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45431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0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的几点思考效果 效率 效益职责所系 发展所需 很有必要 大有可为 新时代的教育就象一副担子一头挑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未来一头挑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希望奏响主旋律 唱好重头戏中考 高考 普通教育的闪光点 中学师生的兴奋点社会各界的关注点 学校发展的支撑点改革是动力 规范是前提质量是生命 发展才是硬道理 “没有功劳有苦劳, 没有苦劳有疲劳 ”-可叹苦累是徒劳.生活因喜悦而精彩, 精彩因分享而永恒.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千帆竞发 , 百舸争流 , 慢进亦退!没有眼界,就没有境界;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没有干劲,就没有后劲;没有作为,就没有地位.教学有方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套用者

2、败 活用者成 为我所用一、抓好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备、 教 、 改、 辅、 考 ”教学五环节中备易“虚” 教易“死” 辅太“弱” (改较“实” 考最“硬”)备为先 教为本 辅为重备应实 教应活 辅应强备为先 备应实 有备无患 常备不懈备大纲 备教材 备学情 备教法早备 精备 集体备 课后备平凡中现功力 随意中见匠心“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师生同行 教学共进 教师引着学生走 学生推着老师走 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多感官、全方位的参与 (视、听、言、思、记) 民主作风 主体观念 教学艺术匀速圆周并不匀, 速度方向变不停 .加速度 、 向圆心, 速率平方比半径.圆

3、周运动有难度, 公式太多记不住.角速度 、 线速度, 变来变去搞糊涂.向心力、 谁提供, 合力分力不清楚.竖直面内线和杆, 变化无穷太玄乎!离心而去为哪般? 供不应求不满足.叙事让学生身临其境 抒情让学生如沐春风 言志让学生豪情满怀说理让学生心悦诚服怦然心动 悠然神会 豁然开朗 浮想联翩理解是记忆的基础 重复是记忆的阶梯 联想是记忆的翅膀 兴趣是记忆的动力 运用是记忆的捷径 图表是记忆的工具有的放矢 、量体裁衣、分层施教、分类辅导优秀生多放手(提出问题、留下空间) 困难生多关心(鼓励为主、不厌其烦)教师跳进题海 学生跳出题海精选 精编 精讲一题多解 多解归一 总结共性 区别个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

4、有善性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潜能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以提高教师素养为前提,以研究学生为起点,发挥 学科自身特点和魅力去教学把握大纲、在准字上下功夫吃透教材、在精字上做文章了解学生、在活字上加力度研究教法、在巧字上收效益“趣” “疑” “思” “探” “悟”二、注重教学反思、提升教师素养是前提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教而不研则浅 研而不教则空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洒夜间思,冗繁删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怀疑自我 超越自我 发展自我 构建自我学习+经验+反思=成长陈述式反思(情景回顾、分析评价)对比式反思(相互比照、取长补短)讨论式反思(彼此交流、开阔视野)课题式

5、反思(提出问题、深入探讨)模拟式反思(推陈出新、重新设计)勤反思 勤动笔将教学之偶得 思维之火花工作之感言 失误之回味汇诸笔端时有所记 常有所积 有感而发 点点滴滴小流成江河 跬步至千里三、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挥主体作用 是支撑智商诚可贵 情商价更高登攀无止境 携手建勋劳态度 习惯 性格 心理后天形成 可塑性强基础提供平台 规范提升高分 细节决定成败播种信念收获行动 播种行动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收获人生动机决定一个人干什么能力决定他是否干成 态度决定他干得是否出色两强相遇勇者胜 两勇相遇智者胜 两智相遇心理稳定者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身志存高远、学有动力 ; 时有计划、常获收益。 听课专注、勤思速记 ; 手脑并用、提高效率。 课前预习、课后整理 ; 迎难而上、沉着坚毅。 作业规范、严谨精细 ; 练后反思、总结规律。复习及时、消化记忆 ; 扬长攻短、优化整体。四、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执著精神是保 证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百折志不改衣带渐宽终不悔不破楼兰誓不还教育是科学 科学的价值是求真教育是艺术 艺术的生命在创新教育是事业 事业的意义是为之献身让我们用自己的拼搏精神 用自己的奋斗经历用自己的成功体验用自己的心灵感悟 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