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46823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477.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糖皮质激素在 1948年被 Hench用于急性 风湿病的治疗并收到神奇疗效后,其治疗的 范围迅速扩展到许多种疾病 ,震动了当时 的医学界。1950 年Hench也因此获得了当 年的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至今 ,糖皮质激 素已有60多年的应用历史。 据处方调查 ,目前临床上使用频率最高的 药物就是抗菌药物、激素和维生素三大类 。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下称糖皮质激素)在 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广泛应用;但 临床不合理应用亦非常突出,给患者的健康 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

2、原则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1123号):为加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 全,卫生部委托组织专家制订了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糖皮质激素概述一、糖皮质激素概述 是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具有调节糖、脂肪、蛋白质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抗炎作用;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糖类代谢的作用最早为人们所认识。 目前糖皮质激素包括很多经过结构优化的具有类似结构和活性的人工合成药物。 人工合成激素与皮质醇(也可称为“可的松”或“氢化可的松”,是肾上腺在应激反应里产生的一种类激素。)的区别:抗炎作用增强,盐皮质激素样作用

3、减弱。 化学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类药物。一、糖皮质激素概述一、糖皮质激素概述生理量的糖皮质激素为维持生命所必需,对糖、脂肪、蛋白质、水电解代谢及多种组织器官的功能有重要影响。超生理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抑制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临床过度或不合理或不正确地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某些疾病也十分普遍。因其不良反应严重,与这类药物有关的并发症应予以高度重视。二、糖皮质激素的生理生化作用二、糖皮质激素的生理生化作用糖代谢:促进糖原异生;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抑制肌肉和脂肪组织对糖的摄取和利用脂肪代谢 :促进其脂肪分解,抑制脂肪合成。蛋白质代谢:促进组织(除肝脏

4、)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升高血中氨基酸水平,导致负氮平衡二、糖皮质激素的生理生化作用二、糖皮质激素的生理生化作用水和电解质代谢:较弱的盐皮质激素样潴钠排钾的 作用低血钾;弱的促进尿钙排泄的作用低血钙。允许作用:机体内的一些激素或生物活性物质发挥其作用需有适当的糖皮质激素存在,此即糖皮质激 素的“允许作用”,主要为肾上腺素类和胰高糖素。当糖皮质激素超过生理剂量即为药理剂量时,除上 述作用增强外,还表现为:“四抗”,即药理作用。三、药理作用三、药理作用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主要可归纳为“四抗”,即抗炎、抗免疫、抗毒素和抗休克等作用。此外,糖皮质激素对血液与造血系统(如升高白细胞,促进骨髓造血等

5、) 、中枢神经系统等也有广泛的影响。(一)(一) 抗炎作用抗炎作用 糖皮质激素本身并无抗菌作用,但对各种化学物质、机械、病原体、变态反应等引起的炎症过程有抑制作用 增加血管张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拮抗组胺等炎性介质对血管的扩张作用,减轻局部充血,减少白细胞和体液渗出 稳定溶媒体膜,减少组织蛋白酶和水解酶释放,减少组织分解和炎性介质释放 抑制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向炎性部位募集(一)(一) 抗炎作用抗炎作用 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减少膜磷脂向花生四稀酸的转化,而花生四烯酸是很多炎性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稀,血小板活化因子的生物合成前体 抑制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与免疫反应相关的细

6、胞因子的合成与释放 抑制成纤维细胞DNA合成和毛细血管增生,阻碍胶原沉积,抑制肉芽组织形成(二)免疫抑制作用二)免疫抑制作用 糖皮质激素对免疫过程的许多环节都有抑制作用,包括防止或抑制细胞中介的免疫反应,延迟性的过敏反应。 减少T淋巴细胞、单核嗜酸性细胞的数目,降低免疫球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 并抑制白介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降低T淋巴细胞向淋巴母细胞转化,并减轻原发免疫反应的扩展。 小剂量主要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可抑制B细胞转化成浆细胞的过程,减少抗体生成,抑制体液免疫。 可用于治疗许多与免疫反应异常有关的疾病。(三)(三) 抗毒素作用抗毒素作用 糖皮质激素可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

7、力,减少应激刺激所引起的缓激肽、前列腺素等的产生量,还能减轻内毒素对机体的损害。(四)抗休克作用(四)抗休克作用 较大剂量能抑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加压素、血管紧张素、5-羟色胺和钙离子的收缩血管作用,改善微循环。 还能稳定溶酶体膜,使心肌抑制因子形成减少 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 尤其是感染性休克(肾上腺皮质功能相对不全,糖皮质激素抵抗:稳定血流动力学,缩短休克逆转时间,提高器官灌注)和过敏性休克。(五)其他(五)其他- -解热作用解热作用 GCs可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其对致热原的敏感性,又能稳定溶酶体膜而减少内热原的释放,而对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等具有良好退

8、热和改善症状作用。不作为常规退热剂。四、分类与常用药物四、分类与常用药物 它们的磷酸钠盐及琥珀酰钠盐为水溶性制剂,可用于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剂。混悬剂吸收缓慢,关节腔内注射 可维持约1周。 糖皮质激素在体内的分布,以肝中最多,血浆次之,脑脊液、胸水、腹水再次之,肾和脾中分布少。 可的松和泼尼松需在肝内分别转化成氢化可的松和氢化泼尼松才有生物活性。四、分类与常用药物四、分类与常用药物 (一)按作用时间分类:可分为短效、中效与长效三类。 短效药物如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作用时间多在812小时 ;中效药物如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作用时间多 在1236小时;长效药物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作用时 间多

