足几千年儒 家思想长期熏陶、潜移默化的结果,而儒家 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起源于西汉 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大一 统”思想。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意 义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是 秦代“焚书坑儒”后大受限制的儒学思想,逐渐成为 正统思想。结合上述材料,想一想,董仲舒与儒家 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之间有何关系? (提示: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适应了汉武

5、帝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 需要,使得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第二框题第二框题 罢黜百家罢黜百家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都迫切需要变汉初的“无为” 为“有为”,那么,汉武帝该 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背景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致力于建立一个大一统国家,需 要新的统治思想董仲舒迎合统治者需要,改造 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核心:确立儒学的独尊 地位标志兴办太学(中央)在各郡设立学校(地方)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影响 儒学地位上升的同时,汉王朝也加强了对思想

6、、文化 和教育的重视,这对民族历史文化进步有积极意义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结束了各派学术思 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主要思想:“天人感应,君权神 授”;大一统思想 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政治 上的”大一统”之所以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 想,除了它顺应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形势外,还在 于:一、儒家崇尚“仁政”,客观上有利于调整社 会关系,安定太平;二、提倡“和”的精神,容易为一般人接受, 更有利于推行道德教化;三、儒家中庸学说更适宜于农业民族的心理习 惯,更容易得到认同;四、“大一统”理论更利于我国民族共同心理 素质的形成,有利于我国两千多年来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巩

7、固和发展。1、被董仲舒发挥了的儒学的大一统思想 ,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 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A.孔子的思想 B.荀子的思想 C.韩非子的思想 D.墨子的思想 2、关于“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与“大一 统”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D、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CA3 3、秦朝实行、秦朝实行“焚书坑儒焚书坑儒 ”,西汉实行,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二者的根,二者的根 本着眼点是本着眼点是A.A.压制知识分子压制知识分子B.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C.完善法律

8、机制完善法律机制D.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加强君主专制统治4 4、从战国、从战国“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到西汉到西汉“独尊儒术独尊儒术”的的 转变体现了转变体现了 中央集权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大一 统局面的形成统局面的形成 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 B. C. D.A. B. C. D.5 5、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 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关键是关键是A.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 的思想的思想B.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 想的人做大官想的人做大官C.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

9、专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 制统治的需要制统治的需要D.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 到人民的拥护到人民的拥护“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 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 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 复修教化而崇起之。教化已明,习 俗已成,子孙循之,行五六百岁尚未败” 。 董仲舒第三框题第三框题 太学的出现太学的出现(1 1)汉武帝汉武帝创立太学创立太学(2 2)太学是中国历史上)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第一 次国家次国家培养政治人才的培养政治人才的官立官立 学校学校。是儒学教育。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官方化和 制度化制度化的标志。的标志。(3 3)汉武帝时代,初步建立)汉武帝时代,初

10、步建立 了地方教育系统了地方教育系统(4)(4)太学建立的作用太学建立的作用 ( ( 书本书本1111页页) )1.汉武帝时期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 教育,下列与此有关的社会背景是A.经济发展使综合国力增强 B.西汉中央地方教育系统的建立C.君主集权取得对割据势力的胜利 D.佛教冲击了我国传统文化C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 何不同?导致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问题探究秦始皇汉武帝不 同 点政策原因影响相 同 点排斥、打击儒学秦刚刚统一,需要 巩固君主专制;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 击 儒学发展进入低潮尊崇儒学国力强盛,建设大一 统的政治需

11、要;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 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目的实质作用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文化专制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董仲舒生平董仲舒生平董仲舒董仲舒(前前179179前前104104年年) 广川广川(今河北景县今河北景县)人,西汉人,西汉 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 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汉武帝朝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汉武帝朝 举贤良文学之士,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建议皇帝他建议皇帝 倡导儒学倡导儒学, ,实践德政实践德政, ,推行教化推行教化, , 养士求贤养士求贤, ,当政策当当政策当“ “更化更化

12、” ”时就时就 应应“ “更化更化” ”,进进“天人三策天人三策”,建建 议议“诸不在六艺诸不在六艺(礼、乐、射、礼、乐、射、 御、书、数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武帝为武帝 所采纳,所采纳,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术”, ,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使使 儒学地位由此开始提升,并儒学地位由此开始提升,并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统治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统治 者所沿袭。者所沿袭。材料一材料一:“ “天生民性天生民性, ,有善质而未能有善质而未能 善善, ,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 ,此天意也。此天意也。” ” 材料二: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 于天子于天子” ”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 也。也。”材料三:材料三: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 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 与天同者而用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董仲舒像董仲舒像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