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专题六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56990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66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部分专题六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第二部分专题六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第二部分专题六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第二部分专题六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第二部分专题六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专题六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部分专题六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09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

3、,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李悝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注 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期十日 期:约定B.会天疾风 会:适逢C.犯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D.过而击之也 过:经过解析:过:错误。答

4、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C. D.攻原得卫者假舆马者.待公而食信而见疑.为鼓以与百姓为戍洎牧以谗诛.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若属皆且为所虏.解析:A项,者:表提顿语气,不译/的人。B项,而:表顺承/表转折。C项,以:连词,来/介词,因为。D项,且:将要。答案:D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遂罢兵而去 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故人来,方与之食 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曾子欲捕彘杀之 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A. B.C. D.解析:讲的是“信用”的好处,是从侧面写守信的结果;讲的是楚厉王为了取信于民不得不更改命令,明确信号。

5、排除之后,即可得到正确答案。答案:B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 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 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 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 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 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 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 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

6、秋毫。解析:文中卫嗣公没有罢免那个官吏的意思。答案:D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译文: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译文: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译文: 答案:(1)有了像那样讲信用的国君(或“有国君像那样地讲信用”),能不归顺他吗?(2)吴起出门,遇见一位老朋友,便留他吃饭。那朋友说:“好的。”(3)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办法啊。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大夫们约定期限为十天(要攻下原国)。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它,(晋文公

7、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全部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您再等待一些时日吧!”晋文公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了像那样讲信用的国君,能不归顺他吗?”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卫国的人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晋文公投降。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并且评价说:“晋文公攻打原国竟获得了卫国,是因为他能守信啊!”晋文公

8、问箕郑说:“怎样救济饥荒?”箕郑回答说:“守信用。”晋文公说:“怎样守信用呢?”箕郑说:“在名位、政事、道义上都要守信用。名位上守信用,群臣就会尽职尽责,好的坏的不会混杂,对各种政事不懈怠;政事上守信用,就不会错过天时,百姓不会三心二意;道义上守信用,身边的人就会来劝勉,远方的人也会前来归顺了。”吴起出门,遇见一位老朋友,便留他一起吃饭。那朋友说:“好。”(吴起)就让他返回时与自己一起用餐。吴起说:“我等您来吃饭。”老朋友到晚上还没来,吴起不吃饭等着他。第二天早上,吴起派人去请老朋友。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魏文侯和守山的人约定了打猎时间。第二天,正巧碰上天刮大风,近侍劝文侯不要再去,

9、文侯不听,说:“不可以。因风大而失掉信用,我不能那样做。”于是亲自驾车前往,冒风告诉守山人打猎的事作罢。曾子的妻子上集市去,她的儿子跟在后面哭泣。孩子母亲说:“你回去,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她从集市回来,曾子打算抓猪来杀。妻子阻止说:“不过是和小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子可不是开玩笑的对象。小孩子没什么知识,要靠父母做出样子才会跟着学,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了他,也就是教孩子学会骗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就把猪杀掉煮了。楚厉王遇到军情警报,就立起军鼓(作为号召),通知民众一起防守。(一次)他喝酒喝醉后,错误地敲响了军鼓,民众都

10、非常惊慌。厉王派人劝阻大家说:“我是醉酒后和近侍开玩笑,才错误地击了鼓。”民众这才松懈了下来。过了几个月,又遇到军情警报,厉王击鼓,民众却不去备战。于是他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这样民众才信从了。李悝警告左右壁垒的将士说:“小心地警惕敌人!他们早晚会来袭击你们的。”像这样的警告说了好多次,敌人却没有来。左右壁垒的将士都松懈了下来,不再相信李悝。过了几个月,秦人前来袭击他们,到了之后,几乎消灭了李悝全军,这是不讲信用造成的祸害。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经过关口,这个人在过关口时受到了主管官吏的责难,这人于是贿赂这个官吏,才得以顺利过关。后来,卫嗣公对那个官吏说:“某月某日,有个人给了你金钱,你就放他过关了

11、。”这个官吏特别害怕,认为卫嗣公明察秋毫。“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从总体来说,着眼于应用,不会直接考语法。内容是课内外结合,形式是选择题,要求考生选出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也常在“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中考查。一、代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代词是代替别的词或词组、句子,以表示人或事物以及动作、状态、数量等的词,常用的代词有“而”“何”“其”“若”“焉”“之”等。在语境中辨析某一代词具体的指代对象是考查的重点。例证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代词指代对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饮酒乐甚,扣弦而歌之 之:代下文所唱的歌B.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其:他们C.若入前为寿请以剑舞

12、若:你们D.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而:你,代“儿”.解析:选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指示代词,解释正确。B项,人称代词,解释正确。C项,是人称代词,但释为“你们”错,应代“你”,指项庄。D项,人称代词,解释正确。C二、介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介词是用来介绍名词、代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时间、处所、原因、方式、对象等意义的词。常用的介词有“以”“为”“因”“于”“与”等。对介词的考查,通常是结合对文句的理解进行的。例证2 (2006江苏高考)文中“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B.王好战,请以

13、战喻C.不然,籍何以至此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解析:选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题干中的“以”是介词,是“用、拿”的意思。A项,“以”为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B项,“以”是介词,相当于“用、拿”;C项,“以”为介词,义为“凭借”;D项,“以”是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动作。B例证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B.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渔樵于江渚之上室西连于中闺.C.D.以小易大,彼恶知之仆以口语遭遇此祸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解析:选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为:介词

14、,被;介词,替、给。B项,于:介词,相当于“在”,表处所;介词,相当于“同”“和”,表对象。C项,以:介词,用、拿;介词,因为。D项,两个“因”均为介词,依靠,凭借。D三、副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副词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情态、否定等意义的词,常用的副词有“乃”“其”“且”“则”等。有时,会直接设题考查辨析副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例证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无以,则王乎若属皆且为所虏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C.D.徐公何能及君也至于誓天断发何其衰也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解析:选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A项,则:副词,表肯定,就是;连词,那么。B项,且:副词,将要;连词,尚且。C项,何:副词,表反问,怎么;副词,用在形容词前,表程度深,多么。D项,乃:都是表承接的副词,于是,就。D四、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连词是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者句子与句子的词。常用的连词有“而”“且”“以”“则”“与”等。对连词的考查,主要是区分连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例证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子路率尔而对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夫夷以近,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