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56855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57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为 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 主讲人:史永初中国共产党的性质2000年英国广播公 司评选“千年思想 家”名列首位的是马克 思 俄罗斯评选全俄20 世纪最伟大的人物 名列第一位的是列 宁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性质: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 的根本属性。 (一)党的性质的内涵 1.两种解释 (1)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现 ,不同的阶级和政党有不同的党 性; (2)特指共产党员的党性,是 衡量党员阶级觉悟高低和立场是 否坚定的准绳。 2.对党性理解应注意:理论的修 养与水平;实际的表现与示范。 3.党的性质的实质:建设一个什 么样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二)党的性

2、质的内容党的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 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 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 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 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性质1.两个先锋队 (1)中国工人阶级的 先锋队阶级基础 为什么?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 要求; 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 点。 革命性最强;高度集中 有组织性;与农民有天 然联系中国共产党的性质(2)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群众基础为什么?特殊时代有特殊的提法和要求如:1935年瓦窑堡会议党就明确提出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 级的先锋队,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六大新的社会阶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 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 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 人员、自由职业人员。问题:私营企业主能不能入党?会不会改变党 的性质?例子:甘肃省张掖市一名农村泥瓦匠要求入党问题:党员可以经商吗?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归纳:(1)党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的执政党;(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需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一 切爱国人士。特别注意:两个先锋队是有机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性质2.一个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的领导核心 党为

4、什么是核心? 基本原则;人民选择;根本保证 “十六大”新党章增加了两个字 “特色” 怎样理解“特色”二字? 什么是社会主义? 毛泽东 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 邓小平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七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立足基本国情,坚持“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解放和发展 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 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 、先进文化、和谐社会,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的性质3.三个代表: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 的发展要求;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 进的方向 (3)代

5、表中国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 4.一个最高理想和最终 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 义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二、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主要的目的和意图1.主要依据(1)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与中华 民族先锋队的性质;(2)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 用;(3)党由革命党变成执政党后自身建设的任 务与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宗旨2.党的根本宗旨的基本内涵 (1)服务的范围:人民 (2)服务的要求:全心全意 (3)服务的目的:为人民谋实际利益 3.对服务主体的基本要求 (1)精神状态上是主动自觉地服务 (2)思路上是创造性地服务 (3)行动上是脚踏实地地服务 (4)标准上是人民满意不满意、赞成不 赞成、答应不答应中国共产党的宗旨4.如何践行党的宗旨(1)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2)坚持情为民所系 、权为民所用、利为 民所谋(3)坚持发展为了人 民、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共产党的宗旨5.坚持党的宗旨应处理好几个关系(1)执政与服务(公仆意识)(2)服务与报酬(奉献意识)(3)先进性与广泛性(带头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