9、在3654小时。 (二)按给药途径分类:可分为口服、注射、局部外用或 吸入。类别药物对糖皮 质激素 受体的 亲和力水盐 代谢 (比值)糖代谢(比值)抗炎作用(比值)等效剂 量(mg)血浆半 衰期( min)作用持 续时间 (h)短效氢化可的 松1.001.01.01.020.0090812可的松0.010.80.80.825.0030812中效泼尼松0.050.84.03.55.00601236泼尼松龙2.200.84.04.05.002001236甲泼尼龙11.900.55.05.04.001801236曲安西龙1.9005.05.04.002001236长效 地塞米松7.10020.0 3

10、0.030.00.75100 3003654倍他米松5.40020.0 30.025.0 35.00.60100 3003654表1 常用糖皮质质激素类药类药 物比 较较注:表中水盐盐代谢谢、糖代谢谢、抗炎作用的比值值均以氢氢化可的松为为1计计;等效剂剂 量以氢氢化可的松为标为标 准计计 五、临床应用原则五、临床应用原则 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 克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应用糖皮质激 素要非常谨慎。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其正确、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以 下两方面:一是治疗适应证掌握是否准

11、确;二是品种及给 药方案选用是否正确、合理。五、临床应用原则五、临床应用原则 (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临床适应证尤其是相对适应证较广的药 物,但是,临床应用的随意性较大,未严格按照适应证给 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如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 质激素,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中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 。糖皮质激素有抑制自身免疫的药理作用,但并不适用于 所有自身免疫病治疗如慢性淋巴细胞浸润性甲状腺炎(桥 本病)、1型糖尿病、寻常型银屑病等。五、临床应用原则五、临床应用原则 (二)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及药物特点制订,治 疗方案包括选用

12、品种、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等。 1.品种选择:各种糖皮质激素的药效学和人体药代动力学(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 的临床适应证,应根据不同疾病和各种糖皮质激素的特点 正确选用糖皮质激素品种。 2.给药剂量:生理剂量和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不同 的作用,应按不同治疗目的选择剂量。 3.给药途径:包括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等全身用药,以及吸入、局部注射、点滴和涂抹等局部用 药。 4.疗程:不同的疾病糖皮质激素疗程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 几种情况:五、临床应用原则五、临床应用原则(1)冲击治疗:疗程多小于5天。适用于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如暴发型感染 、过敏性休克

13、、严重哮喘持续状态、过敏性喉头水肿、狼疮性脑病、重症大 疱性皮肤病、重症药疹、急进性肾炎等。冲击治疗须配合其他有效治疗措施 ,可迅速停药,若无效大部分情况下不可在短时间内重复冲击治疗。 (2)短程治疗:疗程小于1个月,包括应激性治疗。适用于感染或变态反应 类疾病,如结核性脑膜炎及胸膜炎、剥脱性皮炎或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等 。短程治疗须配合其他有效治疗措施,停药时需逐渐减量至停药。 (3)中程治疗:疗程3个月以内。适用于病程较长且多器官受累性疾病,如风 湿热等。生效后减至维持剂量,停药时需要逐渐递减。 (4)长程治疗:疗程大于3个月。适用于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 及反复发作、多器官受累的

14、慢性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 、系统性血管炎、结节病、大疱性皮肤病等。维持治疗可采用每日或隔日给 药,停药前亦应逐步过渡到隔日疗法后逐渐停药。 (5)终身替代治疗:适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并 于各种应激情况下适当增加剂量。五、临床应用原则五、临床应用原则 (三)重视疾病的综合治疗。在许多情况下,糖皮质激素治疗仅是疾病综合治疗的一部 分,应结合病人实际情况,联合应用其他治疗手段,如严 重感染病人,在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和各种支持治疗的 前提下,为缓解症状,确实需要的可使用糖皮质激素。 (四)监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与用药品种、剂量、疗程

15、、剂型及 用法等明显相关,在使用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如感染 、代谢紊乱(水电解质、血糖、血脂)、体重增加、出血 倾向、血压异常、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小儿应监测 生长和发育情况。五、临床应用原则五、临床应用原则 (五)注意停药反应和反跳现象。 糖皮质激素减量应在严密观察病情与糖皮质激素反应的前 提下个体化处理,要注意可能出现的以下现象:1.停药反应:长期中或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减量过 快或突然停用可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样症状,轻者表 现为精神萎靡、乏力、食欲减退、关节和肌肉疼痛,重者 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低血压等,危重者甚至发生肾 上腺皮质危象,需及时抢救。2.反跳现象:在长期使

16、用糖皮质激素时,减量过快或突然 停用可使原发病复发或加重,应恢复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常 需加大剂量,稳定后再慢慢减量。五、临床应用原则五、临床应用原则 二、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妊娠、哺乳期妇女中应用的基本 原则(一)儿童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儿童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更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妥当选用 治疗方法。应根据年龄、体重(体表面积更佳)、疾病严 重程度和患儿对治疗的反应确定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更 应注意密切观察不良反应,以避免或降低糖皮质激素对患 儿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五、临床应用原则五、临床应用原则 (二)妊娠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者不宜怀孕。孕妇慎用糖皮质激素 。特殊情况下临床医师可根据情况决定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例如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及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 生症患者妊娠期应坚持糖皮质激素的替代治疗,严重的妊 娠疱疹、妊娠性类天疱疮也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