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48272928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培养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第10期王正燕(平川区王家山小学甘肃白银730917)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可使学生直接体验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本文就此谈一点自己的体验。一、从实践中引入数学知识让数学回归生活。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1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事件。 数学首先是一种语言,它是人们交流的工

2、具。由于它可以用来储存和传递信息,因此在信息化时代,数学的语言功能更为突出,人们可以用所学的数、符号或图象这些语言去描述世界,可以用严谨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让学生动手把12个圆片平均分,并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是怎样分的,再用算式表示自己的分法。学生根据自己的摆法和想法列出了以下算式:123=4124=3126=2122=6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体会到数学语言的功能, 而且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真正意义。2用数学规律表示生活现象。 “身份证”是每个学生将来都要面对的实际问题,了解身份证编码的规律,不但是生活所必须, 同时从中可以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与培养小学

3、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读书说话,尽情地倾诉心声;让学生大胆地解放大脑,大胆地放飞想象,从而使思维动起来,体验真起来,语言活起来,直至达到让他们感到“不吐不快”、“一吐为快”的学习境界。看一看。 “攻天险”这部分学完后,我让学生看了飞夺泸定桥的电影,当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几十双眼睛紧跟着画面而动,当看到悬空的铁链时,同学们个个发出尖叫声;当看到战士们掉进水里时,教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当看到战士们冲进城去时,同学们个个捏了一把汗;当看到夺下泸定桥,红军主力安全渡过天险大渡河,北上抗日时,同学们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文道结合是语文教学的特点。 许多课文都要求培养学生学习英雄人物,热爱祖国,热爱

4、人民的思想感情。如飞夺泸定桥、小八路、王二小、狼牙山五壮士等,这些课文给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们展示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正是因为对祖国和人民的爱,才使这些英雄人物具有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毫不畏惧地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崇高精神。平时教学中,我们通常使用启发想象或口头描述场景的方法来理解词句,体会人物品质。由于学生从小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 各自大脑储存的表象层次不一,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甚至有的如隔靴搔痒,无济于事,课堂教学效率当然难以提高。 在此播放飞夺泸定桥的电影,逼真地再现了当时的战斗场面:红军战士艰难地过铁索桥,穿过大火,穿过枪林弹雨,向敌人冲去。无须多讲, 学生在逼

5、真的场面中正确理解了语言文字, 受到启示,受到感染,对英雄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使课堂效率得到提高,促成了文道的统一。写一写。 学完课文,大家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赶紧趁热打铁,让学生写写心中的感受,或对红军说说最想说的话,正因为学生彻底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看了电影,所以热情高涨、一气呵成。 有的写道:“看了电影,我对红军佩服得五体投地。 ”有的写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看到无数年轻的战士牺牲了,我的心里太难过了。 ”有的写道:“这些战士的家属应该享受国家最高的待遇。”有的写道:“清明节全国人应该扫墓,安慰亡灵。 ”新课程强调在重视语文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

6、染,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此安排了“写一写”,同学们敞开心扉,写出了对英雄的敬佩,写出了对英雄的怀念,写出了要学习英雄的可贵精神可谓 “寓德育于语文课教学之中”、充分体现了课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的要求,是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生动教育。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教成功,必须做到:第一,讲得准确、精炼,讲在关键处;第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加强课堂。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教师既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又要从作业的主体学生出发,多方位创设说、演、编的情境,设计具有多样性、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作业,由浅入深,由不知到知,由知之

7、不多到知之较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责任编辑:育李)!学科探究 小学教学63-2011年第10期数字密切相关,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访问、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收集有关身份证的信息,发现规律,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了解了有关身份证的知识和编码方法后, 启发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还与数字有关, 使学生懂得数字编码的运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也是科学发展的象征。 整个过程采用 “调查探究实践拓展”的方式。 活动过程中,教师没有束缚学生手脚, 而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土壤和水份:“你将来的身份证号可能是多少?”“学校运动会你能给每个班的运动员编号码吗

8、?”问题逐层递进,使学生思维上台阶,营造了一个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 这种学生应用现实生活学习数学,再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真正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乐趣。3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环境。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依托教材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明白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例如:教学“位置”一课时,教材已经为学生提供了学生常见的丰富的学习资料,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了解、掌握有关“位置”的知识。 课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说一说自己家住在几单元几楼,其他同学或邻居呢?去电影院看电影时,你的座位是几

9、排几号等等,从而培养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培养自觉地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4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应用的生活化来源于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实践。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检验其是否真正掌握的标准不仅仅是看会不会答几张卷纸, 更重要的是看他会不会到生活中应用。如,教学“元、角、分”时教师就可以运用书中创设的生活情境教给学生相关知识及理财方法, 而教学“元、角、分”后,可以让学生回家帮助家长去管理财政,当回“小管家”。 学生在扮演小管家的角色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真正达到数学知识为

10、生活服务的目的。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的兴趣、实践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5用数学概念解释生活问题。 学习了比例尺之后,让学生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一眼就能认出相片上的人是谁? ”“是什么方法可以把我们祖国的面积画在任意大小的一张纸上”;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后,让学生解释“为什么有的顾客买袜子时只要在自己拳头上绕一周, 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自己穿? ”二、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让生活走进数学。在教学中寻找与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发展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1从生活情

11、景中发现数学问题。 教学时,教师可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在教学“平方分米”时,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平方厘米测量课桌的面积, 当学生测量时,就会感到太费力还不够精确,自然会产生问题:“有没有比平方厘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呢?”“如果有,那1平方分米有多大?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有联系吗?有怎样的联系? ”等等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2从数学事例中寻找数学“原型”。 小学数学的许多概念、原理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学习的对象, 学生就会在把现实问题转化数学问题的过程中

12、,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把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来研究, 就能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特征,更准确地认识事物变化的规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百分数,然后再出示收集到的一组生活中的百分数:“茅台酒”、“郎酒”、“啤酒”的酒精度,以“喝什么就容易醉些?为什么看出来?你认为喝什么酒好?”为题,引导学生探究这些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不仅认识到酒的“酒精度”实际上就是酒精含量与酒的总量的百分比,而且经历了百分数的产生、建模到应用的全过程;不仅体验到百分数的应用价值,而且体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3从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

13、,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的见、摸得着的事例开始,积极地创设活动的、可操作的、学生可以做的教学内容,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活动之中,并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把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显示,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生动有趣,达到拓展教材内容、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4从数学实例中感悟数学方法。 小学数学中一些具体的思想方法如:多加要减、多减要加、等量代换、按顺序思考等在生活现实中到处可见。 如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单运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多减要加”的道理,我举了一个实例:小丽带了162元到商店

14、买一件毛衣,毛衣的标价是97元,你认为小丽会怎样拿钱?”让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侧重指出下列这种拿法:“小丽从口袋中拿出()张一百元,营业员找回小丽()元,这时小丽口袋里还有()元。 ”然后要求学生填空,并写出算式。学生写出了以下算式:(1)162-97(2)62+3(3)l00-97+62(4)162-100+3通过观察算式让学生体会到算式的结果都相同, 但算起来第三式是顺理成章,体现了操作的过程;第四式体现了“多减要加”的算理;第二式算起来更方便,体现了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此实例中,不仅使学生明白了“多减要加”的道理,而且学生还发现了比书上介绍的方法更为方便的方法,这种方法贴近生活实际。(责任编辑:崔建民)学科探究 小学教学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