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56160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4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经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经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经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经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精神分析范型(上)古典的精神分析论创始人:弗洛依德。强调潜意识、性本能等人格动力的重要性;主要研究问题:焦虑、防卫机制、早期经验对日后人格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发展出来处理内部驱力外部刺激的自我适应功能。主要的研究方法:临床个案研究,评鉴技术:梦的分析、自由联想和投射测验等。精神分析范型(psychoanalytic paradigm)新精神分析反对弗洛依德以泛性论为动力的生物主义和对人的悲观主义,强调自我的重要性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但其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研究方法和评鉴技术上并没有脱离弗洛依德所创立的古典精神分析论。1. 弗洛依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 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

2、论是如何产生的?3. 为什么说弗洛依德是一个泛性论者?4. 弗洛依德关于人格的重要观点有那些?5. 弗洛依德运用什么方法研究人格?本章主要问题:第一节 弗洛依德其人及精神分析的产生 一、 弗洛依德的生平及著作1.生平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 月23日),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 著名的心理学家,犹太人。精神分 析学的创始人,称为“维也纳第一 精神分析学派”以别于后来由此演 变出的第二及第三学派。著作梦 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等。从背景上来讲,他最不大可能成为学术界的泰斗。他于1856年出生在一个叫弗赖堡的小镇,是一个沿门叫卖羊毛、布匹、兽皮的贫苦犹

3、太贩夫的儿子。当他4岁时,全家搬到了维也纳,虽然父亲的生意渐渐好转,可一家人的生活是在艰辛中度过的。8个孩子中,他是老大,也是智力出众的一个,家里尽可能地鼓励他发展。弗洛依德比一般人早一年进入大学预科学习,在预科学校的7年中都是第一名。他在预科学校的最后几年当中读了哥德论自然的一篇很有启迪作用的文章,遂决定一辈子投身科学。1873年,他上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他仍然是最好的学生。可是,他发现,医学对他没有什么智力上的吸引力,而且从实际工作上来讲,他也觉得前途黯淡。在医学培训中途,他开始受到思内斯特布吕克的强烈影响,弗洛依德后来说,“布吕克在我的一生中的重要程度胜过任何人”。 弗洛依德被生理心理学

4、深深吸引,他醉心于学术上的生理心理学,希望成为一名生理学家而进行纯粹的研究。可布吕克却建议他不要这样做。对于贫穷的弗洛依德来说,从事纯科学研究是不可能的。于是,他放弃了这个梦想,勉强完成了医学课程,1881年拿到了硕士学位。在研究院期间,他邂逅并爱上了一位名叫玛莎的姑娘。不过,他只能在自立并保障妻子和家庭的生活之后才能结婚。最为合适的可行办法是去一 家私立诊所,为此,他离开了布吕克的学院,加 入了维也纳总医院,在当时世界最有名的脑解剖 学家西奥多梅那特的指导下学习。玛莎跟她母亲一起生活在汉堡,而弗洛伊德很长时间才能去看 她,他们靠鸿雁传书,几乎每天一封情意绵绵、 充满爱意的长篇情书。 弗洛依德

5、步入自己独特的职业生涯,缘自与约塞夫布罗伊尔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后者是位成功的医生和生理学家。俩人成了莫逆之交,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布罗伊尔的某些病人,其中一个叫安娜的病人,在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中起重要作用。1885年,他得到一个机会去法国巴黎向沙可学习。在一次晚会上,沙可突然说某些病人的障碍通常是一种性的基础,而且一定涉及到生殖器方面的问题。回国后,他发现许多病人不能接受深度催眠。为此,他放弃催眠,用了南锡的谈话法,使病人在觉醒状态下自由联想。这种技术是让病人放松身心地躺在床上任意地自由谈话,不管联想到什么都完全说出来,目的是使病人把压抑在意识中引起异常行为的原因清醒地记起来,这是他独创的,也是

