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分带命名法及多态性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55344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2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染色体分带命名法及多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染色体分带命名法及多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染色体分带命名法及多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染色体分带命名法及多态性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染色体分带命名法及多态性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染色体分带命名法及多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染色体分带命名法及多态性(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染色体分带命名法及多态性 第一节 命名符号和缩写术语 在1960年丹佛会议上,主要根据染色体的长度和 着丝粒的位置,将人类的46条染色体编为1-22号和 XY,这样,22对+XY则代表男性的染色体组成,22 对+XX则代表女性的染色体组成; 在1963年伦敦会议上,主要确认了按形态将染色体 分为A-G七个组的分类法; 在1966年芝加哥会议上提出了描述人类染色体组成及 其异常的命名体制。 1968年在瑞典工作的Caspersson等发表了第一张 用二盐酸喹吖因染色的植物染色体的荧光显带照 片,并迅速将这一研究扩展到人类染色体。 于1971年9月在巴黎召开了第四届国际人类细胞 遗传学会议

2、,制定了人类显带染色体的命名体制 和模式图。 1977年在斯德哥尔摩开会,将历届会议有关人类 染色体命名法的报告统一为“人类染色体命名的国 际体制”;缩写为“ISCN”(1978)。 1977年在斯德哥尔摩开会,将历届会议有关人类 染色体命名法的报告统一为“人类染色体命名的国 际体制”;缩写为“ISCN”(1978)。 70年代中期,以Dutrillaux(1975),Yunis( 1976)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选择适当的时期向 细胞培养物中加入有关药物,阻抑细胞于S期,然 后解除阻抑,获得早期有丝分裂细胞,使染色体 显现的带纹成倍增加。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委员 会于1981年5月在巴黎召开会议

3、,制定了人类细胞 遗传学高分辨率显带染色体命名的国际体制。 第二节:非显带染色体的命名 正常核型和染色体畸变 1. 正常核型:2. 46,XX正常女性,46条染色体,二条X染色体46,XY正常男性,46条染色体,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45,x45条染色体,一条x性染色体。47,xxY47条染色体,性染色体xxY。45,xx, -c45条染色体,丢失了一条C组染色体。48,xxY,+G48条染色体,性染色体为xxY,多一条G组染色体。47,xY+2147条染色体,性染色体为xY,多一条21号染色体。46,xY,+18,-2146条染色体,性染色体为xY,多一条18号染色体, 丢失了一条21号

4、染色体。 45,xx,-?845条染色体,性染色体为xx,丢失了一条染色体,可能 是第8号。2. 染色体数目畸变a. 非整倍体变化一般用2n表示二倍体的染色体数,而(2n+1) 和(2n-1)则分别表示三倍体和单体。详细表示法: 47,xY+21多一条21号染色体。46,xY+18,-21多一条18号染色体,少一条21号染色体。例:三倍体变化:69,xxY;69条染色体,性染色体为xxY,多了一倍的染色体。70,xxY,+G70条染色体,性染色体为xxY,多了一倍染色体,多了一条G染色体。 四倍体变化依次类推命名 嵌合体或异源嵌合体(来自不同合子的细胞系)中:不同细胞系的染色体“组成”按数目次

5、序列出,并 用斜线分开,例如:mos45,X/46 xY-具有两个细 胞系的嵌合体。一个细胞系有45条染色体,有一条x 染色体;另一个细胞系有46条染色体,性染色体为 xY。 Chimares(chi46, xx/46, xY)具有xx和xY细胞系的异源 嵌合体。 在一般情况下,三联字mos和chi只用于任一报 告的最初描述中,之后可用简单的核型表示。 3. 染色体结构畸变 在描述复杂的结构畸变时,首报时应写全,以后 则用缩写,只要在完整符号之后立即明确含义即可。 46,x Y,19+46条染色体的男性核型,1号染色体的长臂有增加47,x Y,+14P47条染色体的男性核型,包括一条额外的14