6、精神分析演进中最重要的一步。 经过实践,他发现越来越多的病人常回忆起童年时代的经验,而那些被压抑的记忆中有许多是和性有关的事,这就使他注意性爱和精神病因的关系。1895年他和布罗伊尔一起出版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标志者精神分析正式问世。此书并不成功,对它的不多的评论大都很严厉,在出版后的13年中仅卖出626册。1923年,弗洛依德67岁,因为抽了一辈子的雪茄,他的上鄂长了癌,他一共进行了30次手术,以切除反复癌变的组织。在后期,他的癌症已经无法做手术了,可意识还是清楚的,他仍然坚持写作,还看一些病人。最终,由于无法忍受的疼痛,他请自己的医生注射过量的吗啡结束痛苦,于1939年9月23日逝世。2.

7、著作: 梦的解析(1900年)性欲理论三讲(1905年)精神分析引论(1910年)超越唯乐原则(1920年)群众心理学和自我分析(1921年)自我和伊底(1923年)文明及其缺陷(1930年) 精神分析引论新编(1933年)二、精神分析的产生 1. 社会背景精神分析是弗洛依德想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病态现象所需要的产物。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奥国,尤其是维也纳,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常年动乱,人们精神沮丧、惶惶不可终日,致使神经官能症和精神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作为治疗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精神分析,正是适应这一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其次,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企图解决犹太人家长制和

8、维多利亚式性道德压仰而造成的社会病态现象的迫切社会需要的产物。由于维多利亚时代遗风的存在,在家长式统治的犹太人的社会里,宗教气氛非常浓厚,社会禁忌十分严格,特别是在男女两性关系上的禁忌更甚,性本能受到严重压抑,造成人们精神上的巨大创伤,以致神经官能症和精神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也正是为了解决这一迫切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的。 2. 思想背景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把“爱“和“恨“两种对立力量的相互作用视为万物运动和变化的根本动力,柏拉图(Plato)的爱洛斯(Eros)学说、“三位一体说“、理念论的“回忆说“;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对梦的重视对弗洛依

9、德产生了无可置疑的影响。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思想;莱布尼兹的微觉学说;赫尔巴特的意识阈概念的影响;费希纳(G.T.Fechner)的无意识思想;叔本华(A. Schopenhauer)的生存意志思想;尼采(F. W. NietZsche,)的权力意志思想;以及哈特曼(E. Hartmann)的无意识哲学都对弗洛依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科学背景物理学思想体系的机械论、决定论和唯能论,生物学的物决定论、有机体有规律的发展观和泛性论观对精神分析的产生有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医学中的“两术“和“两派“对弗洛依德的理论有直接的影响。“两术“指“麦斯麦术“ 和“布雷德术“。麦斯麦术是奥地利医师麦斯麦(F

10、.A. Mesmer, 17341815)创立的,认为人身体内有一种磁气,即动物磁液。它过多过少,失去平衡,就会患精神病。他用通磁的办法,使机体磁液恢复平衡,以治疗疾病。这种技术叫麦斯麦术(或通磁术(Mesmerism),它是催眠(hypnotisnd)的前身。布雷德术是英国外科医师布雷德 (J. Braid,1795186O)创立的。他将麦斯麦的理论改造成布雷德术(Braidism),即催眠术。他认为催眠状态是一种心理作用,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结果,称为“单一观念状态“。“两派“是指法国两个著名的精神病学派,即“巴黎派“和“南锡派“。南锡派由法国乡村医师李厄保(A.A. Liebault,18

11、231904)所创立,他是心因派的主要代表;巴黎派以沙可(J.M. Charcot, 18251893)为领导者,他是体因派的主要代表。两派的共同点是均相信催眠术,并用以治病。不同点是:(1)对催眠的性质看法不同:巴黎派认为,催眠状态是一种病症,多半与神经症无严格区别。而南锡派则认为,催眠与神经症有关,它完全是暗示的结果。(2)对催眠的机制看法不同:南锡派是心因学派的主要代表,侧重从心理学方面去研究催眠,不大注意其生理变化。1885年和1889年,弗洛依德先后向巴黎和南锡派学习过,所以两派对他都有影响。主要表现为三方面:(1)坚信神经症是功能性疾病,并非器质性病变;(2)坚信性的因素的重要作用