6、号染色体 ,其短臂的长度有增加 臂间倒位用一括号加写p+q-或p-q+,括号前加缩写inv例如, inv(Dp+q-)。D组一染色体发生臂间倒位。易位用字母t表示,所涉及的染色体放在括号内。 例如,46,x Y,t(BP-;Dq+)或46,x Y+(BP+;Dq-),及在B 组某号染色体的短臂与D组染色体的长臂之间有平衡的 相互易位。46,x ,t(x q+; 16 p-),既女性的一条x染色体长臂 与一条16号染色体短臂之间有平衡的相互易位。46,x,t(x q+; 16 p-),既女性的一条x染色体长臂 与一条16号染色体短臂之间有平衡的相互易位。46,x,t(Y p+;16 p-)既男性

7、的Y染色体短臂与一条 16号染色体短臂之间有平衡的相互易位。45,x x,-D,-G,+ t(D qG q),既具有45条染色体 ,性染色体为x x,一条D组和一条G组染色体通过着丝 粒融合而成为一条易位染色体,由于仅有一个着丝粒, 故分号可省略。46,x x,-D,-G,+ t(D p G p),既在一条D组和G 组染色体间发生了相互易位,所形成的一条小染色体是 t(D p G p)。如果已经知道特定的染色体是从母亲或父亲 传递而来的,就可用缩写词mat或pat表示。例如:倘若父亲是一个平衡的相互易位者,既46,x Y,t(B p-;D q+);而他的畸形的儿子继承了两条异常染色体中的一 条

8、,那么这个儿子的核型可写成:46,x Y,B p- pat或46,x Y,D q+ pat。若这个儿子继承了易位中的二条染色体,其核型可表达为46, x Y,t(B p-;D q)pat,既与父亲是一个平衡的相互易位者。 环状染色体用字母r表示 例如:46,xx,r(16),既具有46条染色体,包 括一条环形16号染色体的女性。 等臂染色体用字母i表示例如:46,x,I(16),既具有46条染色体的女性 ,包括一条x染色体长臂的等臂染色体。 双着丝粒染色体用dic表示。如:46,x,dic(Y),既具有46条染 色体,含有一条双着丝粒的Y染色体。 第三节 显带染色体的命名 染色体带 1、界标、

9、带和区的定义 染色体标本经过某种特殊的处理或特异的染色 后,其上显示出一系列连续的明、暗或深、浅不同 的带纹,谓之带(band)。 为了命名的方便;以着丝粒,末端和两臂上 所显出的某些显著的带作为界标(band mark) 。 2. 界标和带的模式图: 参阅人类染色体一书P18,P148-P149(表6-3) 注意:如果整个染色体或染色 体臂被略去,这表明该染色体 两个臂或有关的那个臂上,从 着丝粒到染色体臂的末端之间 只有一个区。 3. 界标和带的再分 随着技术的发展 ,作为界标的带和一 个普通的带都可能被 再划分为亚带和次亚 带。其命名法是在原 来带名之后加一个小 数点,接着依着丝粒 到臂

10、端的次序将亚带 或次亚带编号。 模 式 图 、染色体结构的变化 1. 染色体重排 t(18),inv(2),用一个字和三联字符号表示重排 (既结构发生了改变)的染色体。把这种变化中涉及的染 色体号数,放在识别重排类型的符号后面的括号内。 T(x:3),t(z;5),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染色体发 生了变化,则用分号(;)将它们的符号分开;如果重排 染色体中的一个是性染色体,那就把它放在前面。 a. 易位 用符号t表示 , Yob:罗泊逊易位,tan:串联易位, Yep :相互易位,dic:双着丝粒染色体的易位。 b. 三断裂重排 三断裂重排的结果是染色体片段发生移位(shift)、插 入和转位(tr

11、ansposition)。 dir ins表示正位插入,inv ins表示颠位插入。 断裂重排时,染色体断裂处有时发生在两个连续的带上,例:则断裂用两个染色带的号数表示,中间用“或”字分开,如: 1q23或24,表示断裂发生在第1号染色体长臂的2区3带或4带上。 1p1:表示断裂位于1个区,不能肯定到一个特点带上,就只写区 号。 1q2或3:断裂点位于2区或3区。 对于每一类型重排均列出简式表达,随 后列出繁式表达然后加以简要说明。 a 等臂染色体 46,x,i(xq)简式; 46,x,i(x)(qtercenqter)繁式b 末端缺失46,xx,del(1) (q21) 简式 46,xx,d

12、el(1) (pterq21:) 繁式 c 中间缺失 46,xx,del(1)(q21 931) 46,xx,del(1)(pter921:931pter) d 臂内倒位 46,xY,inv(2)(p13p24) 46,xY,inv(2)(pterp13:p24:p13qter)e 臂间倒位 46,xY,inv(2)(p21 q31)46,x Y,inv(2)(pterp21:q31p21:q31qter) f 染色体片段的重复 46,x x,inv dup(2)(p23p14) 46,x x,inv dup(2)(pterp23:p14p23:p23qter) g 环状染色体46,x Y,Y

13、(2)(p21 q31)46,x Y,Y(2)(p21q31) h 双着丝粒的染色体46,x,dic(Y) (q12)46, x, dic(Y)(pterq12:q12pter)或46,x,dic(Y)(p11)46,x,dic(Y) (qterp11: p11qter) i 相互易位46,xY,t(z: 5) (q21; q31)46,xY,t(z: 5) (2pter2q21: 5q315qter; 5pter5q31: 2q212qter) j 罗泊逊易位45,xx,t(13;14) (p11;q11)45,xx,t(13;14) (13qter13p11: 14q1114qter) k

14、 整臂易位 46,xY,t(z;3)(2p3p;2q3q)46,xY,(z;3)(2ptercen3pter;2qtercen3qter) l 一个染色体内的正位插入46,xY,dir ins(z) (p13q21q31) 46,xY,dir ins(z) (pterp13:q31q21:p13q21: :q31qter) m 一个染色体内的颠倒插入46,xY,inv, ins (z) (p13q31q21) 46,xY,inv, ins (z) (pterp13:q21q31:p13q21 :q31qter) o两个染色体之间的颠倒插入46,xY, inv ins (5; z) (p14;

15、q32q22) 46,xY, inv ins (5; z) (5pter5p14: 2q222q32: 5p14 5pter; 2pter2q22: 2q322qter) 第四节 染色体结构的多态性 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除了受到不良条件的 刺激,会发生数目变化以外,数目一般是保持恒定的。在正常动物群中,经常可以见到各种染色体形态的 微小变异,诸如结构和带纹着色强度的差异等。这种微 小的变异(minor variants)称为染色体和多态性( polymorphism)或异态性(heteromorphism)。 染色体的多态性主要表现在:两条同源染色体的形 态或着色方面的不同。 多态性的一

16、般特征和常见部位 一、一般特征 1.它们是按照孟德尔式遗传的,在个体中是恒定的 ,在群体中是变异的。2.它们是集中地表现在某些染色体的一定部位。这 些部位都是含有高度重复DNA的结构异染色质( 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所在之处。3.通常不具有明显的表型或病理学意义。否则,传 统即称为染色体异常,以示区别于染色体的变异。 二、多态性的常见部位和形式 在人类染色体中,含有高度重复DNA的结构异染色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它集中于着丝粒、随体、次缢痕和Y染色体长臂远侧段。因此,人类染色体的异态性也集中地现在在这些部位。 1.近端着丝粒染色体(D和G组(人)的短臂和随体区。表现 在短臂和随体区(实际上为短臂的次缢痕)的增长或缩短;随 体的有无、增长或重复(双随体)以及这些结构的荧光强度和 其它着色性的变异。2.人类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