12、;(3)坚信催眠术可以治病。 第二节 人格结构和人格动力一、 人格的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冰山假说图人格,如一座漂浮于海洋中 的冰山,水面上下比例为1:9,本我完全位于底部,是无意识部分;自我和超我 的大部分也位于水面以下, 是前意识;露出水面的是有意识部分,只占到整个人格 的十分之一,大部分是自我 ,还有一部分是超我。 早期弗洛依德认为意识(这里指人格)由三个不同意识水平的成分组成: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弗洛依德认为意识是人格的最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构成。它的特点是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有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进入意

13、识领域的主观经验组成。弗洛依德认为,意识和潜意识虽有区别,但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潜意识的东西可以通过回忆进入意识中来,而意识中的东西当没有被注意时,也可以转入前意识中。前意识的主要作用是检查作用,即不许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创伤性经验、不良情感,以及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进入意识领域,而把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 潜意识是人格最深层的部分。它是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潜意识的主要特点是:无矛盾性、无时间性、非现实性、活跃、能量

14、大、易变形和替换等。 后期,弗洛依德对自己的人格理论提出的较大的修改,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说。本我 本我是人格中最难接近、但又是最有 力的部分,它又由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 望所组成 自我 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它 派生于本我,不能脱离本我而单独存在。 自我在本我与现实之间、本我与超我之间 起调节整合作用。超我 超我是人格中最文明、最有道德的部 分。它由两个部分内构成:自我理想和良 心。超我是社会道德的化身,按照“道德原 则“行事,它总是与享乐主义的本我直接冲 突和对立,力图限制本我的私欲,使它得 不到满足。弗洛依德把自我比喻为三个暴君统治下的臣民,它要尽力满足专横的本我的欲

15、求,要应付严酷的现实环境,还要遵从神圣的超我的规范。自我在三个暴君之间周旋、调停,力图使三者的要求都得到满足。弗洛伊德的本能来源于身体内部的刺激,是推动或启动的因素,是个体释放心理能量的生物力量,并且是一切行为的动机和基础。在弗洛伊德看来,这种本能主要指性本能和与性本能广泛联系的本能。性本能是一种性冲动的内在的潜力,它经常驱使人去追求实现,去寻求满足,获得快感。他用专门术语“里比多”(Libido)。二、人格的动力理论1.性本能他的“性”是广义的。不是男女之间的性爱的性,而是包括一切感觉器官或肌肉、皮肤等由于抚摸而产生的快感都是性的满足。两种主要的性本能都是异性爱的倾向,一是恋父情结,一是恋母

16、情结。弗洛伊德认为,精神病和神经病的病因根结底是幼年时性本能冲动受到压抑。为此,他的学生荣格和阿德勒都反对他,心理学家和医学家也攻击他,被人们称为“泛性论”。死的本能使有机体返回先前无机状态的趋向,它是一种破坏力,当它指向个人内部,则表现为自责、自杀或受虐狂等行为,当它指向外部,就会产生憎恨、攻击、侵犯和施虐狂等行为。生的本能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代表爱和创造的力量。 在后期,弗洛依德提出了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2.能量投注理论 投注是指能量或力比多倾注于某种对象而使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分为三种:自我投注是把力比多倾注于自己,如自恋者。幻想投注是把力比多倾注于虚无的幻想中,如做白日梦者。对象投注是把力比多倾注于某人、某物或某些团体活动上。反投注是指自我或超我多能量或力比多倾注的抑制。在此,本我只有能量投注,而自我和超我既有能量投注,又有反投注。 3.焦虑理论 焦虑是一种由紧张、不安、忧郁、惊恐等感受交织在一起的情绪体验。包括三种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